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其实一直是一个喜欢依赖的人。记得小时候自己曾骄傲的和爸妈炫耀说,我善于找到合适的人帮我解决问题,我喜欢用更低的成本——语言而非脑子去更快的解决问题。是的,我懒。
其实现在一想这句话也没什么错(学完经济学好像生活的确变得简单了呢),若是有触手可及的资源,大脑运动的机会成本的确是要高了不知多少等级。
不过问题在于,机会成本是会变的。现在的我,简直生活能力堪忧......虽然有些进步,但时常回家看看爸妈还是让自己的生活能力很难逼自己有一个提升。朋友室友眼中的我简直就是生活小白,小书呆子。其实这倒无妨,人各有所长嘛,不过感觉这个社会的润滑油就是每天的家长里短柴米油盐,生活能力低下还是会让自己的生活与周遭显得生硬。
生活也像是做数学大题的感觉,刚开始找不到头绪,慢慢熟练也就形成了以及的一套逻辑。就像潘梦瑶同学的收拾屋子理论——无非是由混乱到更加混乱再到整洁的过程。很庆幸,我还在第一阶段......
这几日琐事颇多,考研辅导班的选择以及和朋友的沟通、美宝莲框架梳理、看书、实证......感觉自己对于沟通总有抵触情绪,总感觉浪费时间。想来也是没必要,其实做事的成本大都相似,就不要再提高心理成本了。有什么事做什么事,有什么问题,解决什么问题。
人总是会受社会的影响给自己架设一些心理壁垒,结果就是问题来了最先动用的不是脑子,而是心理、精力、情绪、行为等其他几乎所有感官,转了一圈终于反应过来原来还有理性一物。就像人得病,先自我恐吓,自己承受不了了联系七大姑八大姨等甚至于几乎所有无关的人去宣泄延伸你的情绪,最后发现好像只有动身去医院才是唯一能解决问题的方式。
少一点情绪,马上行动,节省时间啊哈哈。
想想自己今天做了啥。7点40起床洗漱;8点10分进教室吃早饭;9点和刘老师一起去图书馆查阅杜国清的课的书目小有收获;10点开始自习本想背单词读书想起上午约了肖兜兜讨论考研政治课的问题开始勾搭老师、客服、肖兜兜;大概到11点20开始看书关于情报、关于智库两个一直比较感兴趣的内容;12点去吃午饭;12点半到传媒博物馆电影厅人满为患遂心回宿舍准备睡午觉;13点吃荔枝刷手机(最近手欠,睡前总喜欢刷刷)从14点睡到15点起来一身汗头重脚轻;然后本想背单词可惜PAD死活打不开,开始各种尝试插上充点器依然无法开机(一定不要调到让屏幕一直亮着的档位上没电很容易死机的....);然后又是继续着纠结着课程的选择,肖兜兜男票也想报惊讶了一下还是习惯性的不失态。
说到习惯性的不失态,就是可能在0.01秒内心中奔过了无数草泥马,和n多句吐槽“你和男票一起学还找我做毛线啊”“之前你怎么没想过啊这时候突然冒出来”“自己之前也没记着问问”......以至于你都没意识到自己有一瞬间的情绪波动,依然思忖着适宜的方式回应。不想潜意识才不管你那么多,潜意识从不欺骗你。暗自积攒的负能量总是会趁机爆发让你认识到自己内心真实的想法的。所以做人别做老好人,学会听听内心。
再然后忽然想起来坏了的那把伞一直拖着还没退回去,下一秒又是PAD死机,这次学机灵了,问了度娘5分钟解决,所以出问题的时候你就得慢慢学会靠自己,不但降低心理成本,还省时省力。去快递派发的地方第一次给人寄东西算还顺利,只不过刚开始看见大牌子上写的注意事项“请出示个人身份证件 ”的时候绝望了几秒,想着可能又得跑一趟,和客服姐姐说了没带身份证,没想到她竞回了一句“没关系”,意外的惊喜~(别怕被别人当成局外人,装的辛苦也可能绕了弯路)
之后吃了顿很丰盛的晚餐,和威宝电话他今天加了一会儿班不过吃过饭了(虽然对他的伙食有意见,但在我能解决这个问题之前还是少抱怨的好~威宝倒是心态不错~❤),整理书桌把自己的情绪清扫干净开始码字,心好静诶。
总容易把一点小破事无限放大化,就像没有情趣的生活主妇好容易盼到老公回家就揪着一丁点小事不放企图把自己一天的两万字消耗光......其实也只是把有限的精力浪费到毫无意义的事情上去了而已。情绪好像是最无意义的事了,适度怡情,过度作死。
别带着压力去生活,压力都是外界的,不一定什么时候就没了,所以也没必要太当回事;你得让内心变得强大,才具备了按自己的意志生活的前提。毕竟只有自己才能给自己营造一个静心的环境。
吐了这么多槽,就到这啦哈哈^_^
Tomorrow is another day
I have my loving parents and boyfriend
How lucky I am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