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时俱进这个口号,不是拿来喊的,是拿来落地的。
最近很深的一个感受,就是这样一个很常识性的问题,很多人依旧会受限于认知,还在之前的惯性上做事,而不知道敏锐地发现平台的变化。我们不知道,哪怕是非常微小的变化,也有可能是平台在下一盘大棋的先手。
风生于地,起于青蘋之末。
首先平台的变化,只是突然出现了一个叫“内容品鉴官”的民间称号,大家都不以为意。
之后是越来越多的人,多了这样一个品监官的头衔,并且有的从1级升到2级,2级升到3级,这个时候有人开始意识到,这可能是平台想要做一个内容升级。
到了最后,很多长期撸平台流量的流量号,突然发现自己的账号出现限流的情况,有人开始警觉,觉得事情不是那么简单。
到最后出现一个根据内容品鉴馆而推选出的优质创作者。
这个时候图穷匕见,官方的意图已经非常明显:
发动群众斗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真正意识到官方战略并且迅速做出调整的人,极少。很多人还在按照之前的惯性,去挖空心思地找各种噱头,写各种猎奇,这是没办法的事情,在平台如此之卷的情况下,我们除了不断强化看点,别无他法。
他们不知道的是,在这个阶段,一旦账号被贴上流量党,就很难再翻身。而一旦平台根据群众的意见把优质创作者给到IP,这个时候的优质创作者立马黄袍加身,迅速崛起。账号一旦崛起,就再也不需要去为看点挖空心思,而能够把更多心思放在转发点,也就是内容的打磨上。——也就是说,后期读者的转评赞以及“品鉴”,可能更加直接地决定一篇文章乃至一个账号的命运,高标准的读者,有可能真的能够帮助平台改变了流量为王的风气。
不得不说,头条的运营有很多厉害的角色,估计是熟读了毛选。他知道以平台自己的能力,是不可能封杀那么多的流量号的,那么教员也说了,我们要相信民众,于是就有了无数的民间“品鉴官”,一个个拿着平台授予的“尚方宝剑”,开始大杀四方,如同贪污横行的香港,突然多了一个廉政公署,一个个正气十足,足以让各种流量号闻风丧胆,成为人人喊打的老鼠。如此高招之下,流量党怕是危矣。
之前平台是投鼠忌器,他们知道,一旦打倒了流量党,整个平台的内容立马就会产生塌陷,光靠那些每周产出两三篇稿子的纯自媒体人,内容产能严重不足,这个平台首先就挂了。但是如果不打流量党,真正优质的内容做不出来,也不可能出来真正的IP,这个平台倒被流量党给吃空了,商业价值不断消耗,根本不足以跟微信公众号相抗衡。
所以平台迟早要壮士断腕,如今看来,是时机成熟了。平台已经有足够的内容来支撑,并且从平台不断引进专业MCN孵化优质内容(尤其是视频)来看,平台已经不再惧怕任何流量党、做号党,他们必然要把失去的流量夺回来,给到内容品监官们认为的优质内容,如此才真正具备与腾讯公众号一战的实力。
为什么这么说呢。是因为头条自己非常清楚,它的崛起无非是依靠了算法,依靠了个性化推荐,依靠了公域流量。如果一旦这个优势失去,比如,公众号也开始做公域,那么它本身就有很强大的私域和已有的IP,“今日头条”这样一个社交关系薄弱的平台,还有什么优势可言呢?
况且,公号确实已经开始在做公域。我们目前的测试不方便透露,目前来看,公号的迭代做得很慢,但是很稳,这很“张小龙”:当初微信公众号出来的时候也是各种被吐槽,被踩在地上摩擦,之后产品逐渐迭代,张小龙又被大家从地上捡起来放到神龛上膜拜。随着算法的崛起,微信公众号逐渐失去优势,张小龙再一次被踩在地上摩擦,但他倒是不疾不徐,非得在自己跌倒的地方爬起来。不得不说,这很张小龙。
所以对于坐山观虎斗的我们来说,这不得不说是一个好消息。头条显然被公号释放的强烈信号:做公域给吓到了。所以必须在他做成之前壮士断腕,自己革自己的命。
鹿死谁手未可知。但我们需要知道,这对于很多账号来说,是一个危险的信号,但对于与时俱进的我们来说,这是一个机会,一个战略性的机会。
看完这篇文章一年后,我们不妨回过头来再看看对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