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依旧是阅读的一天。这部分内容是《故事力》的第5章,一明一暗构建故事框架。前文说到讲故事是门手艺,需要不断的打磨。
没有谁天生就会那一项能力,不学有术那是传说中的存在,大多数人都是不学无术的。而讲故事是一项能力,需要学习,不断练习,才能不断进阶的能力。
这是第一点收获,第二点收获是,故事里情绪是非常重要的。情绪带来了故事的起点、故事的冲突,还有高潮。一个非常重要的抓手。
别忘了小小的情绪是人生中伟大的船长,不知不觉间,我们就被它左右了。——凡 高
在小时候、在没有阅读,没有接受别人的知识灌输之前,都是靠本能、靠情绪活着。本能情绪依靠的是生存策略,怎么更有利于活下来,就选择什么策略。
我本能的恐惧出现一种状态,就是我是被情绪操控的。对方做了一件事情,直接导致了我的愤怒,然后我就去做另外一件事情,就好像我是被操控的提现木偶。
所以在这个过程中,我就需要了解自己,解构“我”的这个系统内部到底发生了什么?这是心理学的研究范畴,也是我一生都需要探索的一片汪洋。
1.推销自己,用讲故事的方式。
工作原因,需要经常接触英语。接触了之后就发现中国人真的很含蓄,情绪都是内敛的放在心里的。与之相对的是,英语有很多描述情绪感受的词汇。
而中文相对较多的是克己、内敛,话不能说得满,做事不能锋芒毕露,抢打出头鸟。会羞耻与自夸,比如王婆卖瓜,自己说是自谦,别人说嘲讽。
在生活中发现一种现象,人很难接受别人的夸奖。每当别人夸奖了某一个人,这人会说哪里哪里,过奖过奖啊,或者展露一些缺点,用来平衡这种夸奖。
好像夸奖一定会招来对方的嫉妒羡慕,然后会攻击自己,给自己使绊子。所以在接受夸奖的时候,会产生羞耻或恐惧的情绪。
虽然这是一大缺点,但又是事实。怎么改善呢?怎么能在隐晦地达成夸奖自己的目的,又不给自己招来嫉妒呢?用讲故事的方法推销自己。
把自我介绍变成一个故事。也许接下来的任务就是,准备几个关于自我介绍的故事,把它写好,不断优化,肯定有用到的时候。
我想起来之前工作时,前辈让准备几首歌经常唱的歌,唱得好的,如果有人要你表演才艺,你可以张口就来。
2.讲故事需要有一明一暗两条线。
讲故事要实现两个目标:以听众为目标,这是一个比较实在的东西,也就是明面上的事实,也叫理性目标,另一个是你想从中获得什么,也叫感性目标。
比如说,你给老板汇报工作,汇报的内容就是明线,这个内容需要,以老板为中心,拿到明面上说。还有一个暗线就是,你希望老板怎么认为你。
大概是你要怎么刷到你的存在感?你想让老板觉得你是有干货的,是有能力的,擅长管理的,做事谨慎的,还是其他。这个暗线就不太好意思直接说出来,会显得很没水平。
前者注重事实,后者注重感受。事实很简单,你直接陈述就可以,尽量少加形容词。而感受很独特,需要用讲故事的手段来创造。
3.在讲故事的过程中,不要忽略了感性目标。
生活中,经常出现这些人,哒哒哒哒哒,讲了好多内容,但是就像过眼云烟一样,一阵风吹过,没有留下任何痕迹,雁过无痕。
你说了很多,但效果跟你的语言,并不成比例,甚至有时候是反比。我记得听过一个段子说:
马克吐温去参加一个活动,前半个小时他觉得人家讲很好,决定接下来捐十美金,然后演讲者继续说,继续说,两个小时结束后,他反而从捐款箱拿走了两美金。
我的经济学老师也教过我,类似的内容。一件事情你要把它,写长容易写短难。既短又概括精要,没有遗漏。这是很不容易的事情。
这也是为什么对经济学概念的解释,从诞生到现在,几百年过去了,没有改动过一个字。因为你没有办法写的比他更好。
写到这,我心里的酸,直冲鼻子,眼泪就流下来了。这让我感到了绝望,前人的荣耀照在后人身上,就是阴影,是难迈过去的坎,因为终我一生,可能都不会写的比他更好。
但同时我也相信它的对立面,这个时代是公平的,他的光芒不会影响我的闪耀。哪怕我的发的光比较微弱,我也是可以自己闪耀的,至少可以照亮我自己。
我讲的这个故事怎么样?欢迎在留言区告诉我。
4.用故事的明线和暗线,帮你达成感性目标。
我很喜欢看小说,这句话让我想到最近看的一部小说,一个大长篇,一千多章,是非常经典的讲故事的框架。
有明线,叙述线,是谁在什么样的情景下,谁做了什么,会有什么结果。帮助读者理解故事的发展。
有暗线,故事的核心主题是,灰姑娘如何跟国王在一起。从各方面的不般配,慢慢的互补,达成一种等价的交易。从中看到一个灰姑娘成长成女王的故事。
还有辅助线,就是感情线。两个人从最开始的微微好感,然后感觉出对方很好,对方与众不同。然后两个人相爱,结婚生子。
如果你想表述复杂的内容,故事就是一个很好的模型。把你想表达的内容,塞进这个模型里,就很容易被观众直接感知到,然后拍案叫绝。
我想起了,最经典的例子《三体》。一个人把他的学识,他的智慧,他的修养,他对未来的思考,他的想法,塞进一本小说里。让这本小说所有的读者对他崇拜、仰慕。
最关键的是,在这个过程中,他不证自明了自己的价值,刷到了自己的存在感,基本上得到了所有人的仰视。
5.需要有一条感情线,能把整个故事串起来。
中国人是含蓄的,不轻易表露感情。我想起了王家卫的《一代宗师叶问》,这是一个故事,为什么我会觉得这是个故事呢?
因为其中有一条感情的细线,把整个故事串了起来。如果是没有叶问和宫二的感情线,那么我就觉得这是一段描述,一个总结报告。
一丝若有若无,连的不那么紧的感情线。让整个故事充满了含蓄的东方美。我觉得中国人和日本人都特别擅长讲这种故事。
6.故事没有感染力,因为缺少情绪。
我学心理学,对我最近几年,甚至对我以后一生的影响力都不可估量。就像原本二维的世界,突然开出了一个三维的空间。
而我是原本三维的世界,突然开出了一个四维的空间。站在这个角度,重新审视一些事情,会发现:嗯,好像跟我想的不一样。
我记得快手有一个广告语叫:看见每一种不同的生活。学了心理学,其中一个震撼是,对于看见的力量,这是一种神奇、伟大,代表着爱的力量。
好像是樊登老师讲过的一个故事,说他儿子有一次跟谁吵架,一直哭,哭的好伤心。怎么都哄不好的那种。
樊登就蹲下来抱着儿子,跟他说:为什么要这么伤心呢?是因为xx抢了你的玩具,让你感觉到愤怒吗?孩子一边哭一边点点头,嗯。
很快就不哭了。其实在他伤心难过时,爸爸看见了他的情绪。而看见对于而对负面情绪来说,意义重大,因为被看见就意味着被拯救的可能。
电影《阿凡达》中,男女主角经常说这样一句台词叫:I see you,我看见你了。而看见就是爱。
7.能打动人的是情绪。
故事中真正能感动别人,的是情绪。如果没有情绪的注入,故事就像平静的一滩湖水,没有波澜,也没有那些惊心动魄的瞬间。
人生都是坎坷的,一帆风顺,说明你挂了。有一种焦虑和恐惧,根植于内心,就是死亡焦虑。每个人都不想挂,所以看到平静的故事也会没感觉。
想让故事打动人,让读者跟着主角的心跳波动。就是要把情绪注入。但因为中国人情绪太内敛,有时候你会感觉不到,训练对情绪颗粒的敏感度。
8.提高对情绪颗粒度的感知:
1.接纳情绪的存在,2.探索情绪背后的积极意义,3.慢下来充分感受情绪以及情绪带来的信息。
首先就是要接受自己是一个中性的人,有好有坏,好坏参半,甚至在很多时候,感受到负面情绪是比正面情绪多的。
接纳自己是一个这样的人,在发现自己跟自己想象不一样时,能有一种爱,对自己的包容和接纳。原来我是这样的。
其次,探索情绪背后的积极意义。就比如我的情绪,每次我有强烈情绪时都会写一篇文章,分析情绪原因是什么?
是因为我的嫉妒,我的愤怒,还是因为我的恐惧或者焦虑。这些就是真实的我,没有自己想象的那么善良,那么伟大,那么美好。人性的一切缺点,在我身上都存在。
我是神也是魔,我是天使也是撒旦。而具体要成为天使,还是要成为撒旦,取决于我的一念之间。
最后慢慢感受情绪在告诉你什么。情绪是你的潜意识,你的本能,那个更核心的自我,在跟你说一些话,你需要把它翻译一下,解读出,它在说什么。
比如愤怒,一般源自边界被侵犯,或者自恋被打破;焦虑就像黄灯,提醒你马上转红灯了,告诉你,那个地方有个坑,不要掉进去…
关于这个技能,一句话总结,用更加精准的语言表达你的情绪和感受。这里有个小技巧,学习和掌握更多表达情绪的词汇。
当你的词汇量越丰富,表达会越清楚。也就更容易用你的故事打动别人。
谢谢你的欣赏,预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期待在留言区看到你的观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