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人们总会在自己不擅长的领域有着迷之自信?
查尔斯*达尔文曾说:"无知要比博学更容易产生自信。"
你有没有过这样的感觉,当你未进入某一领域时,会觉得其他领域"不就是这么简单的事儿吗?我也能做到";当你刚踏入一个新领域时,刚获得一点小成就,就迷之自信地以为自己无所不能;当你刚学到一点知识时,就特别想跟别人炫耀,甚至有人扭头就对一些专业人员口诛笔伐……
可当你真正进入一个领域时才发现,任何一个领域要达到专精,都得付出艰难而痛苦的努力,任何事并没有想象中的简单,你只看到"台上三分钟",却忽略了"台下十年功"。
这种“高估自己”、“过度自信”的现象在心理学中被称为“达克效应”。
达克效应(D-K effect),全称为邓肯-克鲁格效应,是一种认知偏差,能力欠缺的人往往有一种虚幻的自我优越感,错误地认为自己比真实情况更加优秀。
每个人都可能会陷入"达克效应"的圈子里,他们常常高估自己的能力水平,却无法客观评价他人的能力。
下图可以很好的概括达克效应。
当一个人零起步,刚刚踏入某一领域的时候,经常会进步神速,正所谓无知者无畏,初生牛犊不怕虎,在这一阶段,人往往容易产生迷之自信,即"愚昧之山";
可当随着学习的继续深入,大部分人会逐渐发现自己的不足,经历一定阶段的消沉,即"绝望之谷";
在经历消沉和重新定位之后,才终于对自己的能力有了更全面与清晰的认知,进入"开悟之坡"。
所以,我们如何避免掉入"达克效应"的泥潭呢?
1、首先,在对待新事物时,应时刻谨记"达克效应"的规律,当刚开始获得一点成就时,不断提醒自己,我一开始可能是无能无知的。并学会质疑自己,关键时刻反问自己"也许结论是错误的"、"也许我高估了自己的能力"、"也许他人的做法可取",质疑也是一种动力。
2、其次,客观地评估自己的真实水平。不妨通过别人的评价与反馈,去更客观地认识自己的能力。
3、最后,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和知识水平。当你确定自己想深耕某一领域时,"愚昧之山"、"绝望之谷"、"开悟之坡"这三阶段必然会经历,切莫放弃,只有经历量的不断积累,总有一天会达到质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