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和朋友聊天,聊到一个问题——
想不想要生二胎。
他们基本都说不要,我却不知道为什么说,如果有可能得话,我想要两个孩子。
问我为什么?不累吗?
我说我也不知道,没太想好。
也许是潜意识里的具体理由还没有浮出水面,只粗浅的得出一个答案出来。
《圆桌派》马家辉说了一段话,他说他认识一个独生的90后小孩跟他说——
从现在开始,我必须要学会从悲哀这种情绪里走出来,或者说学会避免陷入更深刻的悲伤,这样,在十几年或者更长时间之后,我才能独自面对父母离去的事实,否则我一个人无法面对这件事。
80后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批的独生子女,作为一种世界史上前所未有的生存状态,却鲜有人研究过这个问题。
在“只生一个好”这句话出来的时候,也许还没有预见这样一种状态会衍生出怎样的蝴蝶效应。
幸好,如今国家已经放开二胎政策,但目前来看,由于生活压力的增大,价值观的影响,或者某种潜流在暗处的说不明的原因,“只生一个好”已经成为这代人的共识,甚至父母辈也这样觉得。
独生子女目前带来的效应还没有完全彰显,但其实我们有必要认真的考虑这个问题。
事实上有一些端倪已经开始显现出来,比如亲戚之间的逐渐疏远,比如老龄化问题,比如以宗族为单元向以家庭为单元的转变,甚至“家”这个概念也在这一代人开始发生了一些变化。
人们的生存越来越向个体化发展,越来越呈现出原子化的状态。
人们正在变得越来越孤独。
一种好像切断了血脉和根源的孤独。
一种回不去的故乡,去不到的远方一样的孤独。
有许多许多的年轻人们,心里其实对春节有些惧怕。
尤其像我这样早该结婚组建家庭的年纪却还是单身的人。
有时候我会觉得我是惧怕他人的目光,惧怕父母的催促,惧怕亲戚的问候。
但仔细想想,最怕的是什么呢?
内心深处隐隐有一种说不清的感觉涌出来。
原来怕的是,某种几千年久违的,温暖的什么东西在逐渐流逝。
是什么呢?好像是人在基因里作为群居动物的属性和现实生活中被“家”所放逐所带来的孤独感。
是的,就是那种孤独感。
我甚至也不敢面对亲戚和小时候的玩伴。
我知道他们已经和我完全活在完全不同的世界。
但我心里又都记得他们,记得那些往日时光里的故事,在记忆的河水底下,如一条条暖流也常常让我感到温暖。
年味淡了,是的。
前天说过,精神资源的富足和物质的充足。
但也许还不够。
也许最重要的原因正是因为人情淡了。
有没有想过?我们所厌烦的七大姑八大姨们,他们在一代人之前,可都是我们的至亲之人。
但事实就是,如今我们却就这样彼此厌烦着。
甚至到了因为无法理解对方而完全不知道该说什么的地步。
时代的巨变裂开了巨大的缝隙,彼此站在裂隙的两边,越来越远。
渐行渐远的亲人,渐行渐远的故乡。
偶尔午夜梦回,泪水肆流。
是梦到了吗?那熟悉的,陌生的,衰败的,模糊的,心心念念却又心不在焉的地方。
突然又想起李白的《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这首诗有多好我已经不想多说。
不过我又想——
李白思念的故乡是出生的地方碎叶吗?
也许不是客观存在于世界上的故乡,而是一群曾经亲密无间的人,一段怀念却回不去的时光,一处内心深处让人感到踏实温暖的地方。
游子离开了家,又用尽一生在寻找回家的路,幸运的人们终于又回了家,回不去的,就死在了路上。
花花日记35——二胎,亲戚,故乡今日推荐:齐豫《橄榄树》
推荐理由:不要问我从哪里来,我的故乡在远方,为什么流浪,流浪远方,流浪。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