美文网首页
后记里的春秋

后记里的春秋

作者: 一只果冻猫儿 | 来源:发表于2015-03-23 22:37 被阅读95次

一本书的后记常常是盛产圣人和好人的所在:作者基本是悉心钻研的,老师基本是德高望重的,领导基本是大力支持的,朋友基本是百忙之中拨冗相助的……当然,有时候呢,也会有编辑的戏份,编辑基本是热忱、认真、耐心、智慧的。

就阅读习惯来说,无论是看稿件,还是看书,我都喜欢先瞧一瞧后记。因为,或长或短的后记,不仅说明了一本书的来龙去脉,因为文风基本是作者平时讲话的风格,所以就不经意地透露了相对真实的作者。从这千而八百字中,常常能够管窥蠡测到一点点作者平常的样子,再看正文,端起了文风,则像是上了台、化了装的样子了。这两种姿态有时是很一致的,有时却是很不同的,不管哪种,私下里我总是觉得很有趣。

一本书写不写后记,如何写后记是没有成规的。如果作者交稿时根本没有后记,我一般会善意地提醒一下,至于要不要写后记,听凭作者自己来决定。

有的作者爱好舞文弄墨,文采飞扬,作后记时再逢诗兴大发,赋诗一首,颇为风雅。有的作者笔风朴实,可以想象平日里应该也不会妙语连珠、舌绽兰花。我印象非常深的是,有一位作者在后记里,感谢她的妻子。写的是“祝她好人一生平安”。非常朴实的谢意和祝福。

编辑对每本书付出的精力不同,有的是深入加工,有的只是改改错别字,统一一下形式上的规范,这些从后记中未必可以看得出。有的是客观的,有的是过奖了,有的是雪藏了。从编辑也可以推己及人,可见其他的感谢也就虚实参半吧。比如,有的稿件编辑的确很费心和用心,作者很尊重这种付出,隆重地在后记里表达了感谢之情,有的完全是因为作者很礼貌很客气,曾来出版社拜访一遭,为他倒水的编辑都会感谢到,有的可能是因为作者认为编辑审稿、做书等等,都是工作的本分,无所谓感谢吧,即使付出了很多心血,有会不着一字。

曾经有位作者打电话给我说,很感谢您为这本书付出的精力,后记里边我忘了感谢你了,你自己加上吧,你比我有文采,肯定比我写得好。我觉得无比幽默,忍住不笑,说“不用啦,不用啦,我的职责而已”。还有本多人合著的书,经常和我联系的作者代表是其中一位,后记的撰写是另一位,在众多的谢辞当中,赫然留着两格空白,写着“感谢出版社    编辑,对本书的大力支持”,那意思应该是期望编辑把自己的名字填上去,好被感谢一下。当然,我把整句话都删掉了。还有位作者说,原来可以在后记里写感谢啊,我都不知道,要是修订,我一定好好感谢你一番。各种情况,蛮有意思的。

说是细节,事情也不小。有虚惊一场的时候。有次,有本书就快要下印时,作者忽然很焦虑地要核实一下后记,看有位领导有没有被感谢到,因为书出了要送人家,其他人都感谢到了,落下这位,就太不好了。核对之后,心里的石头纷纷落地,好在没有问题。

感谢谁谁,感谢的措辞、感谢的顺序,也是作者斟酌、推敲过的, 尽管最后的一段,经常以“最后,但是不是最不重要的是”这句比较有翻译腔的短语做发语词,但是,实际上已经属于后记里最不重要了。该交代的交代了,该感谢的都感谢了。

最后就是谦虚的作者邀请读者批评指正,高调的作者会自我推销,读了此书必将如何如何。话说,我也是个多事儿的编辑,看到读者比较高调地称,此书前无古人,读过此书,必将有怎样的提升,多不得了的收获之类的措辞,我作为读者就觉得作者有点自恋之嫌,可能讨读者厌而不自知,所以,我就比较操心地建议作者调整一下,以显得低调、谦逊。其实,我也不知道这种多事儿好不好。

编辑和作者有的熟络如朋友,常来常往。有的完全是“神交已久”,却“素昧平生”,对于那些联系不多的作者,对他们的了解,除了偶尔的电话、邮件和正文稿件之外,后记就是信息最丰富的所在了。

下次读书时,你要不要试试从后记读起呢?


相关文章

  • 后记里的春秋

    一本书的后记常常是盛产圣人和好人的所在:作者基本是悉心钻研的,老师基本是德高望重的,领导基本是大力支持的,朋友基本...

  • 信仰的力量——《圣殿春秋》读后记

    在之前的一周中,我几乎所有的空闲时间都在看肯福莱特的中世纪三部曲之一的《圣殿春秋》,可以说是没日没夜沉浸其中,与之...

  • 瓶子里的春秋

    一点一点 看你绿,嫩绿,深绿 再而一点一点 绿黄,淡黄,深黄 直至枯黄 你总是牵着我的视线 看你在小小的瓶中盘根错...

  • 指甲里的春秋

    春节到了,远在南方照看孙子的爸妈可以回老家过年了。我也甚是欢喜,爸妈途径我家小住几日,我又感觉自己是个孩子了。 妈...

  • 画里春秋

    美术课堂之路

  • 剑里春秋

    北风起,草原上只剩下劲草还在直挺。而在这秋风中却俞加凄凉。 清晨,阳光中的露水盖过所有,却没有任何一点生机。只因为...

  • 画里春秋

    沉默得久了,也就静了,唯有文字一日一日的篆刻着我的思绪,唯有文字一日一日的雕琢着我的时光,也唯有文字一日一...

  • 联里春秋

    新年元日,古人会在桃木上题写“神荼”、“郁垒”二神,挂于门首避邪求福。到明太祖朱元璋定都南京,旨谕公卿士庶须在除夕...

  • 联里春秋

    (此文多次被锁定,申诉也不回复,到底是为什么?) 新年元日,古人会在桃木上题写“神荼”、“郁垒”二神,挂于门首避邪...

  • 静里春秋

    山静似太古,日长如小年。 我是喜欢静的。 时常在周末或假日,一杯清茶,半日静坐,或抄经,或读书,不觉暮色四合。正所...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后记里的春秋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qnot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