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永远有选择的权利,是我们通常用来奉劝那些拥有“受害者”心态的人。所谓受害者心态是指,当遇到问题的时候,这种人就会不自觉地认为自己是无辜的,是不需要为后果负责任的,理由很简单,一切都是因为别人和外部因素导致的,自己是受害者。
比如,你因为开车看手机不小心撞到在路边行驶的电动车,拥有受害者心态的人就会立即启动受害者模式,问:你为什么不好好开车?你难道没有看到我的车开过来了吗?我的车漆都被你刮掉了。 这种人从来不去反思自己有没有过失。
有的人平时工作的时候马马虎虎、不求上进等看到身边的同事升职加薪的时候,就会觉得不公平,老板对他有偏见,其他同事都是因为会拍马屁才得到领导赏识,自己心理委屈,一个躲在角落给自己疗伤。 这种人从来不去思考自己工作上存在的问题。
一家美容院的店长,业绩一直落后于目标,当老板问她原因的时候,她会说最近放暑假,漂亮妈妈都出去遛娃了,来店次数少了。也会说因为现在天气太热或太冷了,爱美的女生都不愿意出门了,或者是现在市场竞争太激烈,隔壁又开了一家美容院用开业打折把我们家客户抢过去了......,这种人从来不认为自己才是门店业绩的第一责任人,需要对业绩负全责,没有任何理由和借口。
这个时候,如果你是这家美容院的老板,估计听完这些气不打一处来,一口鲜血就喷地上了。这个店长就是典型的受害者心态。 说白了,以上这些案例中的受害者心态的人只会把一切问题的根源归结于外在的人和事,而不是从自身出发,找出自身的原因去改善。因为从自身出发找问题会让自己很难受,特别是那种急需解决的问题但自己既没有想法也没有能力解决,更不好意请教别人以防让自己的无能和无赖暴露在别人面前,于是甩锅就成为这些人的最优选择。拥有这种心态的人是很难突破自己的认知水平获得成长的。
求而不得,反求诸己。当你的目标达不成的时候,更多的是要从自身找原因、找方法,从而找到解决问题之道。这才是责任者的心态。
所谓,外求漫漫无际,内求清澈见底!还是刚才的案例,如果这家美容院的店长拥有责任者心态的话,就会去检讨自己店里面最近的服务流程、咨询流程、新客接待流程、人员的心态变化等方面去找到自身需要改进的机会,从而达成业绩目标。
正如《高效能人士的7个习惯》里面讲到的第一个习惯就是“积极主动”,而要做到积极主动最重要的是要专注于影响圈里面的事而不是关注圈里面的事。因为关注圈里面的事,比如:全球气候变暖,美国疫情加剧,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上涨等,这些大部分都是自身能力无法触及,根本无法对其施加任何影响的事。
![](https://img.haomeiwen.com/i6047016/14334b13d6ebc613.jpg)
专注于关注圈,就会变成杞人忧天,自寻烦恼。对自己根本无法作为的事情上枉费工夫,最后只能怨天尤人、唉声叹气,感慨上天的不公、命运的无常。
影响圈内的事,也就是通过发挥我们自身的主动积极努力,可以对事物的发展有引导、纠偏、改进的作用。因而也是我们能够有所作为的地方,需要向内求,通过主动能动性去解决问题,从而把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而不只是抱怨和吐槽。
![](https://img.haomeiwen.com/i6047016/7ab3c06678ceab6e.jpg)
抱怨和吐槽改变不了事情的结果,只会体现自己的无能与无奈。抱怨和吐槽赢不了别人的同情,只会让别人远离你,因为没有人愿意一直当你的垃圾桶。
所以只有那些责任者才是愿意付出、积极主动去实现目标的人,也才是会做出正确选择的人。
什么是低水平的选择?选择不就是选择吗?怎么还分出个高低来呢?确实,之前我也是这么认为的。可是,我听了吴伯凡的认知方法论里面有一讲提到,低水平的选择也就是伪选择是避免痛感的选择。就和学习和伪学习一样,处于学习状态的人一定是脱离了舒适圈,有痛感和压力但又不至于陷入焦虑状态。
真正的选择是make difference--能够带来本质上不同效果的选择;虚假的选择是不能够带来实质性差异的选择。
比如你选择学英语还是刷抖音才是真正的选择;而如果你在这段时间里在刷抖音、追剧、刷朋友圈、睡觉之间选择的话,实际上就是伪选择,因为你实际上无论你选择做什么都仍然在舒适圈里面打转。
我们为什么常常在伪选择之间纠结,用伪选择代替真正的选择呢?因为我们内心有一个动机:避免选择时的痛感--真选择一定有痛感。你要直面是刷抖音还是学英语的痛感。
拿减肥为例,夏天快到了,女孩子都开始选择减肥,并且制定了减肥的目标。减肥的过程往往充满了各种现实挑战,自然面对各种让人纠结的选择。今天同学打电话来你的城市出差,晚上约你一起去吃火锅,你选择去吃老北京火锅还是重庆火锅?今天早晨降温了,计划的晨跑选择赖在床上还是刷会抖音?和朋友一起逛街,奶茶是要大杯还是小杯。运动减肥不成功是选择吃这个减肥药还是哪个减肥药?
所有的故事这有一个结局--没有结果。 因为她没有做出正确的选择。减肥这件事需要做的正确选择的依据就是六个字“管住嘴、迈开腿”。
认知留级和难以实现认知升级的原因,本质上就是回避痛感,核心上就是不做真正的选择而是伪选择或者说那种不可能有实质性差异的选择。
一万小时定律,相信大家都听说过。可是即便有一万小时,也不一定能够真正升级,其根源在于“有练习,无刻意”,而刻意就是痛感,是不断对真的选择。当我们做选择的时候,如果没有感受到痛感,很多时候都是伪选择。往往是无可选择的时候才是真选择。
所以,每次选择的时候,我们要先问自己我这个选择是真选择还是伪选择,如果是真选择的话,那么你才算选择了正确的方向,毕竟方向不对,努力白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