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纪实小说:赵老翰在四平街传奇】第一百六十九章 通辽分号再扩大

【纪实小说:赵老翰在四平街传奇】第一百六十九章 通辽分号再扩大

作者: 关东老叟 | 来源:发表于2024-05-25 14:29 被阅读0次

本文原创首发 文责自负

第一百六十九章 通辽分号再扩大 胡子进了八面城

赵老翰告别马龙潭就带人去了通辽。当然不知道有人针对他的阴谋诡计。

四洮路局有直达通辽的票车,火车到了八面城,原八面城分号掌柜支贞晔上了车,并找到赵老翰坐的包厢。支贞晔给赵老翰施过礼后说:“东家,我跟新来的掌柜全部交接完了。王掌柜已经回五站了。”

赵老翰满意点点头:“到通辽那疙瘩的,你要做长久的打算。掌柜的换来换去不利于业务发展。除了重大事情外,我不会干预的,只要有利于铺子的发展,你就大胆地干,要勇于承担起责任来。”

支贞晔听赵老翰这么说,知道得到了赵老翰完全的信任,于是信誓旦旦地说:“东家放心吧,我一定不会辜负您的希望!”

到了通辽火车站了。下火车后就听到广播里喊:“女士们、先生们,有转乘大虎山火车的请向南走。”

原来这里有两个火车站。赵老翰下车的火车站为四洮路局的火车站,当地人称它为北站。而南面的火车站归京奉铁路局管,就是从京奉线上的大虎山修到通辽的一个支线。这条支线修建很有说头,因为日本人反对,断断续续偷摸建的。等日本人知道了已经建完了。所以,由于日本人的反对,两条铁道不能对接,只好分别建火车站了。

张大帅为何不顾与日本签订的《中国不修建与南满铁路平行的铁路秘密协议》呢?尽管日方多次提出强烈抗议,张作霖也置之不理。适时地贯通了大通支线,全长251.7公里。因为,张作霖在这里有大量的土地,说据不完全统计就有二千八百方,据四平街新市场规划街基四十方,每方为十二号,而每号街基地面积为三亩六分。由此可见,当时土地计算单位都是统一用方来计算面积的。那么,二千八百方就是一万余亩。当然不光是张作霖,少不了马龙潭马大人,也有吴俊升等人在内的通辽“大八家”、“八大家”、“外八家”这都是有名的,占有大量的土地,那么多土地打出的粮食,不用火车运,大马车得拉到猴年马月去呀。

张作霖在获得土地时,还没有通辽这个镇子,只是离西辽河较近,利用帆船把粮食运到郑家屯,当时的郑家屯是辽源洲衙门所在地。通辽的土地肥沃,张作霖设招拓公司招佃垦田,以后又“三畲堂”专管农垦事务的。那个年头来东北这疙瘩垦荒的人越来越多,因而,张作霖在通辽的大片土地都被开垦出来。

当然,赵老翰对这些秘密哪里有资格知道,只不过,来到这里开了铺子,就希望能像在五站那疙瘩一样,在通辽也能获得土地。当然这是赵老翰一厢情愿而已。

通辽城建于一九一二年,也就是民国初年。因为垦荒的人多了,需要设治管理,才有了通辽城。

赵老翰进入通辽城里来到义和顺分号,掌柜的张蔼夫把赵老翰领进办公室。赵老翰把支贞晔介绍给张蔼夫后说:“他来接替你当掌柜,交接完后,直接跟讷回五站。”

赵老翰此时来的目的就想在通辽城里买块地,于是问张蔼夫:“买街基的事儿你选得咋样了?”

张蔼夫说:“没事儿,我把城里几乎蹓跶遍了。热闹街上一点余地也没有。不过城外到是能买地,我正准备给你回信请示呢。”说到这儿看着赵老翰有啥反映,接着又说:“现咱铺子这疙瘩都管它叫官街。当年建镇时,由官家拉街道。咱铺子这疙瘩算是中心地带,租金也挺贵的。还有东边不在规划街道内,所以叫‘私街’。房东在那疙瘩有房子。我看了,后院能有两号地,建外栈不成问题。我去看了,如果不够用,旁边两侧都可以商量买下来。”

赵老翰很满意:“这让吧,你俩先交接,交接完后你跟支掌柜一块去。最好也把两边的地买下来。把这个事办利索喽咱再走。”

赵老翰只所以让张蔼夫和支贞晔一同去,实际上也是在考验两人的办事能力。

赵老翰清闲了,在铺子里转一圈后,就上街蹓跶了。赵老翰到街里转悠,并非无目的。他听马龙潭说过,在通辽有一处房子,当地人称马道尹府。原以为能在通辽终老其身,那知房子建好后,没住几年就莫须有地调往四洮路局,给了个督办当当。当了没两天也不知得罪谁了,改当顾问了。实际就是不让他管事了。马龙潭一管事,不管是谁都有反感,而张作霖为最。

赵老翰慢慢行在街道上,知道了东西走向和南北走向的街道各有五条。最后来到东门外,他看到了蔚为壮观的马道尹府,赵老翰不觉心中一动,这也太漂亮了。什么时候自己也能盖一处王府似的宅子,这一辈子就满足了。当然是他当时的想法。此时的赵老翰还没想到,自己虽然没有盖上,多年以后却无意中得到了北京顺王府,张作霖一到北京就住的地方。

赵老翰来到马道尹府,一看外观很有点古色古香,外围墙都是用传统的大青砖砌成的,大门两侧墙上雕刻着吉祥图案。虽然看不到里面,赵老翰也颇觉震撼。他在想马龙潭大人没有在中国街修建类似的府邸,四洮路局也仅仅不太大的两层小楼。是不是还要回到通辽来住呀。这是赵老翰的疑问,见到如此雕梁画柱建筑顿时产生了这种想法,赵老翰觉得回去后应该问问马大人,自我觉得俩人目前的关系,应该达到无话不谈的程度。

看到马道尹府后,赵老翰产生了新的想法,虽然暂时没有想离开五站,通辽是好地方,这里土地肥沃粮食产量指定很大,那么,在这里建个外栈,一定会有巨大收获的。

就这样,赵老翰把期望放在支贞晔身上,临走前他跟支贞晔说:“尽量把这疙瘩整好,我的想法是建一个大外栈,能加工成粮,以后还要建油坊等。如果实现了我的想法,你的身股可拿一俸。”

身股一俸,就是十厘,这在当时都是很少见的。因为,掌柜的并不持有铺子实际股份,所谓身股就是用以分红时的标准。对于义和顺来说,一厘份子钱就是一千现大洋。当时有这么一套嗑:“七厘核桃,八厘球,九厘拿车轴”。这三种东西实际就是有钱人手里把玩的东西,也是当时给东家打工伙计身份的象征。身份最高的是拿车轴,所谓车轴就是把玩的是两根楠木棒。核桃和玉石球,现在平常人都有玩的,可楠木棒怎么玩没见过。赵老翰当场答应给支贞晔十厘份子,可见他对支贞晔报有多么大期望,和对通辽铺子的重视程度。

安排好通辽的事后,赵老翰就带张蔼夫回到五站。没想到的是,在去通辽期间,八面城分号发生了大事。

原来,赵老翰一离开五站,对面酒馆的汪子轩就报告给了李奇岩,李奇岩恨恨地说:“赵老翰离开五站,你就不能告诉大哥干他一家伙?梨树买卖街那疙瘩不能下手,西边拉八面城,三江口还不行吗?”

汪子轩知道这事怎么也拖不过去,因为李奇岩就想让他们把义和顺的铺子抢了。虽然汪子轩不明白李奇岩为何对赵老翰恨之入骨,但他吩咐的事不办肯定不行。谁让自己大哥有把柄在他手里。汪子轩只好通知西边好。

西边好知道后也没办法,只好让人打探八面城情况,并自己带队前往八面城准备动手。很快西边好手下到八面城打探消息的线头子(探子)回来报告:“大当家的,‘踩盘子’(行动前寻找目标)回来了,‘找人海瞧’了(都看了),城里‘苞米花子’(自卫队)离得较远。我听说老板‘灯笼万儿’(姓赵)挺恶的,开‘空工’(两)铺子,我觉着‘占活’(目标容易拿下),而且‘灯笼万儿’铺子‘点正兰头海’(这个目标钱多)。”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纪实小说:赵老翰在四平街传奇】第一百六十九章 通辽分号再扩大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qrafj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