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听罗振宇“时间的朋友”跨年演讲,他举的几个例子给我带来了很大的感触,与你分享。
故事一
一所只有23位老师的北京山村小学:九渡河小学,通过招聘当地各个行当的村民当辅导老师,解决了教育资源有限的问题。
学校开设了豆腐课、木工课、烘焙课、瓷器课、传统手工课、养殖课、蔬菜栽培课……这些课都提供了挑战。比如:于校长要求孩子,不仅要把做豆腐出来,还要卖出去,在制作过程中磨豆腐需要计算黄豆和水的比例、各项成本核算、买的时候的文案等等,学校里原本的各种文化课程就能被融进来了。让孩子带着真问题,去满世界寻找解决方案,在解决实际挑战的过程中学到知识。
孩子们的笔记泉灵老师说:“教育是为了帮助孩子,建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九渡河小学他们做到了。
泉灵老师这个故事最大的刺激不在这里。仅仅是学校在周边的村子里找到了资源吗?四周的村子也有收获。磨豆腐、做木工、种菜、养鸡,这些事对于村民来说,原来只是生计和收入。而现在,九渡河小学的一个邀请,让他们成了老师。他们的生命被这个新身份点燃了,发挥着自身的价值。
九渡河小学大门口墙上写的校训,其中有两句:“脚下有根,眼里有光。”
九渡河小学校训为什么眼里有光?因为孩子是在解决具体的问题,眼里的光是因为他们真的在找答案。
根在哪里?根就在附近的村子里,在附近的人那里。
教育专家沈祖芸说过,教育资源其实无处不在,资源就在你身边。
故事二
青海塔拉滩光伏电站,为了解决风沙导致光伏板破损的问题,种植了大量耐寒牧草抓住土壤,又通过引进牧民来此放羊吃草,解决了牧草疯长带来的问题;
一个高科技光伏发电因为发生问题,解决问题,解决方案又带来新的问题,接着又解决问题,一步一步地发展,不但改善了荒漠化,又发展了当地的养殖事业,还给牧民扶了贫,简直是一举四得。
所以,想要解决问题,别忘了,资源可能就在你身边。
故事三
一个干事儿的人,如果遇到了难题,自己解决不了,怎么办?得到大学的打法就是不要向远处找答案,而是把各行各业实干家聚到一起,彼此贡献问题,彼此互提解决方案,让做事的人守望相助、彼此点亮。正如投资家苏世民所说的那样:“处于困境中的人往往只关注自己的问题,而解决问题的途径通常在于你如何解决别人的问题。”你解决了身边的人的问题,他们就成了你解决自己问题的资源。
苏世民这些案例都展现出一种“不远求”的做事方式:运用身边有限的资源来解决问题。
不远求往往我们习惯于把目光投向远方,做一个宏大的计划,然后用四面八方海量的资源去堆出一个奇迹。一场疫情,逼着我们把注意力收回到我们的身边。罗振宇说,“我们发现,原来体育馆可以变成方舱,原来汽车厂可以生产口罩,原来解决问题的资源就在身边。”
资源可以是任何东西,可大可小,包括人和物,甚至是一些其他的因素,例如手机,它也可以是你不断成长的来源,在这个网络时代,只要你想的,你努力就可能实现。
不必远求,资源就在身边,别忽略你周围的人和事,也许那就是你要的东西,只是你忽略了而已。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