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4、胭脂虫
在网上看到一段视频,一位女工拿着个大长刀片,正在从一片仙人掌上往下刮白毛。
旁边是排架子,架子上挂着一排排的仙人掌的叶片,刮好后的仙人掌还要挂回到架子上去。
不知道这是在做什么?于是我点开评论区,评论不多。
有人说:“这是胭脂虫,高级化妆品,价格老贵了。”
还有人说:“胭脂红,每个女人都在用。”
看来在我国,这还是个新兴产业,以前没见到过。
胭脂虫是同翅目一类珍贵的经济资源昆虫,原产于墨西哥和中美洲,寄主为仙人掌类植物。
胭脂虫体内含胭脂红,可以制备成胭脂红色素,广泛地用于食品、化妆品、药品等多种行业中。
胭脂虫共有9种,其中具有重要经济价值的又名胭蚧,同蝉和粉虱一样属于同翅目昆虫,同样它也是一种寄生昆虫,多寄生在仙人掌上。
在西班牙人到达新大陆之前,胭脂虫已被当地人种养,用于染料。
西班牙人把这种颜料运回到西班牙,并迅速试制和应用成功,从而产生了一种行业。
到了1600年,胭脂红已成为墨西哥一种重要的出口产品,产值上仅次于金银。
出口的需求带动了胭脂虫的生产,整个17和18世纪,生产规模也不断扩大。
仅在瓦哈卡地区,1758~1780年期间每年胭脂红的平均产量达到100万磅。
西班牙人千方百计想保守胭脂虫饲养的秘密,从而保持在胭脂虫生产上的垄断地位。
当局禁止活胭脂虫的出口,甚至企图掩盖胭脂红是昆虫的事实,甚至传播胭脂红是从植物中提取的假信息,直到安东宁·列文虎克把胭脂虫置于在他的显微镜下,才揭开了它神秘的面纱。
最后法国人也设法在他们的领地建立了胭脂虫养殖场,并于18世纪中期,成功地在阿尔及尔生产了胭脂虫。
胭脂虫也被引入加那利群岛,短期内成为这种染料的主要出口地。
1831年,整个加那利群岛的胭脂虫生产量只有4公斤,到了1850年,年产量已提高到40万公斤。
现在,世界上胭脂虫的总产量不及1000吨,远低于需求量,价格看好,国际市场每公斤干虫可达10多美元。
中国已于2000年引入胭脂虫。
中国西南地区分布着大面积的干热河谷地带,如金沙江、元江、澜沧江、怒江等流域,不适于发展农业,但却适于仙人掌的生长,可以发展胭脂虫的饲养。
如果在这些地方种植仙人掌并饲养胭脂虫,将对生态环境的改善、农民收入的增加产生积极的作用。
胭脂虫,是介壳虫,寄生在多刺的仙人掌上,通常形成集群,背有白色蜡粉和丝线状覆盖物,明显易见。
当一个虫体不小心被挤碎后,鲜红的颜色可清楚显示出来。
目前世界上对天然胭脂虫红色素需求量激增,价格日高。(待续)
注:图片材料来自于网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