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有个大象,它叫夏姆

有个大象,它叫夏姆

作者: 梵高的二维星空 | 来源:发表于2017-09-28 13:39 被阅读0次

    一个大象有了名字,它就有了关系,有了历史,因此就有了故事。

    在动物园里,它的饲养员照顾它,爱着它,他们互相陪伴了33年。大象先走了,因为脚疾未治愈实施了安乐死,随即被博物馆做成标本,使许多陌生的游览者可以观赏它伟岸的风貌,也使得它的两个老朋友——饲养员博阿达和驯兽师吕佩尔能在想念它的时候看到它。

    那么大象夏姆一生都呆在动物园吗?不是的,它走过许多地方,经历了许多事情。它的饲养员都知道,他愿意了解它。这本绘本就是从饲养员博阿达的视角,由法国知名少儿读物作家丹尼尔·龚霍德用诗一样的语言描述了大象夏姆传奇的一生。

    大象夏姆.jpg

    可能是为了全景逼真展示夏姆的生存情境,《大象夏姆》采用了异常大开本,大约有2张上下摆放的A4纸那么大,是我所见最大绘本。打开来像看巨幕电影一般,每一帧都能感受到镜头的纵深感。

    这要得益于绘者法兰斯瓦·普拉斯的独特经验,他是法国国宝级作家、插画师,有着丰富的实地游历各国的经验,因此擅长绘制地质类、游记类、自然类的插图。这本绘本的独特之处也在于——没有以特写的镜头聚焦主角,几乎每一个画面都是巨幅情境图——把大象夏姆作为大象的一份子在怎样的环境生活过全景展示出来。

    彭懿先生教过绘本7步阅读法,遵循这个步骤看,会发现绘本处处藏着绘者的巧心思,也能深刻理解绘本作家向读者传递的多元价值观。

    全封面.jpg

    《大象夏姆》的封面和封底是连在一起的,也是一幅全景图。在印度热带季风气候下生长的郁郁葱葱的丛林里主角“大象夏姆”安然恬淡地矗立在正中央,画面右下角有一条河流,几个头缠包巾的印度男人在给大象洗澡,想必大象会十分舒爽凉快吧。这是绘者法兰斯瓦·普拉斯描绘的十分有爱的画面。

    环衬特别有深意,是大面积的橘红色,而这橘红色正是封面上印度男人头上包巾的颜色。为什么要用这个颜色?再翻一页,答案就在这个扉页。

    环衬.jpg

    扉页上画了身负鞍索的夏姆,被人骑在脖子上驱赶着,那人手里拿着训象专用的铁钩,象牙被另一人抓住控制它的行进方向。这副打扮正是第17页夏姆在丛林卖力运送木材时的打扮。

    扉页.jpg

    封面和扉页传递了截然相反的情绪。由此引出深刻的议题——人与动物的关系。随后的正文故事深化了这一议题,而“人与动物的关系”一直是伦理学上有争议的议题。

    这本绘本伟大深沉之处就是促使孩子思考复杂的伦理学问题,并不在乎是否得出答案,因为伦理学问题本身就没有标准答案,重在思考,思考的过程最是难能可贵——这也是与自己对话的过程。

    这本书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饲养员博阿达照顾了33年的大象夏姆因为脚疾不愈饱受疼痛折磨被人工实施了安乐死,医生取走它的皮肤、骨头、牙齿做成了标本。博阿达和夏姆是1964年一起来到动物园的,从那以后,一直是博阿达照料夏姆。

    在来动物园之前,夏姆在马戏团生活,驯兽师吕佩尔十分懂它,夏姆也很依恋他。夏姆去动物园之后,吕佩尔每年都去看望它一次。文中描述:“……夏姆立即抬起身躯,伸展象鼻,幸福地呼喊着,奔向吕佩尔先生。”是“幸福”地呼喊着。

    在来马戏团之前,夏姆在印度,博阿达不知道它在印度有没有名字,只知道夏姆卖力地干活——在森林里运送木材,拖着沉重的树干日复一日地劳作。注意,这句“不知道它在印度有没有名字”是有心理学含义的,如果有名字,它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个体,如果没有名字,就仅仅是工具了,毕竟没有人会为锤子剪刀钳子起名字的。

    在这幅大跨页里(整本都是大跨页全景图画),绘者画了风雨交加的丛林,其中深意不言而喻。

    如果赶上节日庆典,夏姆会停止工作,人们把它涂上颜料打扮起来,带到城市里在寺庙周围骄傲地游行。然而有一天,夏姆被带到加尔各答港口运去欧洲——它被卖给了欧洲的马戏团。走时眼睛周围还残留着庆典上颜料的痕迹。

    夏姆是很小的时候,在印度一个叫松布尔的村庄——全印度最大的野生动物市场——也是动物们的噩梦之地被卖掉的。那时它还很小,对世界一无所知。

    那么夏姆出生在哪里呢?连大象专家也说不清,但博阿达知道,“它一定是出生在很大很大的森林里,那里郁郁葱葱,有许多老虎出没。”

    让我们来深入讨论作品

    作者采用了倒叙的手法,从夏姆死的那一刻慢慢追溯到夏姆出生的那一刻。这使得故事像是作者的一次回忆之旅,一次饱含深情的回忆之旅。

    这深情体现在每一页的字里行间。夏姆死了,作者说:“夏姆——我的大象,死了。一切都结束了。我哭了。”夏姆初到动物园,作者描述:“夏姆是一只多么令人惊叹的动物啊!它有宽大如猛犸象一般的前额,……还有眼睛——多么好看的眼睛啊!一个神!对,它简直就是一个神!”

    我看整个故事的时候,感觉大象夏姆是一个人,身材壮硕,他有名字,与周围人产生了关系,与这个世界产生了链接。他有历史,这历史有苦难有荣耀,有些还是非同一般的经历——他拍过电影,出演过角色。但是夏姆高兴吗?他是否会思考:我是谁?我的一生是否真正活过?

    我先看了绘本,不知道该怎样讲给快4岁的宝宝听,直到我抓住自己的感觉——夏姆有了名字,他像一个人一样。就决定用“代入角色”的方式给他讲这个故事。还有什么比将自己当做对方更能体会对方的处境呢?!

    如果我是夏姆,我就是在幼年被拐卖,被胁迫着拼命干活,稍一不慎就被鞭打。接着又被卖给下家去表演赚钱,在这里结识教我表演的老师,我像爱父亲一样爱着他。满20岁时我又被卖去展览,在笼子里向众人展示自己的一切,在这里与我的生活管理员相依相伴了33年,我像依恋母亲一样依恋管理员。然后51岁因脚疾不愈而死,被……标本,写不下去了,太惨了!

    为什么写不下去了,这就涉及到伦理学的问题了:如果对待动物如同对待人类,那夏姆遭遇的一切,证明每一个接触它的人都犯了罪!

    庆幸夏姆是动物吗?庆幸夏姆自我意识弱吗?庆幸夏姆感受痛苦的能力弱吗?如果是这样,那刚出生的婴儿,或者出生一个月的婴儿,或者智障者或者临终的老人就可以被残酷对待而心安理得吗?

    伦理学没有标准的答案,关于人与动物的关系,涉及到物种是否有贵贱之分(物种论和反物种论),涉及到较长时间尺度上的生态影响,同样少不了道德、利益的参与,也许还有其他因素。很复杂。

    复杂到无论问题还是结论都不能一棒子打死。如果你的孩子慈悲心大发,发誓以后再不吃动物的肉,无论是猪肉、牛肉、羊肉、鸡肉、鱼肉……你是不是又担心他营养不良,动物蛋白缺乏?

    动物也分为野生动物和非野生动物。对待非野生动物即家养动物,如果也遵从对待动物如同对待人类,结果并不是自由平等的皆大欢喜,相反,是家养动物的灭绝和消失。

    让我们来看看哲学家理查德·M·黑尔在《为什么我只是个半素食者》里谈到:

    如果我们对待非人类动物如同对待人类那样,绝对排除一切形式的开发和工具化,并且完全取消它们的财产身份,最终导致的结果并不是非野生动物的解放,而是因为灭绝、清除和绝育等手段造成它们单纯而简单地消失。
    如何对待野生动物,又涉及到“自然”这个大范畴。人和野生动物都在大自然中,于自然而言,人和野生动物没有区别。然而人具有改变自然的能动性,是能够在小尺度上干预扰动自然的。因此人可以决定部分野生动物的命运。夏姆的一生就是由不同的人决定的,它从未自由。

    松布尔.jpg

    关于人与动物的关系,有很多优秀的影视作品表达了自己的态度。比如《忠犬八公》和《灵犬莱西》,动物的长情让人类汗颜;也有两个著名的女人真真切切地热爱野生动物——一个是十几年来住在丛林里研究大猩猩的女科学家珍妮·古德,一个是写《我的野生动物朋友》的法国小女孩蒂皮;还有《猩球崛起》系列电影以及翻拍过2次的《金刚》,这二者没有单纯地歌颂情谊,反而有一些关于物种论和反物种论的伦理学思考。

    我的野生动物朋友

    写文时,不断思考,一本绘本要不要挖得如此深刻?有没有过度解读?毕竟阅读的主体是4-8岁的孩子。但希望这本书是一粒种子,一粒促使孩子思考“人与动物关系”这个伦理学议题的种子,在什么时候会发芽呢?等他长大了看到《西顿动物记》系列,看到《荒野的呼唤》,看到《猩球崛起》,或者是《黑象》这样的纪录片,或者这种题材新出现的艺术作品时,他能从中看到别人看不到的东西,感受到别人没感受到的感觉。

    世界上写动物文学最好的小说家是欧内斯特·汤普森·西顿,他本人也是博物学家,他写的动物小说都是悲剧,他说:“野生动物的一生总是以悲剧告终。”

    印度民族解放运动的领导人甘地说:“从每个国家人民对待动物的态度就可以看出这个国家的民族文明素养。”

    总之,有一个大象,它叫夏姆,它有名字,有关系,有历史。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有个大象,它叫夏姆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rwme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