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有朋友私信我,说自己写作时容易越扯越远,该怎么改掉这毛病。在我看来,这个问题可以转换一下:该怎么让自己的文章写得顺畅通达?
因为,一篇通顺流畅的文章,即便内容涵盖广泛、主题转折明显,我们也不会说这文章扯偏了。反而会夸赞作者匠心独具、内容丰满、奇势迭出。
所以,最能体现写作者功底根基的地方就在于文章是否通畅。一个成熟的写作者所应当具备的思维也在于此。
那么要如何评判一篇文章是否通顺流畅呢?
如果你没有写作的企图,那么作为一名读者,只需要听从自己的直觉即可。这篇文章你能不能一口气读下去,读完后是感觉拨云见日还是脑子乱成一团?这是读者评价文章的标准。它的核心在于:文章的阅读门槛、可读性和易读性以及行文逻辑是否顺畅。
而如果你有志于写作,那就需要下功夫仔细体悟了。
体悟什么东西呢?文章的组织结构。
所谓“组织”,就是众多要素有序地聚在一起,共同完成一个目的。且每个要素之间分工不同、地位不同,但又彼此联系。一篇文章,是一个组织;每一句话则是组织的基本成员要素;关联最为紧密的句子构成的段落,就是共同构建成组织的单位部门。
一篇文章犹如一个团体,每一节就同团体中的每个人一样,都应该担任相当的职务。一篇文章犹如一所房子,每一节就同整所房子中的每间房间一样,都应该有他适宜的位置。一篇文章可以比作一个团体、一所房子,就因为它是一个独立的组织。一串的意思、情感和其他的意思、情感不相联系,可以自管自地发表出来,这就是一个独立的组织。
而“结构”,则是组织的构造形式,也就是作文的章法。比如小说的情节一般分为: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个部分;议论文一般分为:触动你的事件、对此事件的观点看法、对自己观点看法的论证;佛教学者写文章分为三个段落,便是‘序分、正宗分、流通分’……
当然,文无定法,这些“结构”的由来当然也根据着说话、作文的经验;但是,如果认为一定的公式,凡说话、作文都要合上去,那就反客为主,不是我们说话、作文,却是让文章公式拘束我们的说话、作文了。所以我们尽可以不管这些结构,单从平日的生活经验讨究应该怎样组织我们的文章就是。这样讨究出来的结果不是公式而是原则;原则却是随时随地可以应用的。
组织文章的原则只有三项,便是‘秩序、联络、统一’。把所有的材料排列成适宜的次第,这是‘秩序’;从头至尾顺当地连续下去,没有勉强接榫的处所,这是‘联络’;通体维持着一致的意见、同样的情调,这是‘统一’。这样,写出来的文章即使不怎样好,至少是的确可以独立的一个组织,至少是不愧为名副其实的‘一篇’了。
其实,这三项原则本质上是一个东西:逻辑链。
人们通常认为,写作是一件感性的事情,是恣意创作的过程,应该无拘无束、放纵不羁。可惜的是,可这只是外行人的美好幻想罢了。“文章惨淡经营中”,不论古今中外,好的文章都是写作者穿凿锤炼,苦心打磨的产物。
如今是互联网时代,今天的写作者们可能不再像前人一样增删数年,几易其稿。但是,文章好坏的核心仍然没有发生改变:逻辑链是否完整等距。
其实不只是文章,写作本质上是讲述者的表达,因此,好的表达范式,如演讲、评论、对话,在讲述和表达的逻辑链上几乎是等距的。每一句话之间的逻辑,一句话到下一句话之间的关联、转折,几乎是等距的。
网络小说家愤怒的香蕉在听过文学作家李敬泽先生的讲座后,感叹道:当他说的第一句话在你脑子里产生展开,便又恰到好处地说下一句话,你于是立刻理解了其意思,永远在一个从容不迫的区间里,这就是输出的极致。
因此,各位不妨随便拿取一位散文大家的作品,从第一句话开始读起,每看完一句话,就想想这句话表达了什么意思,与上句话有何关联,是上句话的延伸解释还是转折升华?读完了一个段落,便想想这个段落与上下段落的关联是怎样的,构成段落的句子是否赘余等等。
阅读文章是这样,写作也是一样的道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