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我,大多数的痛苦都是幻觉——只是一时的感觉,而非永久不变的真相。
【实际情况是,当人陷入痛苦时,很难自控,很难脱离这种情绪。但有没有解决方法呢?肯定有的。尝试着启动自己的元认知,观察自己,告诉自己
我做得不够好的地方是,我总是脱离实际预估事情的发展,在内心总是用“完美和标准”的心态来预估或要求一件与我相关的事情,但事实就是事实,不会因任何人的意愿而改变,事物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而我总是无视这点,带着“完美”和“想当然”的心态去面对事情,那么备受打击就是理所当然的了。任何事物的发展都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而是坎坷不断甚至反复曲折的,如果你不愿认识并接受这点,你就是没有认识到客观世界的真理,你就是生活在“自己的意愿”中。
我们设想一件事时,总是设想一帆风顺圆满完成的样子,殊不知,当与真实世界短兵相接时,你才发现,现实远远没有这么简单,它会用打你耳光的形式提醒你,“醒醒吧,你想的不对,真实世界不是你想的那样,要调整一下你的想法”,这是什么,这是在用挫折的方式提醒你、给你修改的机会啊。当然,你也可以不这么想。
认真的、竭尽全力的过好日常生活,就是所要做的全部。现实哪有那么多轰轰烈烈的事?那些所谓轰轰烈烈的事是被记录者夸大了的,这些事还原到真实的生活细节里,不过是按照自己一贯的原则(生活态度)或者这颗心自然而然的生活化的行为而已,所以认真、仔细、平常心地过好日常生活比什么都重要,不要好高骛远,学习也是这样。
在生活这场实践里,敢于行动的勇气最重要。
高估了别人,低估了自己。普通人被广义的各种媒体洗脑,过分高估那些所谓成功的人,给人遥不可及感,其实真正洞察生活的人,会把这些所谓的成功者还原到现实生活中,分析他们在生活细节上和大部分人有何不同,他们不同了多长时间,以及他们遇到了什么机会。当你了解了会觉得,他们的成功了不起,但也没有那么了不起。
针对你目前的状况,总是有解决方法的,而且这个方法不是坐在这里想出来的,是不断尝试不断前进拱出来的。
破掉自己的完美心态,我突然感悟到,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有自己的真理,这个真理不是别人告诉你的,而是在你不断的行动和总结中提炼出来的。前提是你要不断行动和总结起来。而不是一直坐而论道。
我对别人的知识应该采取什么态度呢?更具体来说,我对李笑来《财富自由之路》中的知识该采取什么态度呢?】
这世界本来确实和我们一点关系都没有,可是我们一路走来,无论如何都会在这世界上留下痕迹,无论如何都会和这世界产生这样那样的联系。至于那联系是否足够强,是否足够有意义,其实取决于我们的行动,而不是我们的恐惧。
“人生的意义是什么?”
“人生本无意义,意义是活出来的吧。”
深以为然。
正确本身,其实很可能没有价值。
大多数人习惯性地“一根筋”,只进行单维度思考,从来不去思考事物的另外一个纬度。
多个纬度思考若你是正确的,与此同时,别人也是正确的,那“正确”本身的价值其实并不大。
若你是错误的,别人都是正确的,那会是个很可怕的局面。
若你是正确的,别人都是错误的,这时你的“正确”才具备很大的价值。英语中有一个词“contrarian”,原意是指股市中那些倒行逆施的人。“特立独行”本身的价值和“正确”本身的价值一样,并不算大,但“特立独行且正确”的价值就是巨大的了。
所以,若我们从两个纬度来思考价值,结果就相当清晰了。
正确本身的价值也就是说,你正确的程度越大,与此同时,不认同你的人越多,你的价值就越大。若你很正确,但与此同时所有的人都很正确,那你的价值其实可能等于零。
所以,若你确定自己是正确的,而你身边的绝大多数人不认同你的想法,那你应该高兴(而不是痛苦),而且是“越不被认同越应该高兴”才对。所有的人一生都声称自己在寻找价值,可当绝大多数人“不小心”找到真正的价值时,他根本就不知道自己找到了——不仅不知道,还要不高兴,甚至痛苦得要命——真是邪门儿!
为什么人们在面对真实的价值时会如此痛苦?因为他们衡量正确与否的方式错了——他们靠的不是逻辑和独立思考,而是“认同的人是否足够多”。
【生活中好像绝大部分时候都是这样,做决定几乎都是按照“是否符合其他大部分人的意见”为依据的,哪有一星半点的逻辑和独立思考啊??那我是不是该考虑,以后在做决定时,应该以逻辑和独立思考为标准,通过一个友好的界面(形式)表达出去呢?而不是人云亦云呢?】
从底层看,有个重要的因素在起作用:
绝大多数人是“表现型人格”,他们在乎的不是好坏对错,他们只在乎自己是否“显得好看”。
【我是典型的“表现型人格”,做事以“是否显得好看”为原则,而不是以“成长”为原则。现在我知道,这个世界,这个漫无边际的宇宙,赋予人的最高使命就是不断成长进化。】
“表现型人格”决定了“随大流”的根深蒂固——只有“跟大家在一起”、“与大多数人相同”才觉得安全。
到2011年的时候,我花了相当长时间去研究比特币。在最初的时候,我当然跟所有人一样一头雾水,但我有精读和研究的能力,更重要的是,我有“读不懂可以读完,然后反复读,进而读得更懂”的能力。
【李笑来是怎么抓住机会的?因为他有一种能力,“读不懂可以读完,然后反复读,进而读得更懂”的能力,简单来说,李笑来有一种“看起来不那么聪明但笃定地坚持”的能力,他不会放弃,只会想尽办法坚持。对比一下,大部分人的反应是什么样的?读不懂早就放弃了几百次了,这些人太容易放弃了。那么李笑来赚到了巨额财富有什么奇怪的吗?
笃信自己,绝不放弃,这是一种信念。】
“听大多数人的话,参考少数人的意见,最终自己做决定。”这是个很睿智的原则。在这里,“听大多数人的话”,不是“按照他们说的那么做”,而是“听听他们怎么说,琢磨他们怎么想”。
请注意:尽管你“特立独行且正确”,但这并不能保证你一定有机会验证和收获其价值。
若这世界给你正反馈,你能心平气和地接受,不因此趾高气扬;相反,若这世界并没有给你正反馈,甚至给你负反馈,你依然能心平气和地接受,不因此灰心丧气——这不是勇气是什么?
【想象自己面对这个问题:
若自己按照自己的判断投入巨大精力做了正确且特立独行的事情,满怀希望,但现实给你你负反馈,这个时候你怎么办?你是否能做到“依然心平气和地接受,不因此灰心丧气,寻找自己失败的原因并继续行动”?我能做到吗?我可能一下子做不到。
这让我想到,我该如何对待失败。我该如何对待失败?尤其是那种“投入了巨大努力后的,满怀成功希望”的失败?我是否会从此一蹶不振?很可能啊。但我还有别的选择吗?】
“特立独行且正确”终究是很难做到的事情。当然,一切真正有价值的事情都很难做到,否则,价值就变成了任何人都可以随随便便实现的东西了。
【永远有一个想法,真正有价值的事情都不是可以随随便便做到的,都要付出长期的、持续的思考和努力,有一句话叫做“好事多磨”,“多磨”更加体现了“好事”的价值,越有价值的事对应着越大的努力和越深入的思考。“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
回头想想,我在20多岁的时候是完全不懂这个道理的,所以,我当然会在自认正确的同时因不被认同而痛苦,也会因为痛苦而做出了许多“走形了”的事情,今儿吃了很多当时就能理解的明亏,以及很多年后才反应过来的暗亏……
那些在课堂上挑刺儿的学生,虽然很聪明,但实际上是吃亏的——“证明自己正确”并不是学习的任务和目标,“时时刻刻成长,早晚更聪明、更正确”才是真正的目标。他们把注意力用错了地方,以致没有获得原本应该获得的结果。这可能是很多人一生中吃过的最大的暗亏,也是他们从来都不知道自己吃过的暗亏。
【想明白“学习的真正目的”是学习取得效果的大前提,如果学习只是为了表现自己,那么学习为你带来的真正成长微乎其微,如果明确学习是为了成长,那么才可能带来真正的成长。现实中,真正放下所谓的面子,注重成长而不是表现的人,太少了,但正因为少才更有价值,不是吗?我要努力进入这个少数的人群。】
许多年后,我虽然有机会和这么多人分享自己的经历和成长过程,却常常在想:将这些“事后”(许多年后)才弄明白的道理传递给那些尚无经历的人,难度其实是非常大的,不仅要把事情说清楚,还需要对方拥有强大的想象力和元认知能力——元认知能力是一切反思的基础。
【笑来老师说的对,传递知识最大的难度在于,知识的接收者若无实际的经验作支撑,是很难深刻理解被传递的知识的,我就面临这个问题,我在读笑来老师写的书,我如何保证让自己对这些知识有更深刻的理解和批判呢?第一步是读,接收这些知识,第二步是想,思考这些知识,第三部是干,实践这些知识,大部分人只是做到了第一步而已,只是“知道了”而已,这些知识并不能对他的生命产生实质的影响,只有通过思考和实践,大浪淘沙,把淘出的知识内化,才是真正的成长。】
然而,毕竟大多数人进行过足够的阅读训练,元认知能力又是一种只要获得就不再消失的能力,因此,终究会有一些人会因为这篇文章而改变。他们会懂得:有些痛苦其实只是幻觉;有些价值,之前之所以不肯能获得,完全是因为自己“有眼不识泰山”。
【一切以现实为基础,从现实出发。】
还好,我们升级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