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
7⃣️ 每月一本书——《小学问》

7⃣️ 每月一本书——《小学问》

作者: 芳芳金芳芳 | 来源:发表于2018-08-16 10:57 被阅读64次
    7⃣️ 每月一本书——《小学问》

    《小学问》这本书一共分为八章,分别讨论了八种困扰,比如焦虑、智慧、谋生、自律、效率等等的问题。下面我想分享一些我的收获:

    1、面对焦虑

      书中详细剖析了焦虑情绪的由来,焦虑不同于迷茫,并不是找不到方向而是你知道方向、知道未来的大门朝向哪里但是当你站在通往未来大门门口时却没有握有开启这扇大门的钥匙。你清楚这是一个充满机遇好挑战的好时代、你预感到要做出一些改变却有没有找到与之匹配的方法论。因此感到焦虑。

      所以,与其一味的强调焦虑不如采取行动,尝试找到打开这扇大门的方法。

    2、知识碎片化 VS. 知识积木化

      碎片话是我们近一年来常在讨论的问题,我们常因为现在社会中生活、工作、学习的界限被打破而感到无的放矢,下班后把工作带回家做是常事,在工作中获取相关性高的知识更是如此、有时打算静下心来学习一些自己感兴趣的东西的计划会因为一同工作电话而暂时搁置、想要在家自己自己一个人好好放松一下却会因为朋友、家人的召唤而不得已改变计划,生活、工作、学习本来壁垒分明的三大块因为互联网以及通讯技术的发展而被强行打破还不接受任何的反驳,面对这样的问题有人就提出了利用碎片化时间的概念,因此你会常在公家车上看到有人办公,你也会看到办公时间有人处理私事,大家把见缝插针视为一项能力、把被称为“斜杠青年”视为一种荣誉,但是当我们静下心来分析自己在这些碎片化学习、工作、生活中的收获时可能会猛然意识到自己的收获寥寥无几,究其原因可能是因为我们对于碎片化这一概念的误解,我们的时间可以被客观原因分割为碎片但是工作、学习的内容却不能如此,而是应当更趋近于“积木的堆积”。碎片的获取好比获取了成吨的沙子但积累下来可能只能成为沙漠,而积木则不然,虽然每一块积木都是个体但是累积到一起却可达搭建成为房屋、汽车等各种肉眼可见的形状。所以积木化或许 比碎片化更有效。

    3、为什么那么多人指责受害者?

      在进来的社会新闻中我们常能看到吃瓜群众们对于受害者本人的口诛笔伐,比如前段时间的甘肃19岁跳楼少女事件,在对该名少女的经历表示同情的时候也不乏听到对于她的批评,比如“她心理有问题,没有及时排解”、“家庭教育没有注意到这方面”等等,我们看到这些言论的时候常会感到义愤填膺,但这背后还有一个原因可以解释一些人的行为,那就是“替代性攻击”。打架希望通过对于受害者的斥责今儿抚平自己内心的焦虑,比如说有的家长在看到暑期有儿童游泳溺亡的消息时,尝尝会在脑中无法控制的冒出这样的想法:“一定是他不会游泳,我家孩子就不会,因为他接受过游泳训练” ”一定是他不听大人话,去到深水区或是在游野泳,我家孩子就不会,因为我家孩子都是在儿童泳池游泳的“,理解这种替代性攻击的意义了吗? 当悲剧发生时,为了安抚自己害怕的情绪人们往往无法控制的会从受害者自身找缺点,然后试图说服自己”我和他不一样“,当却忽略了人总有机关算尽,马失前蹄的时候。

    4、自律不是原因而是结果

      我们常会羡慕那些成功人士拥有强大的自律能力,因此我们常会把这些人的成功原因归结为自律,但或许我们从头至尾都是错的,有一种解释或许更佳合理,因为这些成功人士选择了正确的道路,而因为在正确的道路上他们常会收获成功的喜悦,努力不断被强化,所以也就更能律己。

      此外,想要变的自律还有一个小工具,那就是寻找到自己的关键他人。关键他人分为两种,一种是本身做的很好,能够作为标杆让自己学习的人;另一种则可以不断给予自己正向鼓励的人,因为它可以发现你每一次微小的进步,让你在不断获得肯定的过程中产生想要成为更好自己的愿望[微笑] 或者你也可以找一个志趣相投的队友,一起组团打怪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7⃣️ 每月一本书——《小学问》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qunb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