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来到李欣频老师《十四堂创意人生课》第六章,专心就是最大的力量。
我最近在思索,人为什么总喜欢挑战呢?
就像欣频老师在书中举的太阳马戏团的例子。平地不走,要走钢丝;跳就算了,还要高空中荡着秋千跳;一个人翻跟斗就够难的了,还要带个大铁圈翻圈圈。花样百出。难度不断升级。
后来我想明白了,挑战越大,发挥的潜力越大。
我们上学时做数学题也是这样的,几道简单的题解下来,总觉得不过瘾,一定要找一道有难度的题,要抓耳挠腮一阵子,解得满头大汗才觉得过瘾。
让我领悟到“挑战”这个词的意义,是一个小孩子给我的灵感。有一次我路过一个公园,公园入口处有几节台阶,台阶两侧是花坛边缘的斜坡。我看到一个小学生样子的孩子,放着好好的台阶不走,偏偏要去走那个斜坡。斜坡是大理石材质的,看着滑得很,我很担心他会打滑摔下来。他小心翼翼地走,我胆战心惊地看。当他走到了顶端,我不觉也松了口气,心想,真是个孩子。但是转念一想,小时候我们不都是这样吗?滑梯不好好从上往下滑,要从斜坡的地方爬上去,再滑下来,一个小小的滑梯能开发出好多玩法。长大后的我们,为什么就忘了呢?就规规矩矩地走楼梯上去,规规矩矩再走下来。不会想要给自己设置一个小小的挑战,然后享受一下挑战成功的喜悦。挑战,其实就是一个游戏的关卡,它可以证明我的通关,可以证明我走过的路,也可以证明我的喜悦。
长大后的我们,好像更多喜欢的是平平稳稳的安逸,不要太多的波折,追求的是一种简单的安全感,不想要做太大的冒险。这没有什么不对,也没什么不好。只是当生活给了我们一个“挑战”的时候,不要把它想象得太难,它不过是我们童年时的一个斜坡,我们不走楼梯,走斜坡,为的是享受挑战成功的喜悦。
欣频老师说,最大的设限中展现最大的自由
在家休产假时,一想到上班就绝望,觉得忙起来,肯定是没有时间做自己喜欢的事了。网上有好多漫画,画着有孩子和没有孩子的差别,没有孩子时光鲜亮丽,脸上带着精致的妆,脚下踏着细致的小高跟。有了孩子以后,抹个油都是奢侈,脚下永远是平底鞋,背一个巨大的包包,里面装着孩子的全套装备,恨不得变成蜗牛,把家都随身带着。从前下了班,我喜欢看书、写字,都变成了奢望。书,会被宝贝揉烂、撕碎,笔,会被宝贝抓起来往嘴里塞。只能把这些头号危险品拿得远远的。
上起班来,时间变得更少了。在家的时候,宝贝会更黏我,我也更想念她。但是几天不看书,心里痒痒得很。于是我想了一个策略。因为宝贝每天十点左右就睡了,第二天八点左右起床,于是我每天早上四点起床,看书、写东西,有时候困了,就写到六点,再陪宝贝睡两个小时,有时候就一直写到她起床。白天中午,会陪着宝贝一起睡午觉。这样不知不觉两个月下来,竟然收获也不小。一直以为兼顾职场的宝妈业余没有时间充实自己,竟然也打破了这个限制。保证了宝贝充足的睡眠,我也完成了我的工作。
欣频老师说,意志力可以帮助一个人做到他本来以为自己做不到的事,展现其惊人的爆发力与治愈奇迹,因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不将挑战看成一个巨大的人生难题,那不过是一个游戏的关卡,关卡的存在意义就是要你通关,记录你走过的路,所以享受这一切吧,像孩子那样。
看爱因斯坦传记,我们可以看到,即使像爱因斯坦这样的高智商天才,要研究出相对论,也是需要通过大量的学习、研究、计算和思考的。天才不是一生下来就会弹钢琴的,自我训练是非常重要的阶段。但是,与被动学习不同的是,这种主动的学习,因为内心的深爱,而在学习过程中是非常快乐和忘我的,越做自己喜欢的事,反而越有活力,越兴奋,这是一件储能的事。但是当我们被动做着自己不喜欢的事时,却是一种消耗自己能量的事情。
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找到让自己的兴趣爱好所在,然后乐此不疲地不断创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