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算每周写一篇这方面的感悟,以理学的自省方式对这个长期影响自己的问题深入挖掘,以改积习。

越脱俗越孤独,
2015-12张说得对,人和人的差异是很大的,
l有的人没有什么内心生活,他几乎不怎么需要被理解和呼应,因为和他一样的人大把,他不缺同类,所以他不觉得有什么孤独的。他有时说孤独,应该就是指寂寞了。
l而有的人,幸运的早早就有了他很爱的人或很爱的事,他投身其中不亦乐乎,所以他也没有太多关于孤独的感悟,因为他的生活本身就是化解孤独的实践。
人各有天命,就像诺曼底的登陆艇上,有人没上岸就被射杀了,或许他天赋异秉英勇善战,可是早早被上天翻了牌子,哪有什么道理可说。
渴望(seeking for)不会使我庸俗。
我容不下物质主义。在这现世,不与物质主义为伍,就常得孤家寡人。我与没有思辨能力的人、缺少兴趣爱好的人聊不深入,很多人在精神层面对概念性的话题要么不感冒,要么无话可说……越不流于世俗、越有精神生活的人,越孤独。孤独是渴望共鸣,这种渴望是人的天性,躲不掉的,必须接受。但不能任由自己依赖这种共鸣。理想的头,一贯撞现实的墙。
希求(relying on)才令人迷糊。
我的孤独感与好色混杂在一起,是情欲、权欲的复合体。这也是躲不开的天性,同样不可逃避、也不可任其成瘾。
张提醒得对,我在交友上也是完美主义,似乎在期待完美知己,一看到对方的精神局限性就失望,一感到对方的冷落就恼羞成怒,没有耐心,缺少包容。其实朋友哪能承担那么重的“使命”呢?无知己是常态,一年里有364天都得安于在常态。
同一片天空下,
现世孤独的人,历史上孤独的人,很多,在伙伴遍及天涯海角,只是我不认识他们。即使认识了也不一定能相互共鸣。“没有谁的内心深处不是孤独寂寞的……”一个叫范的性感姑娘写在社交APP上的话,是她的矫情呢还是她的真心话?我希望是她的真话,这样能极好安慰我这个宅男,本可以日夜笙歌的美女也有孤独,我还有什么耐不住的呢?相忘于江湖。
予爱、探索是自由的路途,
孤独带来幸福。
聊天能拓宽人的思路。无意间的问答,能反应出独自求索时不易发现的线索。读张宏杰和柴静的文章,使我愉悦,使我向往那种层次的交流。读一本好书就是与许多高尚的人交谈。够不着那种文化圈子,就看书吧,自己与自己讨论,用日记和读后感。
情场是一个必须了解自己的地方。人性孤独,人性软弱,有些人说爱你,只是因为她孤独或软弱,不是因为她和你之间有呼应和共鸣。你能和她一起创造什么?
情感关系的重要性不超过生活全部的1/3。
欢爱之徒,
若非曾经的孤独
——只能为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