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道道老

元旦放假了,又正赶上附近村里赶集,便陪老母亲去赶集。
逛了半天,发现长长的街,货物也是都卖不动,人群熙熙攘攘,却只是看,下手买的不多。
我和老母亲也一样,从这头转到那头,一人买了两棵大白菜,她用她的购物小轱辘车拉着,我把白菜放在自行车上,我推着自行车,她拉着小车,走着回家。
走到小区进口处,母亲停了下来。她说要去买馒头,问我要不要吃,也给我买。我说不要,我要去小区内吃包子。她说,那你给我看着小车,等着我,我去公路那边的店里买馒头。
我说在小区内买不行?她说小区内贵,那边店里馒头好还便宜,只五毛钱一个,是一个退休老师开的,叫王*蓉,就是我平时爱拉呱儿的那个。名字中间的字没听清,我没反应过来。
母亲性格比较开朗,喜欢跟人搭讪说话,跟她说话的人应该不少。老人嘛,没事儿,在一起喜欢说一些东家长西家短的,某某人的经历啦,某某人的花边新闻啦,还有儿女孝顺不孝顺……。估计这王*蓉就是爱和她说话的人儿之一。老人们凑在一起拉拉家常,可以排除寂寞。母亲听了,常常会和我们做儿女的说。但是毕竟我都不认识人家,根本没印象。我这里没想过来呢,她已经放下小车,往马路对过走去了。
我一看马路上的绿灯还亮着,母亲也不管不顾(以前在农村住,后来到城里了,还是不怎么适应),只管躲着来往的车子向前走,平时慢慢吞吞走路的白发老人,忽然好像变得有了十八般功夫,灵活地躲着开过的机动车辆。而且我也看出来了,人家那些车辆,根本就是在让着她,不跟她抢路,很快她就到了公路对过了。
我看得吓出了冷汗,想喊住她是不能了。一是因为她耳朵聋得像块木头。常常,任我吼声如雷,她仍跟没事人似的听不见,倒是把别人惊得纷纷回头看我,弄得我很尴尬。现在戴了助听器好些了,无奈她正集中精力对付车辆,估计她是听不见的;二是,我担心我一声吼吓着周围的人,也可能让她受惊,分散了精力,这样更不好了,只好由她去吧。
估计是店里人多,也可能母亲又和那王*蓉聊了两句,过了好一会儿,母亲才提着在塑料袋里装着的几个馒头,又回来了。好在这次,红灯亮了,她跟着人流走,很快过来,没太让我担心。
等她来到我身边,我凑到她耳边,用手指着那红绿灯跟她说,“你没看那路上的红绿灯么,绿灯你就不能过马路,红灯了才能过。我看你过马路也不抬头,以后要注意看红绿灯哦。”母亲却不以为然,说不用怕,谁还撞人么。
她这话让我吃了一惊,我怀疑是不是那些老人们都这样想,认为现在人们不敢撞老人,就可以不守交通规则?而且母亲还算是个知识分子,她是个老中专生,那个特殊年代下放回乡的。我希望这种想法只是母亲一个个案。我赶紧纠正她,告诉她必须红灯才能过马路,绿灯了就要等。我说现在的人们都很有修养了,不会跟一个老人抢路是不假,但是若是碰到一个人正好喝醉了酒,或者有一个人正好很疲劳,那老人不是就吃亏了吗?以后过马路还是要看红绿灯。
母亲听我说得有道理,好像恍然大悟,说以后自己注意。
和母亲分开以后,我真地去吃了包子,要了豆腐脑,吃得舒舒服服后,骑着自行车向前走。来到桥洞子上头一个三叉路口,看到两个小轿车并排着紧紧挤在了一起,就像双胞胎似的不愿分开。心想两个车这样亲热没大问题,一个人跟一辆车就不行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