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张旭
时间:685年-759年
籍贯:苏州吴县(今江苏苏州)人
荣誉:与怀素并称“颠张醉素”、吴中四士成员、大唐三绝之一
作品:《古诗四帖》、《肚痛帖》等。
社会履历:
四十岁,任左率府长史。
五十六岁,书《尚书省郎官石柱记序》。
五十七岁,书《唐故绛州龙门县尉严府君墓志铭并序》。
六十三岁,退居洛阳。
七十四岁,书《千字文》
七十五岁,卒。
在大唐星光璀璨的诗坛上,张氏名人辈出。
张说、张九龄等,以诗扬名诗坛,官至宰相,封国公。
张若虚一首《春江花月夜》,“孤篇盖全唐”。
张继一曲《枫桥夜泊》,让寒山寺世界扬名。
张籍善写乐府,张祜擅剑游侠,与王建并称。
除此之外,还有一位诗书双绝的张旭,,史称“草书”。
他出身名门,母亲是初唐书法大家陆柬之侄女,外祖为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的虞世南。
这样的出身,让张旭按照自己的意愿自由任性地活着。
他那洒脱不羁、豁达大度的性情,也由此而生。
他创造了潇洒磊落,变幻莫测的狂草,将把满腔情感倾注在点画之间,旁若无人,如醉如痴,如癫如狂。
他好书、好酒、好诗。
书法方面,以草书擅长,与李白的诗歌、裴旻的剑舞,并称唐代三绝。
喝酒方面,他被杜甫称为酒中八仙,留下“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的美名。
诗歌方面,他与贺知章、包融、张若虚并称天下,时称“吴中四士”。
各方面都擅长的张旭,称为那个时代最耀眼的明星。
著名诗人李颀为他写《赠张旭》,高适为他写《醉后赠张九旭》,杜甫为他写《示张旭草书图》,还有诗僧皎然为他写《张伯高草书歌》,韩愈更是在《送高闲上人序》中不吝赞美之情,不掩艳羡之心。
有一种说法,大唐诗坛之所以璀璨,因为跟酒有关。
李白斗酒诗百篇,而张旭在写字之前,也一定要喝得酩酊大醉。
大致流程如下:
首先,喝、喝、喝!喝得大醉。
其次,做一套广播体操,开始热身运动。
接下来,开始提笔写字。
有时候兴致高了,甚至来不及提笔,直接将脑袋扎进墨汁里,随性摇来摇去,以发代笔,酣畅淋漓。
那情形跟唐伯虎提着祝枝山挥毫《雄鹰展翅图》有异曲同工之妙。
酒醒之后,张旭看见自己以发代笔写的字,认为写得是极妙,就会原来已经写过的帖,用头发再来重写一遍。
但此时再写出来,却又没了大醉之后的酣畅淋漓,和那种灵光闪现的飞彩神韵。
张旭由此认为,自己酒醉之后的妙书,是上天之赐。
这究竟是不是上天赐予的不确定,但大家看到他的怪异行为,却确定他是个神经病。
于是,“张颠”之名便流传开来,并与另一草书家怀素并称,得名“张颠素狂”。
他的字,在当时可谓一字千金。
据说他在苏州常熟担任县尉的时候,有位老人前来告状。
张旭根据他的诉状,很快判决,当堂给他签署了一份判决书。
但没过几天,这位老人又跑到县衙,递上诉状再次告状。
当他此人时,勃然大怒,呵斥道:“大胆刁民,屡次骚扰公堂,该打!”
老人却道:“大人息怒!小民其实不是来告状的,而是看到大人判决书的文字,铁划银钩、龙凤飞舞,实在是喜欢,每晚都要醒过来几次,点上油灯,反复观看才能安心入睡。为了能够再次获得你大人写的字,所以才想出来这个办法。”
张旭听后感到惊异,问老人为什么这样喜爱书法。
老人回答说:“先父学过书法,还有作品留在这世上。”
张旭让他取来一看,惊呼“天下工书者也”,并从中尽得运用笔法的妙旨,书艺大进,成了冠绝当时的一代书法大家。
另外一个类似的说法是,张旭有个邻居,家境贫困。
他听说张旭性情慷慨,就写信给张旭,希望得到他的资助。
张旭非常同情邻居,便在信中说道:您只要说这信是张旭写的,要价可上百金。
邻人将信将疑,照着他的话上街售卖。
不到半日,张旭写的信就被抢购一空,邻人因而在高兴地回到家后向张旭致以万分的感谢。
张旭草楷俱佳,尤长草书。
他把当时流行的“今草”书体发展成笔法放纵、笔势连绵回绕的“在草”书体,继而发展为独具特色的“狂草”。
韩愈在《送高闲上人序》中,称赞他的字“观于物,见山水崖谷、鸟兽虫鱼、草木之花实、日月辰星、风雨水火等天地事物之变,可喜可愕,一寓于书,故旭之书,变动犹鬼神,不可端倪,以此终其身而名后世”。
唐文宗甚至发出一道罕见的诏书:将李白的诗歌、张旭的草书、斐曼的剑舞,称为“大唐三绝”。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