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欲成大事,先定规矩

欲成大事,先定规矩

作者: 回忆城的歌 | 来源:发表于2017-02-16 16:02 被阅读0次

    本文引自微信公众号“凉川的诗”,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

    国人的酒桌上、亲戚之间的聚会上、朋友在一起时的神侃中,总爱向对方夸下海口。“咱们是什么交情?你的事就是我的事。”“以后你这方面有什么事,就来找我,包在我身上!”“咱俩谁跟谁啊,谈钱就见外了。你人能来就行了!”

    然而,真到了遇事的关键时候,这些人要么就托词不方便,要么就开始强调客观上的困难,比如现在生意不好做、人不在本地、钱套在股市里取不出来——那些许诺你借钱的、解决工作的、托人办事的,你真去找他试试?没有几个人能大手一挥,像之前允诺的一样痛痛快快地帮你的。

    与此相似的是,合伙生意、合作投资某项事业,往往最终也落得鸟兽散的下场。

    之前有两个远方亲戚,计划合伙开一个茶餐厅,投资五五开,收益也对半分成。忙的时候要互相搭把手,大家都是亲戚,做起生意来应该比陌生人说得开话吧。一开始,餐厅红红火火地开起来了,两个人亲热得就像一个人,平时同来同往,偶尔某一家有事,另一个必然殷勤联系各种关系、借车借地。不知从什么时候起,这两方之间的关系开始变得有些微妙。原来事情起因是A的孩子年幼,她需要每天提前离店去幼儿园接;下午的盘点、服务员的训话之类费力不讨好的任务就落在了B身上。时间一长B就开始颇有微词,这些埋怨虽未冲着A去,却被B的先生照单全收。B家里也不是没有事:公公婆婆已近年迈,因为经营茶餐厅的事,渐渐地疏于照顾。对此她先生越来越不满,用他的话说就是“你这个合伙生意,比我整天出差还忙。”

    于是在过年的聚会上两家爆发了一次不悦。B的先生酒后说了几句埋怨A的话,A却认为自己虽然不能每天扑在店里,却主动减少了自己的利润分成。年后,因为用工荒,店里的生意难以为继,每天的营业额比之前锐减,这些令本就相互指摘的两家矛盾明朗化了。这两个人开始背着对方相互指责甚至当面恶语相向,谁都忘记了当初高高兴兴、一起开创新事业的热乎劲儿。没过多久,餐厅歇业,两家人的感情也走向了尽头。

    本来是一件好事,处理不好就变成了坏事。

    三国时期各地诸侯割据,各家为了既得利益最大化,同时也为了壮大自己的势力对付更强大的敌人,纷纷选择联合对外。联手之初,大家一团和气,都盛赞对方为能臣贤主,汉室正统。然而关起门来,却是同床异梦甚至互相拆台,连势力最大的孙、刘两家都逃不过分崩离析的命运。

    这件事说起来是对人性的一种拷问,占据道德的制高点不能解决一切,健康长久的合作关系必须靠规则,也就是制度的约束才能实现。规则的本质是“先说好游戏怎么玩,再玩这个游戏”。现代股份制企业就是成功运营合作关系的一个例子,在合理的制度规范下,即使之前互相不认识的人也能成为合作方,成为共同的股东承担风险、分享红利。同时,制定规则的人不参与这个游戏,玩游戏的人不参与制订规则。只是,将严格的股份制引入私人合作的业务中,未免显得不近人情;但正是这种板着脸的“把规矩定在前面”,保障了以后事业运行起来的公平。多劳多得、少劳少得,就是这种制度的另一种表达。到那时,每个人都要感谢“规则”,是规则保证了长久。

    老上海的裁缝,在客人量体裁衣的阶段,苛刻的几近令人难以忍受:你要不断地试样衣、改尺寸,改一处大小,变一次价钱;他们从不说:“你放心,包在我身上。”而当你拿到成衣的时候,一定会发出由衷的赞叹:太合适了。

    所以,合作或者帮人办事,也是有成本的;作为求人办事的一方,要理解对方疏通各种关系的不易,该拿钱办的事,不要只想着靠脸皮来解决;帮人办事的,慎重作出承诺,难以做到的事别轻易打包票,不要伤了一颗翘首盼望的心。

    欲成大事,先定规矩。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欲成大事,先定规矩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rrhw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