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杜撰了“共链主义”这个词,主要是没有特别合适的词来描述区块链技术应用落地之后带来的变革。暂时只好用这个最为相近的词来表达我对区块链的看法。
区块链已经不再陌生和神秘了,现在大家也知道三大类型:公有链、私有链、联盟链。这几个从字面就可以知道应用的范围不同,公有链是为了绝大多数人所服务的,公有链的代码都是开源的,这是要成为公有链的最首要条件,与公有链相对的则是私有链。区别在于,私有链只专属于单个企业或者个人。联盟链则是介于两者之间,将几个私有链通过区块链技术写入到同一个公链中。
区块链行业,正在逐渐的兴起,它带来了生产关系的变革,利益分配形式的变革。
传统的生产关系和利益分配基本是:雇主雇佣雇员,众多的雇员付出产生价值,雇主将这些价值出售换回金钱回报,最后,雇主会将大部分的金钱留下,少部分发给雇员,当做雇员的酬劳。假如,雇主非常强势,那么雇员得到的回报有被克扣的风险,但是反过来,雇员非常强势,雇主有无法满足雇员时,雇主就需要付出更高的代价,以防止雇员流失而带来的风险。这一整个过程中,众多雇员们是围绕在雇主这个中心上,提供生产力,获取雇主设定的回报。
区块链技术带来的共链主义中的生产关系和利益分配是这样的(我们以公有链为例):公有链中有公链更新团队、算力提供方(节点)、资源使用方这三个板块。公链更新团队负责对公链的代码更新、bug修复,作为回报,公链的奖励池中会给予回报,通常是公链的Token,节点则提供链上的运算、存储服务,获取同样的Token收益,而通过Token付费给公链上的节点以获取运算、存储服务的则是自用使用方。Token的价值是受技术团队、节点服务、公链用户这三者影响的,一个优秀的技术团队,会提供一个非常安全、稳定的、可持续的公链,在这样的公链上,参与提供服务的节点也会加大自己的投入,最后公链用户的体验感会长时间保持在比较好的状态,这就让这三者之间形成黏性。并且这三者之间的利益分配是完全通过公链的透明分配算法自动执行,所以也就不用担心哪一方心情不好,或者单方面赖皮,这所有的一切,在他们加入到公链之时就已经全部确定了。因此,他们是在这条公链上共生的,也就是他们共享者这条公链里的一切。
理解公链的生产关系和利益之后,我们对私有链和联盟链再进行分析,相同的地方是,私有链和联盟链里也存在技术更新团队、节点、用户,不同的是,较之于公链,他们的规模不同。公链规模最大,联盟链次之,最小的是私有链。但他们全部运行都是一样的:都是在各自认可的界限内,使用着同一条主链,共用者同一条主链,享受着同一条主链上计算机自动执行的利益分配,不带任何情感色彩,不带任何种族性别歧视。
在共链主义时代,我们可以看到这样的一种情形:人人参与,人人获益。写代码的付出自己的专业,得到回报,作为节点,提供运算、存储服务,得到回报,当然用户的回报是这个东西对他们来说是刚需,为了这个刚需付出资金来购买也是合情合理。因此,在这个共链环境中,整个生态是循环的,每一个共链生态又通过联盟形式或者跨链形式链接到更大的生态中,如同齿轮咬合那样,形成一个更大的共链共同体,这条共链上的法则对所有人公平,不掺杂半分情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