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过头再来分析,为什么想要快速阅读?
我们希望不停的学习到新的内容,浮于表面的追求浅层次,通过量,一年100本,甚至每天一本,直接达到质的飞跃。
从量到质的蜕变,数量的叠加是一条必然实现的路径吗?
我觉得,这个量的积累,绝对不是肤浅的数量,而是通过量的积累,建立有深度、罗辑化的思考,构建系统化知识网络。
快速阅读和精耕细作的阅读,或者一本书反复读,孰优孰略,关键点不在于数量,也不在于速度,只在于通过阅读,对于这个知识模块,是否可以真正构建体系化的知识网络,是否能够有深度的思考,而不是停留在碎片化的知识和偏见。
所以,真正有价值和意义的快速阅读法,侧重点是快速提炼搭建知识框架,再匹配与读者自己阅读目的相关的内容。避免陷入局部和细节而看不到大局、方向。我把这种快速阅读法分为5步,称为"苏菲5步阅读法"。
要点预告:
1.预设目的,有的放矢的读
2.从"阅"到"读",由远及近的读
3.从快到慢,全局到细节的读
4.从输入到输出,以表达为导向的读
预知详情,下一篇再分享。
对了,最近在阅读《刻意学习》,好多朋友很友善的提醒我,还有一本书叫《刻意练习》,以为我读了一本山寨书,谢谢你们!
《刻意练习》早已拜读了,只是最近想读读和我际遇相仿的作者的书,看看他们的写作思路和对于"学习"的独到的见解,发现有很多共鸣,还有一些值得商榷的观点。这个过程,带着批判性思维,慢慢读。这本书是作者Scalers之前陆续写作的一些短文构成,每篇都自成一体,特别适合一边学习,一本反思,我且把这种阅读法命名为"反思阅读法"。
这样的作者,和我们的际遇相仿,他的成功路径,更能给我们启发和激励。确实,看了他的书,立即帮自己下了一个决心,提笔创作,每天不少于500字。昨天写"快速阅读"这个主题,也是源自这本书中对于快速阅读的误解。
附1年前的《刻意练习》阅读笔记导图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