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真学问八步骤

真学问八步骤

作者: 思学101 | 来源:发表于2020-04-04 00:08 被阅读0次

    怎样像梁漱溟那样,依靠自学,建立独立的思想体系?

    梁漱溟说,人们总以为知道很多,处处显得很渊博才算学问。其实渊博并不算学问。什么才是学问呢?是能把眼前的道理和材料加以系统化、深刻化。他把这个建立独立思想、获得真正学问的过程,分成了八个步骤。

    第一步是通过用心思来建立主见。梁漱溟说,什么是哲学的道理?其实就是偏见,美其名曰的话,可以说是主见。只要是哲学家,就一定是极端的。哲学家用心思地思考问题,寻找能够贯通一切的普遍性道理。只要这个主见建立起来,他就不会再接受模棱两可、混乱矛盾的东西,会坚定地排斥不同观点。人通过独立思考获得的主见也许是浅薄的,但纵然浅薄,也是真正属于自己的。他说,胡适的主见就很浅,但因为是他独立的心得,而且理论亲切动人,所以能自成一派。别人不行,因为连浅薄的主见都没有。

    有了主见之后,第二步就是去思考旁人的意见与自己不同在哪里?这后面隐藏着什么问题?梁漱溟对学问两个字的解释是“学着认识问题”。比较糟糕的学习是:道理知道了一大堆,却提不出一个问题来。

    最初的主见和问题是通往思想和学问的萌芽,有了这个萌芽,才能在不断的学习中吸收养料,长出学问的大树。在此之后的第三步,就能进入真正的读书和学习了。经过了之前的训练,在读书时,人会自然而然地注意到不一样的见解,发现不能解释的事情,思考和推求背后的解决办法,吸收成为真实的知识。

    第四步,是学然后知不足。用心之后,你自然就知道,自己那一点儿浅显的见识,是不足以解决问题的。这就像木心说过的一句话:“有人一看书就卖弄,多看几遍再卖弄吧。多看几遍就不卖弄了。” 梁漱溟在一次面向哲学系学生的讲演时说:学哲学千万不要轻易说自己懂。你要是真懂了柏拉图,那你就等于是柏拉图。只有自己知道自己不懂,才有可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前面这四步,是从问题到学习,再到逐渐形成思想的修炼过程。在这个过程里不断打磨,就可以把范围很广的知识,收集整理成为一个思想系统。到了这个时候,就可以进入第五步:由浅入深,以简化繁。梁漱溟说,凡是有系统的思想,经过整合和抽象,表现出来的形式都很简单,仿佛只有一两句话。有些人谈论学问时堆砌一堆名词,论证繁复,旁征博引,实际上却没有自己的思想,学问也是不通的。

    后三个步骤,是判断思想和学识高度的标准。第六步是运用自如。有则禅宗故事说,一位禅师对人讲:“你们有一车兵器,拿出一件又一件,却不会使用。老僧虽然只有寸铁,便能杀人。”因为这寸铁就是他自己的思想方法,所以知道怎么运用。当问题来了,他能认识,能判断,能抓住中心所在。而茫然地判断不出问题的关键和解决方向,就说明没有自己的思想和学问。

    第七步的标准是对他人的清晰判断力。当人站在一个思想高度上以后,就会对旁人的思想水平一目了然。到了思想圆熟、炉火纯青的第八步,人说出来的每句话,都是精巧透彻的。有大学问的人,说出来的话,形式上是平常的、随意的,其中却蕴含着万变不离其宗的高明道理。

    梁漱溟说,这八个层次,他一直是在前四层,也就是建立主见、寻找问题和寻求解答上下功夫;至于后面四层,只能说是虽不能至,心向往之。

    芝加哥大学历史教授、汉学家艾恺一直从事梁漱溟研究。在接受艾恺的访谈时,梁漱溟说:孔子和王阳明是圣人,我是个普通人。但我与普通人有一点不同,我“在雾中远远地看见了孔子是怎么回事,王阳明是怎么回事,远远地看见”。儒家解决了他的人生问题,让他不再认为“人生是苦”,转而以躬身入局的态度,谨慎地相信“这个世界会好起来”。对于现实的中国,无论他的主张是否行得通,他都遵照郑重的人生观思考过、求索过了,他远远的历史背影,已经加入了古代儒者的行列。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真学问八步骤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rrrp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