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用满哥在直播间常说的那句话“都是一个场的”作为开场白。
“日拱一卒”群里的磁场异常强度。女儿刚刚分享了她成功的文案,并用“背冲问答”结构化表达法,表达了,如何无痛的养成了早六晚十的作息习惯。习惯养成方法很好,值得我们学习。
女儿的方法已经初见成效,我的计划正走在路上,我晨跑的想法绝不是心血来潮,一直在我心中蠢蠢欲动几年了。
五年前尾椎骨受伤后,喜欢运动的身体,不能再做剧烈运动,无奈离开了自己酷爱的踢毽运动,之后的两年就是散步,没有什么运动量,活力和精神头都大不如从前。
三年前,遇到了两个晨跑的邻居大姐,自认为她们的速度我可以,没有拒绝一起围着西苑公园的甬道跑了三圈(一千五百米的路程),肌肉突然改变了状态,它吃不消闹起了情绪,脚脖子先是疼后来充血就肿了。整个人就此灭火。从此陷入紧张和焦虑状态。整个人在运动方面彻底躺平,不蹦也不跳,就是慢节奏的遛弯。郁郁寡欢整个人也迷迷糊糊,做事提不起精神。
这还是以前的那个我了嘛,从上小学直到技校毕业,每年的运动会上只要有我身影出现的长跑项目里,我都是第一个冲到红线的运动员。
后来,我被选拔到学校体育队里。每天进行晨练,有活动时下午还要加强训练。那时不太懂太多的知识,虽然每天被运动占用一部分时间,身体也不觉得累,上课还能集中精力认真听讲,学习的效率很高。
渐渐长大了,通过学习看报才了解到,身体是最大的受益者,运动时体内的细胞处于兴奋状态,人体内分泌的内啡肽,血清素会增加,血清素能让人放松心情,心情愉快,产生愉悦感和幸福感,带给人更多快乐。
对身边想要减肥的人,大家时常把这句话挂在嘴边“管住嘴,迈开腿”是有科学依据的,运动时体内产生大量的内啡肽,有可以使人体重下降,运所以说动有助于减肥。
现在回想起来,我的素质这么好,很少闹毛病,除了遗传原因,还跟我从小爱运动有关吧。
内心的活动源于退休办举办的这次活动才有的。昨天的更文里提到过(录一个自己烹饪或运动,时长1-2分钟的短视频),虽然两个都我都喜欢,我无奈的选择了烹饪,也已经录好了。
昨天晚上我辗转反侧,突然想明白一个问题,是我缺少常识造成的,用力过猛运动量过大,才让自己受伤的,这回心里有数了,同样的错误不能再犯第二次了。
生物钟就是闹铃,睁开眼五点半,起床,洗漱完毕,穿上运动服,一路做着拍打操唤醒沉睡的各路大神,来到了万宝湖的运动跑道,把手机放在支架上,录制分段跑步的短视频。
回家后,仔细筛选,为了看得清楚戴上眼镜,那两条健步如飞的大长腿风采依旧,喜悦的心情油然而生。
直到现在没有疲惫感,双腿轻快,身体关节部位没有不舒服感。
起心动念,心动不如行动,制度上墙,按照想法朝着既定的目标努力。
大目标,准备每天早晨围着万宝湖跑一圈(接近三千米)。
小目标,用十天的时间让自己慢慢长“肌肉”。
为了让给自己树立自信心和积蓄能量更好的完成预期目标,采用“番茄钟”的方法,前两天先围着湖跑十分钟,走两分钟。接下来的几天里,延长跑步时间,走路时间不变的原则,完成预期目标。
明天开始执行计划,制度督处我,你俩一起监督我,共同见证妈妈的自制力,相信十天之后,能看到运动带给妈妈的改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