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节已过,进入腊月,我妈见谁家杀猪,便会预定一对或两对猪耳朵,处理干净后,剔出猪耳朵根的肥膏油,泹一下水稍熟,直接切成片,放盐和米糊酒拌一下,高油温中一炸捞出来,趁热放辣椒粉,调正味道,冷却后放大量的蒜丝,入坛压实后,淋些茶籽油;妈妈会把她制作的猪耳朵看的很珍贵,生怕忘记放坛子水会坏掉,干脆在坛子边沿加少许水后,淋上茶油,让坛子尽量不进空气,她制作的蒜香猪耳,能保存到端午节。几乎片片有耳筋,吃起来脆爽,坛香味浓郁,是我吃过最好的坛香猪耳朵。
猪耳朵做菜,除了卤味,怎么样制作都不是很有特色,只因一头猪就那么一斤几两,物以稀为贵,才显得突出,见过各种手法加工烹制,还是感觉妈妈做的蒜香猪耳有味道,不仅仅是有妈妈的味道,还有家特殊的味道,喜欢吃的人,都是美食家。
很多年前到一个朋友家玩,正逢正月里,他父亲早不在人世,他母亲见我到来显得十分热忱,倒茶后一阵忙碌,便邀我俩上桌吃顿饭(不是正餐,当地人叫法,可以理解为便餐),正月里进人家的屋,必端人家的碗,否则就有看不起人家的意思;八仙桌边沿摆了两碗热气腾腾的冷水煮蛋,中间摆着个大砣箕,把年货码的很高,砣箕边沿放着七个小饭碗,有种七星伴月的感觉,其中有一碗便是蒜香猪耳,当时我认真地观察了这道菜,用茶籽油炸的红油,大蒜丝晒的很干,封坛时还淋了生茶油,色泽油亮,红润无比,耳筋爽脆,坛香味十足。问及做法,朋友家年前杀了头猪,特意留下猪肝,猪肚,猪尾,猪舌之类,制作十小碗,他母亲年年会做,是当地制作十小碗的民间俚手。
我询问过很多问题,他母亲滔滔不绝地聊起她外婆和她母亲制作十小碗的风光。那一次顿饭吃到我的记忆深处,多年来让我回味无穷,每到过春节前便会有种跃跃欲试的冲动,但总是做几样,心里隐藏着一种遗憾。今年特意准备了各种食材,准备走在前人的路上,一探十小碗所带来的美味。
市场上买了四对猪耳朵,屠夫把猪耳朵上的毛用火枪吹的黢黑,回到小店里烧了锅热水,把猪耳朵一一叫到里面泡澡,叫菜刀把它们全部刮干净,放在枮板上把耳根上的油剔掉,切成两公分长的薄片,盐和糊子酒腌二十分钟左右,锅中烧油炸,捞出后趁热扑辣椒粉和熟芝麻,冷却后掺入大蒜丝,淋红油入坛保存。三天后的下午,突然想起这坛子猪耳朵,轻轻地揭开盖,小心翼翼地蹲下身子嗅,一股浓郁的蒜香袭鼻而来,迫不及待地扯了双筷子去试味,哎呦喂,与妈妈制作的味道相撞,用小碗夹了点出来,瞬间当零食哄嘴吃了,那种味道我多想与你们分享。
美好的事物,独乐乐不如众乐乐。阳光为什么普照大地?月亮为什么在黑暗中出现?我们为什么会朝着一个共同的目标努力奋斗?因为我们有需求,所以把美好的事物来赞美。每一次的遇见都是一种缘份,是生命里早已安排好的道,道不必刻意去寻找,其实它就在你身边,只要你仔细去体悟,那些美好将会一一展现在你的面前,至臻至美。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