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级你的大脑操作系统
做到概念43:做到
认知升级最重要的工具是什么?
(一) 做到,是认知升级的最重要的工具
(1) 想到、做到,学到,各自之间有着很远的差距,形象地讲,相差一个巴菲特,或者无数个李笑来……
成长究竟是什么呢?
成长的定义很简单啊,想到之后做到。如果想到之后不会的话,那么就去学,学到之后再去做到。
很多人的生命意义为什么不大呢?很简单啊,想到了、说到了、学到了,可惜最终没有做到,于是,不了了之。
(2) 相当大比例的人群从来都是操作系统混乱不堪,于是,他们分不清“上学”和“学习”,“信息”和“知识”,“知道”和“做到”等浅显概念之间的或细微或重大的区别,乃至于愚蠢到相信“知识无用”的地步而已。
(3) 正确本身并无太大价值,因为你正确的时候,大家也正确,那么你就没有
相对优势。若正确的同时还能特立独行,那么就很有可能有很大的价值。
真正能变现的东西事实上是:认知差异。
第一, 面对同样的信息、知识、现象、事实、数据等等;
第二, 人们不仅仅对它们的认知不同,比如,有少数正确的,有大多数不
正确的;
第三, 即便是在认知正确的群体中,还有认知高度、认知深度的不同。
(二) 不断升级的重要工具:行动中思考
很多时候单纯的思考,不仅价值不高,能量也不足。事实上“纸上谈兵”说的就是这个现象。用行动刺激思考,用思考改良行动,这才是最有效的方法。在行动中产生思考,不仅质量高,数量多,意外惊喜也尤其多---很多想法,很多总结,很多灵感,而非正处于行动之中,是不可能存在的。这一点,是那些疏于行动的人永远不能理解的事情。
没有践行,就没有可变现的东西,没有行动中的思考,就没有真正有价值的认知升级,没有认知升级,就没有认知差异,没有足够的认知差异,就根本不可能白手起家。
人生作弊器:学习概念44:学习能力
你想不想要一个人生的作弊器?
(一)学习能力是人生的“作弊器”
一个人的学习能力,其实就是一个“外挂”,天生之外的“装备”。
一个人若能是需要什么就学会什么,这简直就是“作弊器”啊!随后拥有的
那可是“开挂的人生”啊!很可惜绝大多数人在这一生中,一直处于装备不
全,装备落后的状态……何谈开挂的人生?
注意:只有一颗上进心是没用的。“想学”了一辈子的人,最终连基本的学习能力都没有,这才是终生原地踏步的根本原因。(学历并不说明所有问题—-人类史上所有的社会在教育上并不成功。)
(1)学习能力的三个进阶阶段:
1、能够学会有人手把手教的东西;
2、能学会书本上所教授的内容;
3、能学会没有人教授的技能。
从这个角度望去,绝大多数人第一个阶段就不合格。
(2) 在学习的过程之中一定要认真观察:
1、这个技能点的重点在哪里?
2、做好的人为什么能做好?
3、做不好的人为什么做不好?
4、还有哪些地方可以改进?
5、有哪些刻意练习时必不可缺的?
(二)学习要进入第二个阶段的重要性:
学会书本上所教授的内容,才有可能大幅度进步的根本原因。
关于自我学习有个考验你的地方:
1、 你有没有心思去寻找、阅读大量相关的书籍和教程;
2、 你有没有能力甄别书籍、教程的质量好坏;
3、 你有没有能力在实践中运用书中的知识。
很多人没有耐心,干脆没有动力,于是进入不了第二个阶段。
可以想象,人群中善于学习的人,学习能力强的人有多么少见。其实你若不进入第三个阶段(学会没有人教的技能),你依然只不过是略胜半筹而已,无法做到把别人甩开的地步。
有些人学习能力差,但模仿能力却很强,所以他们看到你能做到,就很可能迅速模仿。于是,好不容易学来的东西别人靠模仿就做到了,很难真正把人家彻底甩掉。
(三) 真正让你卓越的,是你必须进入第三个阶段:
1、 你不仅能学会别人手把手教你的东西;
2、 甚至能学会书本中都找不到的东西。
若是做到这点上,你应该就是无敌了。进入第三个阶段是在是太难了,也不会是不行,看看读者悟性:
1、 确定自己有强烈的欲望搞定这个技能;
2、 寻找最少必要知识,反复问自己:这事最关键的地方在哪里?
3、 马上开始运用,马上开始践行;
4、 相信自己一定能够学会,相信自己一定会通过践行而进步;
5、 通过记录,量化自己的刻意练习进程;
6、 不断总结,不断调整,不断让那些新技能、新概念,在自己脑子里有清晰的组织与关联;
7、 绝不能跟笨蛋斗气,要珍惜自己的时间与生命。
人生本无意义,你若把生命中的一段变得与众不同,那自己的人生依然非凡。
理智才是最好的情绪,逻辑严谨,思考缜密,研究深入这事,只能靠自己,完全由自己操作,甚至连讨论都是耽误事。
你必须琢磨出自己的路径和跨越方式---这是衡量你能够进入第三个阶段的判断依据。
在第三个阶段里有过哪怕一次的成功,后面就“开挂”了,你会发现:
你没有什么不敢学的——很幸福;
没有什么学不会的——更幸福;
学会的东西没有什么是练不好的——不能更幸福了。
趋势概念45:趋势判断
投资世界里的最基本技能—趋势判断
(一) 趋势判断是投资世界里的最基本技能
(1) 周期:
周期是理财投资活动中最为关键的考量因素,是开始实践之前必须学习、研究、掌握、遵循的理念和现实。
不深入了解周期,就无法对趋势进行有效的判断,那么整个投资活动就等于没有判断的行为,于是,甚至比不过抛硬币赌博—而在这个时候墨菲定律一定会发挥作用:如果一件事可能变坏,那么它一定会变坏。
(2)真正的趋势需要至少两个周期才能展现:
周期这个概念,在很多投资者嘴里,通常以“趋势”这个词代替,他们会说:
“现在是上升趋势……”
“现在是下降趋势……”
这种描述有时候会很管用,单更多时候却是肤浅的、危险的。因为一个上升趋势要加上一个下降趋势才构成一个完整的周期。而实际上,真正的趋势常常需要在多个周期(至少两个)之后才能真实展现。
(如下图所示:)
波动
(3)如果我们探究的是真正的趋势,就会发现,上升与下降只不过是一个真理的表象:现实的经济里没有直线,只有波(动)。
在一个很长的波段中,从任何一个点前后望过去,看起来都像自己身处在一条直线而不是曲线上 —— 就好像我们站在地球上却很难感知我们自己其实是站在圆面上而不是平面上一样。
一个上升与一个下降构成一个周期、两个或多个周期之后,如果我们发现曲线就好像是数学课本里的 sin 曲线的话,那么所谓的“趋势”实际上是个水平线而已 —— 而我们常常说的、且在寻找的所谓趋势应该是个要么上升、要么下降的线条才对,因为水平等于“无变化”, 无变化就无趋势。
水平线这就解释了为什么有些人认定的所谓的趋势在另外一些人眼里根本谈不上是趋势,因为后者重视的是一个以上的周期之后所显现的真正的趋势,而前者看到的只不过是一小段时间里的表象而已。
如果我们真的能够看到多个周期,趋势就会明显到不可忽视的地步。
(二) 关注周期以及多个周期背后显现出来的真正趋势,会给你全新且更为可靠的世界和视野
刚刚闯入交易所的人,往往并不知一个冷冰冰的事实:
其实在牛市里赔钱的人其实很多,在熊市里赚钱的人其实也很多……
因为他们的眼光穿不过周期,于是看不到真正的趋势,只能有最肤浅的理解。
对周期的深入理解,甚至可能影响一个人的性格。(对自己的位置非常了解,所以才坚持不懈,才更容易做出决定)
笑来老师会选在多维度增加赚钱的能力,他说过:如果仅凭投资赚钱,自己很可能做不好,因为心态会变,会变的患得患失,会不由自主地把目光和注意力从远方挪到眼前,不由自主地变成“近视眼”,看不透周期,看不到趋势,能看到的只剩下涨跌而已, 于是必然会退化成“韭菜”。
对周期的理解,最重要的用处是它能帮你看到未来——起码看到一小部分。要知道没有人能百分之百清楚未来,所以哪怕看到一点点,也要比完全看不到强太多,而经年累月地看到那么一点点,到最后就会形成巨大的认知差异,到最后让人们之间产生巨大的差距。
镜像世界概念46:镜像世界
投资的世界到底长什么样?
一、 镜像世界分为更加依赖技术和更加依赖运气两层
投资,是一路不断成长的你终将必然闯进去的领域,甚至越早进入越好。
成功是有公式的: 成功 = 技能 + 运气
人们所从事的活动,其中“运气”这个因素所占的权重各不相同,但我们可以按那权重从 0 至 100% 的顺序排列起来…… 于是,在类似象棋、围棋这类活动中,技能占 100%,根本就没有运气的空间;
而在纯粹的赌博,比如抛硬币这个活动中,根本就没有技能的空间,运气的权重占 100%!而,两个极端中间是各自技能和运气成分不同的“光谱”—— 比如打篮球,技能很重要,但偏偏运气不好,看似已经投中的球在篮筐里来回弹几下竟然出来了!
这里的重点在于,投资活动,是更靠近右端的 —— 也就是说,运气的权重在这里很高。你的技能再强,也有运气不好的时候,不仅有运气不好的时候,而且运气不好的时候可能更多!
所以,这就是两个镜像的世界。同样是你,学习与生活中,可能身处 “左侧”(更多依赖技能的那一侧) ,在投资中,却身处 “右侧”(更多依赖运气的那一侧) 。你只要稍稍启用一下你的元认知就明白了:
(1)在左侧运用右侧的策略是不恰当的……
(2)在右侧运用左侧的策略甚至很可能干脆是致命的……
最明显的例子就是对努力勤奋的理解。在左侧,努力勤奋是上等策略,而在右侧,努力勤奋事实上是无效策略,因为努力勤奋对运气的影响可以干脆忽略不计。
二、 学会运用不同策略在镜像世界来回穿梭
你在中国开车,习惯了左舵方向盘,然后有一天你跑到欧洲,满大街都是右舵车,在马路上要靠左行驶 —— 虽然你一眼就能明白这左右之分,但在开始的一段时间里,你就好像是个“弱智”一样,不断地犯错,不断地“一不小心”就差一点搞出一个大车祸…… 这个类比倒也形象,因为在投资领域里若是没出事儿倒也罢了,出了事儿很可能就是性命攸关的情况。
再提醒一遍:
在右侧世界里,哪怕一模一样的行为、方法、理论,很可能(也不一定)会有与它们在左侧世界里截然相反的结果、效率、或者作用。
你要学习的,不仅仅是那个你刚刚进入的、刚刚开始了解的右侧世界,更重要的是,你要学会在两个世界里来回自由地穿梭 —— 你能开左舵车,你也能开右舵车。
来回穿梭得多了,最终你也会多少有些解脱,因为并不是所有“截然相反”的东西都会让你产生各式各样的不适应,并非所有“截然相反”的东西都那么重要,到最后只有少数“截然相反的东西”你必须 100% 重视。而且,偶尔你也会发现一些两边竟然可以通用的原则,那是幸福感破门而入的感觉。
时间买卖概念47:精明的时间买卖
做个精明的时间买卖人
(一) 把同一份时间出售多次
所有的人都在出售自己的时间。
若是你不再需要通过出售自己的时间去满足自己的生活必需,那你就已经“财富自由”了;换言之,在财富自由之前,所有人都在出售自己的时间。
(1)如何成为一个“精明的时间买卖人”。
答案其实并不复杂:同一份时间售出很多次
有一笔数目并不小的你根本用不上的钱,是财富自由的一个基本标志。
就像是笑来老师之前通过写书,通过“辛苦”的九个月,反复出售了十多年,卖了几百万次……
(2) 对个体来说,还有没有什么其他方式可以做到“把同一份时间出售许多次”?
一切内容制造,本质上来看都是这个类别的,书籍、唱片、动漫…… 或者更为精确一点,一切创意制造,都可能是这个类别的。
(二) 你的产品必须满足消费者的刚需
没有什么比“你的产品必须满足消费者的刚需”更重要的了。
必须满足消费者以为的刚需---这个道理放在哪里都很适用。
今天,你若是拿得出“真正能够满足消费者以为的刚需”的创意产品,绝对不愁卖不出去,也绝对不愁卖的不多。
希望掌握第二种个人商业模式的人,牢记一个概念:刚需
还要更为深入地研究更重要的概念:消费者以为的刚需
这就是笑来老师为什么在这么多年的过程里,一直认真研究心理学的原因,
我们不仅要理解别人,还要理解整个主要由别人构成的世界 。不仅要理解它,还要与它融洽地相处,跟它做朋友,跟它共同成长……
还有个思考,就是笑来老师为什么会避免选择在服务行业从业?
因为服务行业的问题在于,身处其中的人,几乎完全没办法运用第二种个人商业模式。你的时间貌似在那里永远只能一份时间出售一次。即便是最初的时候没办法从事了这个行业(谁刚开始的时候没有“没办法”的时候呢?),也要想尽一切办法在恰当的时候跳出来,摆脱不能更多运用“第二种个人商业模式”的尴尬。
而希望启用第二种个人商业模式的人,从一开始就要训练自己的创造能力,创新能力,而不是仅仅在意完成任务的机械工作能力。近几年人工智能发展趋势更明显地揭示了这么一个道理:
一切没有创意的工作,都可能很快会被机器替代。
那怎么办?虚一点的说法是“重视教育”,实在一点的说法是“ 要不断升级自己的操作系统 ”。
付费概念48:付费就是捡便宜
你配得上的最好的个人商业模式
(一) 购买他人的时间然后再卖出去
低买高卖---是一切商业模式的共通之处。
在前面的文章中提到过:
(1)创业和投资,事实上就是第三种商业模式。
你自己做老板,招聘一些人为自己做事,本质上就是购买了那些人的时间,而后,你再利用你购买的这些资源创造点什么,产品也好服务也罢,然后再卖出去…… 而投资人购买的本质上还是时间,只不过是创业者的时间(也可以说是“更有能力的人的时间”)的一部分,而后再想办法卖出去。
从这个角度看过去,我们也可以理解为什么“投资人非常看重创业者的素质,而后才去看创业者所选择的方向”了。
(2)当我们花钱购买他人服务的时候,本质上就是在购买他人的时间,以便自己的时间不被占用。还记得服务行业的所谓“缺陷”吗?在那个领域之中,绝大多数人的每份时间只能出售一次 —— 于是,当你花钱购买服务的时候, 本质上是避免了自己的时间花费到那些只能“一份时间出售一次的人”所做的事情上去。
(二) 付费才是捡便宜,能用钱换时间的时候尽量用钱换时间
(1)人与人之间,他们思考角度、思考根据、思考质量相互差异巨大。
如果你不肯花钱买服务,而宁愿用自己的时间省下那些钱,更合理的依据应该是: 你确定你的时间价值抵不上那个时间消耗 —— 只有这样的时候“不花钱”才是合理的啊!然而你看看绝大多数人的选择就知道了,他们不是这么做的,他们不是这么想的,他们甚至没想过 —— 于是,天天在做不合理的事情却不自知。
(2) 能够认清“付费才是捡便宜”的本质,背后的核心在于认同这样一个不等式: 时间 > 金钱
也就是说,若是你认为时间比金钱重要,你会做出一些如此这般的决定;若是反过来,你认为金钱比时间更重要,你就会做出截然相反的决定。
(3)因为,你要想清楚,你的时间花在哪里最划算?
把时间投资到自己的成长上最划算。
因为即便是在第一种个人商业模式中,个体的价值决定了时间的价格(估值),所以,在所有人都在出售自己时间的情况下,若是你能不断提高自己的价值,那你就赚了 —— 肯定不是马上赚到,但终将赚到,这一点毫无疑问。
(三) 把省下来的时间投入到自己的持续进化上
(1)把时间投资在自己的成长上,是在提升自己的价值;把时间花费在那些不必要的事儿上,只是为了省下钱,却因此耽误了成长,要多吃亏有多吃亏 —— 可惜,绝大多数人正在这么做,把自己有限的脑力花费在那些鸡毛蒜皮之上。
(2)时间与精力都是一样的,具备排它性,用在这里就不能用在那里,用在那里就没办法用在这里…… 这就是为什么绝大多数最终在某个领域成就非凡的人都显得有点“弱智”、甚至看起来“生活不能自理”的重要原因,他们关心的,不是那些生活琐事,他们关心的是更重要的事,其中必然包括自己的不断成长 。
(3)成长的方法是什么?几乎只有一个答案: 学习 。
有意义的人生之中,貌似没有什么比这两个字更重要的了。习得每一个技能,都是给自己赋能,让自己拥有更强的能力。拥有更多的技能,就是拥有更多维度的能量。
人之所以能够进步,之所以能够成长,就是因为学习能力。
(笑来老师把,学习、进步、成长,统一称为“ 进化 ”。)
形象地讲,每当你习得一个新技能的时候,你就进化成了另外一个物种 。
(3) 于是,逻辑非常清楚:
第一,目标是“ 终归有一天不再出售自己的时间了 ”;
第二,行动“ 想办法合理地逐步减少自己出售时间的数量 ”;
第三,方法“ 能用钱换时间的时候尽量用钱换时间 ”;
第四,进而,省下来的时间全都“ 投资 ”到自己的持续进化上去……
让你进化成一个操作系统不断升级的物种 —— 即,操作系统具备自动升级功能的物种。
终极问题概念49:终极问题
人生的终极问题到底是什么?
“未来的我究竟是谁”取决于我今天做什么,过去做过什么…… 换言之,“我”并不是一个固定的,一成不变的存在。
什么更重要?什么最重要?
是用来锻造价值观的问题,而价值观是操作系统的核心要素之一,几乎一切的决定都来自于“什么更重要”“什么最重要”的答案里。
你有没有想过在“教育”或者“学习”这件事儿里,什么最重要?
最终,环境比老师重要,你自己比环境还重要,于是,到最后,在教育或者学习这件事儿里,自己最重要。要不然就无法解释为什么同样的环境里,最终总有一个脱颖而出的人,同样的老师去教,总有人比别人做得更好……
自己才是最重要的决定因素。
那你身上,什么素质最重要?坚强?勇敢?聪明?耐心?…… 仔细想想。
这么多年来,笑来老师看到了一个素质比什么其他素质都重要:干一行爱一行。
而人群之中,竟然就是有少量的另外一个物种,他们很厉害,因为他们无论干什么,到最后都能爱上什么!有能力爱上,就有能力持续去做,若是能够持续去做,怎么可能做不好?
笑来老师对执行力,有另外一个定义和判断:
看一个人是否有很强的执行力,只要看他在做得不好的时候会不会继续做下去就知道了……
Ray Dalio概念50:原则
为什么你在关键时刻总是选错?
(一) 虽然我们知道了这么多原则,但依然没有改变太多的现实生活。
可能和一下两方面有关:
(1)一方面,多数人可能只停留在了阅读层面,并没有据此制定自己的原则。看看总是容易的,但是想要分辨这个原则是否适用于自己的生活则是困难的。
(2)另一方面,即便制定了原则,也没有养成定期回顾并复盘的习惯。一条原则融入到我们的行动中,就像一个习惯的养成一样,是一件需要耗费很多时间的事情。
而这个过程必将伴随着大量的重复练习和复盘。今天我遵守了哪些原则,我违背了哪些原则,哪些原则需要修改,哪些原则需要加强,这些都是隔三差五就要好好梳理一遍的事情。
(二) Ray Dalio 的成功秘诀是什么?
他在《原则》中做了真正“言无不尽”的描述。核心是这样一句话:
我们必须渴求真相,要渴求到为了换取真相甚至不惜被羞辱的地步。
我们在成长中,也有零散的原则记录,虽然还不是很系统,虽然还在不停地修正,但事实就是:
1、有原则比没有原则强;
2、有零碎的众多原则比只有几个原则强;
3、有系统的原则比有零碎的众多原则强。
(三) 如果你企图讨好所有的人,那么你只会得罪更多的人。
一个没有原则的人,在外人看起来好像是个老好人,谁都不得罪,但只要和他相处了以后,多半都会为这种没有原则而头疼,想必每个人在生活中都会遇到这样的人。
但是如果没有处理好与自己的关系,即便给你再多的财富,你也会将它们挥霍一空,没有办法获得幸福。
还记得我们曾经说过什么最重要吗?
答案:选择!
而我们之所以在重要的抉择面前束手无策,就是因为平时并没有对自己的原则进行过打磨。
可 Ray Dalio 的《原则》这本书给我们这些普通人设定了一个很好的起点,他帮我们总结了制定原则的“基本原则”:
(1)这个原则既然这么重要,那它意味着什么?
(2)如果我坚守这个原则的话,有什么事情是我绝对不能做的?有什么事情是我必须做的,不得不做的?
(3)在我坚守这个原则的过程中,遇到的最大阻力是什么?我是如何克服那些阻力的?
(4)在我坚守这个原则的过程中,我学到了什么?
(5)在长期坚守这个原则的过程中,我吃了哪些亏,得了哪些便宜,总体上的得失如何?
想必我们一样欣赏这些拥有方法论的人。
在笑来老师个人的成长过程中,没有各位这么好的运气,有 Ray Dalio 这样的人指路。要知道 Ray Dalio 发表这本书的时候是 2011 年。
我们最终想要的其实不仅是财富自由,我们希望通过它让自己活出更精彩的人生。
提问概念51:提问
如何得到满意的好答案?
(一) 我们见过的学霸,他们厉害之处并非在于答题能力,而是能提出好问题的能力。
围绕“提问”分享以下三点:
1、这个问题是无法通过简单搜索得到答案的;
2、这个问题会有非常充足的背景信息支撑,会把问题定义得非常清楚;
3、一个好问题不会是纯粹的索取。
其实不光是学生,能够提出好问题的人不论到哪里都不会做得太差,因为如果一个人能够提出质量非常高的问题,起码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
他有非常强大的自学能力。
(二)、很多公司在招聘面试时,如果想更容易了解这个面试对象,可以通过面试者的提问来来了解:
面试官问他们什么其实没那么重要,他们问你什么才更加重要。
一个来找工作的面试者,不会向你坦诚展示自己“无知”的一面了。
而反过来,如果你把面试者摆在一个提问的位置,让他向你提出问题,你来做出相应的回答,情况就完全不一样了。
如果他没有针对这个行业的仔细思考,或者没有对应聘工作做过相应的调研,基本上是不会问出什么有质量的问题。
这一点有点像幽默感。人们身上很多的特质都可以通过短暂的努力伪装出来,但幽默感却无法伪装,一秒钟都不行。如果你不是一个有幽默感的人,却在那里硬讲笑话,马上就会被看穿。
通过这种面试的方法,基本上马上就能区分出哪些人有思考能力、有自学能力,而哪些只是装装样子、其实并没有实力。
这好比设计精巧的考试题,能够马上把真正认真学习的人和装模作样背背公式的人区分开来。
(三)、为提问本身也是一种能力,没有经过特定的训练,自然很难有所提升。
给大家推荐的是一篇较为“古老”的文章。它是由一位美国有名的软件工程师 Eric Steven Raymond 编写的,最早发布于 2001 年,现在已经是 3.10 版本了。
教程地址:
http://www.catb.org/esr/faqs/smart-questions.html
虽然这是写给程序员世界的一份提问指南,但是它的适应性并不局限于此。在编程的世界里,最容易检验一个人提问的质量,因为技术问题通常都会有一个具体的解决方法,前提是你要花时间去思考,在这个前提下提出的问题才有可能被回答。
Eric 在这篇教程里列举了非常多切实可行的提问原则,并且给出了对应的例子。其中有三条原则,
一、 只要是搜索引擎能回答的就别问别人
二、 你要知道自己提问的目的是什么
三、 要方便他人回答
描述问题,完整并不需要长篇累牍,只要言简意赅地把主要信息说出来就可以了。
那有没有一个相对稳妥的方法能够保证对方好回答呢?
答案是:尽量问对方选择题。
执行力概念52:执行力
执行力差的根源究竟在哪里?
(一)、所谓的执行力就是指一个人是否清楚地知道怎么一步一步做下去。
因为关于我们的身体里“好像”有不止一个“自我”这事儿,人们很早就意识到了,只不过,长期以来没有足够合理精准的解释。两千多年前,苏格拉底和斐德罗就讨论过这事儿,柏拉图做了记录。
他们当时认为,人的灵魂有三重本质,还为此画了一个图,一个骑手,驾驭着一辆由一黑一白两匹带着翅膀的马拉着的战车。黑色的马代表欲望灵魂,白色的马代表意志灵魂,而那个骑手,代表理性灵魂,他要驾驭着这两匹神驹勇往直前……
在心理学发展的早期,弗洛伊德把这个类比改头换面,其实就是很偷懒地换了个不一样的类比,说,完整的人格由三大部分组成,它们分别是本我、自我和超我……
这样来看,苏格拉底、斐德罗、柏拉图那帮人的直觉是很惊人地准确的。
那个黑马,对应着“鳄鱼大脑”(直觉),那个白马多少有点不那么准确地对应着那个“猴子大脑”(情绪),而那个骑手(理智),则好像很清楚地对应着那个“人类大脑”(理智/元认知)……
(二)、我们真正的任务是什么了:
1、想尽一切办法改进战车的性能!
2、想办法让骑手尽快成长;
3、想办法让白马和黑马一样强大;
4、让他们三个配合得很好……
以下的理解才是真正有意义的深刻理解:
情绪是理智的快捷方式
直觉是情绪的快捷方式
直觉(黑马)的反应比情绪(白马)更快一些,情绪的反应比理智(骑手)更快一些,这是生理结构构成的,因为黑马离心脏最近,所以最先获得血液供给,最先获得各种养分,然后是白马,然后是骑手……
这也是为什么刚开始的时候,唤醒骑手(理智/元认知)都很难,让他成长更难的原因。
人们总是误以为告知就是教育,误以为知道就完成了自我教育,殊不知那是最肤浅的步骤。他们完全忽略了另外两个重大的环节:内化与生产。
内化生产
前面反复提到两个词,“重复与应用”,重复,就是内化的过程,卖油翁所说的,“无它,手熟尔”,就是内化完成后的结果。
今天有很多人开车,从刚开始的笨拙到后来的熟练(开车这东西,对绝大多数人来说根本用不着“精通”)…… 在这过程中,所有人都一样,能够体会到大脑的神奇力量。
而生产,就是反复“应用”那些通过重复而完成了内化的新技能,通过产出反过来进一步强化那些新的技能。
(只要稍加留意,就会发现,这个专栏很多人的留言质量在极速上升,最初的时候只不过是只言片语,很快就篇幅增加,逻辑更严谨,例证更有力,表达更丰富…… 不夸张地讲,这个专栏事实上用了一年的时间竟然培养了几万个潜在的未来作者。)
于是,最终,没有产出的教育,是没有任何意义的 —— 这就是为什么过往的教育总是失败的根本原因。
自我教育失败的原因还是一样的,你不生产,你就实际上什么都没有,能识字,能看书,却什么都做不出来,有比这样更废物的吗?
52个概念学习完毕!
谢谢笑来老师!
么么哒!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