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150年,人类经历了三次工业革命即电气化、信息化和智能化,另一种比较时髦的称呼是工业2.0、工业3.0和现在正在进行的工业4.0。丹尼尔平克将第四次工业革命称为概念时代,在这个时代中,主导潮流的将是创造者和共情者,推动力就来自物质财富、技术进步和全球化。
我觉得这个状态更准确地描述是,在智能时代,无论左脑思维还是右脑思维,都会感受到机器智能的压力,相对而言,创造者和共情者的生存压力要小一点,可能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他们会成为社会的活跃人群。
在这个时代生存,在确定自己的谋生手段时,问自己三个问题:这个工作还有没有人需要?电脑是不是比我更快?外包是不是比我更便宜?最理想的行业是第一个问题回答“是”,后二个问题回答“否”。
人工智能究竟不能取代哪些职业?不止一个人或机构做过预测,尤瓦尔赫拉利在《未来简史》中说,排名第一的考古学家,原因是这个行业创造的价值太低,人工智能不屑于取代它。这可不是个好消息。而另外一些预测表明,教师、心理咨询者、护理人员、职业运动员、演员、企业高管、艺术家、人工智能设计师可能是不会被取代的职业,各有各的说法,但是除了象人工智能设计师这样特殊的技术工作者,不容易被取代的往往是需要直接跟人进行互动的职业。
教师不会被取代,听起来是个好消息,但我个人认为教师行业本身可能就会面临重大的冲击,不会被取代的是那些能够教学生如何学习、如何做人的教师,而只会教学习什么、如何做题的教师,可能会被一块平板取代。
在未来,科技已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还需要高概念和高感性能力。高概念能力包括:创造艺术美和情感美,辨析各种模式,发现各种机会,创造故事,建立关联。高感性能力包括:理解他人,了解人际交往的微妙,找到自己的快乐并感染他人,以及打破常规、探寻生活的目标和意义。
说到高感性能力,有一种职业可能会兴起,那就是宗教人士,在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感到迷茫和无助的时候,做一名“大师”可能会名利双收哦。现在就开始努力修行吧。我想说的修行并不是研读经典,做个考据专家,而是能在经典中寻求人性,再把它传播出去。从这个角度说,哲学家也是不会被取代的。
丹尼尔戈尔曼在他的《情商》一书中说,研究表明,智商在职业成功中所占的比例是4-10%,就是说不到一成。情商高的人会得到更多下属的支持。情商,是指人 在情绪、情感、意志、挫折、耐受力等方面的品质,人的情商在先天上并没有明显的差别,更多的是由后天培养形成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