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6 周五家庭冲突续
1、主题是什么?
与家人一起谈孩子之后的教育
2、事件是什么?
周五因为仔仔咬爷爷的事情,家里陷入了僵局。我和老公晚上没回新房住,爷爷奶奶不得不全权接手孩子。
虽然没回来陪孩子,但是我俩一直在惦记这件事,第二天一早起来便赶回来,召集5人一起开家庭会议。
3、即时反应是什么?
有些期待、紧张还有一丝未消退的怒火
4、此刻身体的感觉如何?
一想要说话,喉咙处就有点发紧
听到奔仔儿爷爷说:“你哪就那种性格,没办法……”的时候,我的怒火就又往上窜:什么叫“没办法”?你们没办法就可劲儿地“毁”我的孩子?意识到自己身体已经做好了攻击的准备,我深呼吸了几下,稍稍平复了一些。“那咱们也得说一说,不管我妈能不能听懂。”我说完之后就继续沉默,等婆婆回来。
5、内在对话是什么?
仔儿爷爷总说拿自己的老婆没办法,却用了大半辈子的时间不遗余力地试图改造对方。当然,未果……
现在却拿这样“正确的废话”来劝我们忍着,别的事情我可以忍,已经这么明显不利于孩子成长了,我为什么还要忍?不可能!
6、内在感受是什么?
憋屈、恼火
7、自己内在什么情绪伤痛(情绪钩子)被触动?(需要临在中去经验和表达)
一旦发生冲突,我总是被要求隐忍,是因为我不重要吗?还是谁厉害谁重要?
委屈、愤怒
8、发现自己有什么限制性信念?
“会哭的孩子有奶吃”,从小我就学不会在需要的时候哭,对于自己想要的,我宁可不要也做不到为了得到而示弱。
9、临在后看到的真相和可能性是什么?
每个人都有他的模式,我何必为了别人的卡顿变得像“斗鸡”一样,随时准备战斗?
对于仔儿爷爷的建议,我完全可以“随便听一听,自己做决定”啊。
10、可调整的回应和选择是什么?
在我平复自己的情绪时,奔仔奶奶也回来了。老公示意我他来沟通,我看到他极有耐心地向仔儿奶奶解释了做到什么程度就是“不理他”,期间仔儿奶奶有情绪的时候,他依然温和而坚定地表达着我们为人父母的立场。
婆婆的躁动也慢慢平复了下来,我也借着这个时候告诉婆婆:“我昨天很生气,就是因为他一个5岁的孩子,对长辈又踢又打又咬,不但没有被惩罚,反倒还是和平时一样享受奶奶喂饭的待遇。他有什么脸吃饭?晚点吃就怎么了?”
我几乎是一口气说完的,尽管努力克制,但语气上还是咄咄逼人的。说完之后,我等着婆婆爆发,没等着。婆婆最后也是强压着情绪,不甘心地说了句:“知道了,以后你们看着办吧!”就回屋了。
整个过程,孩子一直用故意捣乱来吸引我们的注意力,也是在试探我们是否能够无条件地爱他。我和他爸爸看到他,但是没有回应。
等我们和他奶奶说完之后,老公去上班了。我把孩子叫到我们的房间,让他和我面对面站好。
“奔仔,昨天爸爸妈妈不回来,就是让你接受自己之前和妈妈约好的惩罚,这就叫‘不理你’。”
“我知道了……”
“你昨天虽然也咬爷爷了,不过只咬了爷爷的衣服,妈妈也不拿你和别人比,咱们和自己比,你也进步了,上次你狠狠地咬了妈妈个大牙印呢。”
仔儿显然没想到我还会肯定他,愣了一下,然后自己悄悄地站直了。
我看到了他的小动作,及时地看到了他:“奔仔儿上次站在这里的时候来回扭动,手里的动作也不停,但是现在能站着不动,手上的动作也少了。妈妈知道,我们奔仔儿是个能控制好自己的孩子……”
“妈妈!”
“来,抱一抱吧!”
直到孩子冲到我怀里与我拥抱的那一刻,我们之间的“战火”才终于熄灭!
5.21 体验正面有效沟通
1、主题是什么?
与家长进行沟通
2、事件是什么?
班里有个学生总是不能及时填报健康表格,上课也不积极,时常一节课只听一两分钟,还不看回放,作业一塌糊涂……
3、即时反应是什么?
今天早上当我看到未填表的名单里又有这个孩子,心里的火气就上来了。不过转念一想,我既然依靠了班干部,就别插手了。
又隔了一会儿,我查看孩子们上课的数据,发现这个孩子只听了两分钟,刚刚压下去的火气又上来了。同时,还觉得烦躁,因为这个孩子父母失和,之前沟通过很多次,总是给我“踢皮球”的感觉……
4、此刻身体的感觉如何?
胸口闷闷的,有点儿抵触和家长联系,可是又觉得我既然看到了,就不能装作看不到。
5、内在对话是什么?
为什么不能装作看不到呢?
我作为她的老师,我可以调整我自己做好我份内的事情,至于她的父母有什么反应,我管不了可以无视。
无视的话,沟通还有啥意义?
不试试怎么知道没有意义?
6、内在感受是什么?
内外对话之后,情绪反倒少了很多,有点儿急于解决问题,感觉麻烦的部分比较多
7、自己内在什么情绪伤痛(情绪钩子)被触动?(需要临在中去经验和表达)
为人父母的,生了孩子又做不到对孩子负责,孩子的学习上靠老师,习惯上靠老师,现在需要家长配合的时候,还得靠老师操家长的心?凭什么?!
自己小时候被父母忽视的伤痛又一次被唤醒,以及家长之前的态度让我有了偏见,这种偏见带来的演绎让我愤怒、烦躁
8、发现自己有什么限制性信念?
我似乎只有理顺了他们的关系,才能让他们配合我的工作;只有他们配合我的工作,孩子才能好好配合,把学习当成自己的事情,而不是吸引父母关注的工具。
9、临在后看到的真相和可能性是什么?
我可以试着放下心里的偏见,就当第一次和他们沟通,这样起码可以不受演绎的影响。
10、可调整的回应和选择是什么?
我截图发给孩子妈妈,告诉她孩子未按时填报表也未完整听课。果然,孩子妈妈说她也提醒过孩子爸爸很多次,可是他总是这样,还和我商量能不能我帮忙说说孩子的父亲。
“这个要求是不是有点儿过分了?我还得调和家庭矛盾?”当我心里有这样的声音冒出来的时候,我提醒自己你有选择的,你可以拒绝,或者停下演绎,就当孩子妈妈在向你求助而已,截图既然发了,再转发一次也不费劲。
我发给孩子爸爸的时候才发现我被他删除了,心里那个火啊,就又上来了。我告诉孩子妈妈,她立刻回复我“那个不是他的号了”。这是我第一次感觉到她和孩子爸爸是一起的,不论出于什么原因,她在帮他解释。也是我第一次感觉到孩子的父母不是敌对的,老死不相往来的。于是我回复她“我等等看吧”。
仅仅半分钟,孩子爸爸用另一个号联系了我,一开始还是习惯性的找借口:“我没申请进入钉钉群。”“那这几天孩子的报表是怎么填呢?”“家里还有一部手机,用孩子妈妈的帐号上课、填表……”“那孩子没能按时填表、没上课,和你进不进钉钉群有关系吗?”“这的确是我的疏忽,我这就打电话问问。”“好的。”“不好意思,给您添麻烦了,我以后一定注意。”“你的抱歉我接受了,既然意识到了不足,以后尽量做好。咱们为人父母的,在孩子的成长方面,是需要用心去做的。”“嗯,我以后尽量安排好,多陪伴孩子。”
放下头脑的演绎,就事论事的时候,情绪会少很多。就这一次的沟通效果来看,暂时还算有限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