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见识
看到第三章的标题跟书名一样,觉得应该是书中的重点章节。读完之后,果不其然,受益匪浅。比贫穷更可怕的是一个人缺乏见识、缺乏爱、缺乏规矩。尤其是缺乏见识。自认为见识就是一个人对世事万物的看法和做出的一些反应。文中提到庄子的一句:“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说的正是见识的重要性。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大概就是见识不同的缘故吧。一个人见识的高低,我认为跟自身成长的环境有很大关系。出身农家的毛主席走出了韶山冲,才知道天下之大;吴军博士到了霍普金斯大学语言与语音处理实验室,才见识到了在国内见不到的新技术。所以,想要提高自己就必须先增加自己的见识。作者提到:今天,我们提升境界的阻力很多时候在我们自身,而不完全在环境。一言中的。要增加见识,首先我们要从思想上认识到提高见识的重要性,然后去行动去改变环境。要增长见识:原生家庭决定了我们的起点,但不是终点。我们可以通过自身的努力,增长见识。我认为只有两个途径: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2、阅读
阅读是一种生活方式,一种人生态度。记得大一时看过俞敏洪的一个大学演讲,深有感触。其中他说过这样一些话“读过书跟没读过书绝对不一样,即使读过之后忘了。因为你读过之后即使忘了,你还可以自豪有底气的说:这本书我之前读过,不过现在忘了。多读书,过诗意的生活”。从那时起,我对读书有一种敬畏,对读书多的人有一种发自心底的敬佩。读书,真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