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97、宋|黄庭坚《次韵中玉水仙花二首》借水开花自一奇,水沉为骨玉

97、宋|黄庭坚《次韵中玉水仙花二首》借水开花自一奇,水沉为骨玉

作者: 清雪津月 | 来源:发表于2023-12-03 22:41 被阅读0次

《次韵中玉水仙花二首》其一

【宋】黄庭坚

借水开花自一奇,水沉为骨玉为肌。

暗香已压酴醾倒,只比寒梅无好枝。

【字词】

⑴次韵:亦称步韵,就是依次用原韵、原字按原次序相和。

(2)中玉:马珹(一作马瑊),字中玉,时为荆州知州。

⑵水沈(chén):即水沉,沉香木。

⑶暗香:犹幽香。

(4)酴(tú)醾(mí):蔷薇科春尽开花,花单生,重瓣,白色或浅黄色,甚美丽。本酒名。以花颜色似之,故取以为名。

【译文】

借助清水开花自成一派奇景,水仙花骨如沉香,肌肤如同玉石。香味已经压倒了酴醾花,只是没有梅花那般好的树枝。

【作者介绍】

黄庭坚(1045年8月9日-1105年5月24日),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与杜甫、陈师道和陈与义素有“一祖三宗”(黄庭坚为其中一宗)之称。与张耒、晁补之、秦观都游学于苏轼门下,合称为“苏门四学士”。生前与苏轼齐名,世称“苏黄”。

【创作背景】

水仙花在中国引种栽培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宋代、元代以来歌咏水仙的诗篇渐多,黄庭坚咏水仙诗写得最早、最多。宋徽宗建中靖国元年(1101年),黄庭坚结束了在四川的六年贬谪生活,出三峡,在荆州(今湖北江陵)住了一段时间,与荆州知州马珹(字中玉)多有唱和。这首诗就写在这一年的冬天。张邦基《墨庄漫录》载,黄庭坚在荆州时,见邻居有一美女,绰约多姿,深为赞赏,但其家将女子下嫁里巷贫民,因赋此诗以寓意。

【诗词赏析】

这首诗用比喻和对比手法刻画了水仙花的精神与性格。诗人所要刻画的不是水仙的绰约仙姿,所以少有形象的描写;他要表现的是水仙特有的性格,因此突出了幽香与柔美。

水仙花属石蒜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以水培法培育,不用泥士,宛如凌波仙子,婀娜多姿。“借水开花”虽奇,但却是实事。写水仙从水写起,恰恰是抓住了它的特征,传达出清雅高洁的神韵。

第二句,诗人不作直接描写,而是连用两个比喻,说水仙花骨如沉香肌如玉(水沉即沉香木),写出了水仙特有的晶莹澄澈之美。

第三句紧承上句,补写了水仙的芳香。酴醾,蔷薇科落叶灌木,初夏开大型重瓣花,色白味香,苏轼赞为:“不妆艳已绝,无风香自远”。而水仙的暗香弥漫,却超过了酴醾。“压倒”一词用得有力,气魄惊人。幽香沁鼻,如同“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林逋《山园小梅二首》)的梅花。水仙与梅有相似之处,都是冲寒开放,色白香幽。诗人在另一首咏水仙的诗中说“梅是兄”。然而这对兄弟性格迥异:梅花迎风斗雪,傲然挺立,显得坚强无比;水仙花不冒风雪,十分柔弱。“无好枝”,正道出了两者品格之异。诗人不写两花之同,只写其异,目的是在对比之中显示水仙柔弱的性格,或者叫阴柔之美。

#【诗词人生第三辑】花开四季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97、宋|黄庭坚《次韵中玉水仙花二首》借水开花自一奇,水沉为骨玉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rslg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