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和做的差距有多大?
每个人的做事习惯是不一样的,有的人喜欢深思熟虑之后再去行动,而有的人呢想到了就开始去做,边做边解决其中的一些问题。
其实这两种方法没有对与错,就看是适合什么样的人去做,有的可能想半天之后就没有行动了,还有的呢想到了就去做,做的过程中不断解决问题,最后做成了。
所以往往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就是先去行动会更好,因为没有行动,仅仅停留在想的层面就永远不可能做成。
思考达到了一定的程度,可能就会变为0,也就是如果这时候再不去行动,那么对于某件事情某个目标可能也就放弃了,或者是在大脑当中消失了。
有的人喜欢用大片的时间来思考,有的人呢,喜欢用碎片化的时间来思考,集中在某个点上,虽然时间是碎片的,但是他的思绪是集中的,也就是像看一本书一样,可能每天只有一两个小时,而这一两个小时又便于分成了几块,但是最终花上个把月也把这一本书给看完了。
有时候你会发现碎片化的时间去做一件事情反而会更好,而大块的时间如果做一件事情,会不知不觉的把时间给浪费掉,效率却很低。
不管是大概的时间还是碎片化的时间,都应该有一个自主安排和计划的过程,也就是要做哪些重要的事情,分别用多少时间来做,达到一个什么样的目标,都应该是计划当中的,而不是任由时间和事件自由匹配,最后却达不到想要的效果。
如果有大块的时间却学也没学好,玩也没玩好,休息也没休息好,这是得不偿失的一件事情。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很容易被许多东西诱惑,比如游戏短视频,娱乐消息等等,而或许生活在贫困农村却能够少接触,这些东西少受这些诱惑。
当然现在出现了一个倒挂,也就是在农村,因为父母现在不太注重孩子的教育,导致孩子用一部手机却了解了外面的世界,而且不会进行分辨,导致没有办法集中精力在学习上,这是信息时代给农村和城市的孩子造成了同样的伤害。
所以,想和做看起来好像就是外在的表现,实际上内在就是大脑对信息的分辨,以及大脑做出的决策,最后导致了不同的结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