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实生活中,我们习惯了梦想与我们的悬殊差距,然而细想一下,追求财富,是我们每个人与生俱来的权利,我们都有责任让自己生活的更体面。
那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的穷人呢?说到底,还是因为他们对金钱的认知层次不够,把自己局限为穷人的领域内。如果说有一本书教给你通往财富世界的游戏规则,你想了解吗?那就是,博多•舍费尔先生所著的《财富自由之路》。
![](https://img.haomeiwen.com/i6070955/e943b2a9cf5fe441.jpg)
在这本书里,作者给我们介绍了变富的四种策略:
1、储蓄一定比例的金钱
2、使用储蓄金进行投资
3、提高自己的收入
4、从每次加薪中抽取一定比例进行储蓄
升级财富认知
“我不是那样的人。”“我没有赚钱的头脑。”设计到财务时,我们通常有很多客观理由来为自己作为或不作为开脱。
基因方面:我天生对数字不敏感;父母方面:我受到家庭的影响,不懂财务管理。环境方面:我现在所处的情况不允许……
在孩子需要学费进修学习时,父母亲人需要你的资金保障时,你摸摸自己的口袋,每个月除去生活开销,支付贷款后所剩无几,那种尴尬何以消解。
很多人都是在渴求财富的同时又不去理会财富,不相信自己能赚到钱实现财富自由,又在渴望财富的泥塘里暗自挣扎。
你只有相信自己,才有可能实现。
制定明确的目标,比如7年赚到1000万
明确自己想要的是什么,然后分解成小目标,每天去行动,一点点实现,接近目标。
培养自己的核心技能,提升自身价值。把自己专注的技能练就成超越90%的人,你就具备了初始的财富价值。
经营财富需要知识。理财知识需要学习并应用起来。
重视复利效应
诺贝尔基金会成立于1896年,由诺贝尔捐献980万美元建立。基金会成立初期,章程中明确规定这笔资金被限制只能投资在银行存款与公债上,不允许用于有风险的投资。随着每年奖金的发放与基金会运作的开销,历经50多年后,诺贝尔基金的资产流失了近2/3,到了1953年,该基金会的资产只剩下300多万美元。而且因为通货膨胀,300万美元只相当于1896年的30万美元,原定的奖金数额显得越来越可怜,眼看着诺贝尔基金走向破产。诺贝尔基金会的理事们于是求教麦肯锡,将仅有的300万美元银行存款转成资本,聘请专业人员投资股票和房地产。新的理财观一举扭转了整个诺贝尔基金的命运,基金不但没有再减少过,而且到了2005年,基金总资产还增长到了5.41亿美元。从1901年至今的111年里,诺奖发放的奖金总额早已远远超过诺贝尔的遗产。诺贝尔基金会长线投资的历史,追求复利收益的历史,伴随着人类的各种天灾人祸和战争。可是一路走来,长线仍有可观复利收益。
金钱能给我们带来安全感,自由感,为我们提供一种可以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的可能性,让我们把书中的知识应用在实际生活中,踏上自己的财富之路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