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写小说,见笑了各位。
游子拉开了卧室的窗帘,看着初升的太阳,伸伸懒腰,面带微笑。新的一天就这样开始了。游子张开双臂迎着晨曦的阳光,就这样静静地享受这温暖的阳光的抚摸。不知道过了多久汽车的引擎声把游子拉了回来,游子看看手表,面带无奈的自语到:原来八点半啦!时间真是过得快啊。然后就无奈的洗漱、换衣服,出门去店里了。
游子慢悠悠的走着去店里,一边跟出门的街坊邻里打招呼。说起游子,他也是一个可怜人(小的时候),从小就是孤儿。虽然他在福利院呆了八年,但是因为自己孤僻的性格也没有朋友(福利院的待遇是非常好的,每年都能获得一笔不菲的将款,足以维持福利院的各种开支,平时还有很多志愿者来兼职义工)。要不是他在八岁那年的十月一日发生了改变他一生的事情,他可能就会在福利院长大,而且可能就是一个自闭症患者了。
那年的十月一日正是福利院组织六岁以上孩子去抗战纪念馆进行爱国教育的活动日(每年如此),以此来让孩子们学会感恩,将来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也正是那一天游子跟福利院的人失散了,也开始了他整整五年的流浪生活。也因为那五年的经历改变了他,让他学会了乐观的生活态度,也养成了独立坚韧的性格,也看到了社会丑陋的一面。还好游子在十三岁的时候被救助站收留并送往了福利院,随后被一位老婆婆(无儿无女)收养了,也开启了游子的另一段人生,一个有着传奇色彩的人生。
老婆婆姓陈名婉,年轻的时候也是一个倾国倾城的美女,只因特殊的身份——“判官”,而孤独终身。说起这个职业也传承了一千五百多年,是伴随着一千多年前那场持续了三百年的战争而诞生的,为了那无法时代的劳苦大众伸张正义。自从收养了游子,陈婆婆也像普通人家一样享受了天伦之乐,不再是一个人过着孤独的晚年,也算是有个美满的晚年。自然而然的游子也就继承了“判官”这一职业,成为一名行走在黑暗里的执法者,为那些受到迫害又得不到伸张的人主持正义。
在游子入行八年后,陈婆婆也带着微笑离开了这个世界,此时游子也在那个世界里闯出了名声。早上十点钟游子也到了自家小店里,开始了一天的营业。游子还跟往常一样给自己泡壶茶,在哪本书往哪摇椅一躺,静静地过自己的个人世界,这样的平静多让人不忍心打破。不知道过了多久这样的平静却被一阵急促的脚步声打破,游子也放下了书静静地看着前面满头花白头发的庄稼老汉,等着他述说他的冤屈。游子的生活就是如此的简单,也是这一职业的生活日常,平淡无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