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有一日想起逝去三十多年的老爹,想起老爹的点点滴滴。
朦胧中,想起老爹给我讲过一个故事,当时应该是很小,还缠绕在父亲的身边很淘人的年龄。记得好像是“王华买爹”的故事,也不知啥原因,这个故事虽然有些朦胧但也有些印象。
一个大字不识的老人,我不知他哪来的故事。后来上网百度“王华买爹”,原来确实是有这么一个典故。
故事的主人公王华,厚道善良,把素不相识的老人背回家,精诚奉养,为了满足老人的心愿,不惜变卖家产,甚至是自己的儿子,真可谓是行人所不能行。他这一片淳厚的孝心,使他感召了大福报。这篇故事流传广泛,一直被人们喜爱,是因为它揭示了人生的真谛。
将近知天命的年纪忽然想起父亲的这个故事。大概是应该有些渊源吧。
恰逢女儿问起家中的往事,忽然感觉,印记中故事中的主人公不正是我的老父亲嘛。
父辈姊妹五人,三男两女,父亲排行老二,所以印记中,村里的兄弟姐妹们们都称呼父亲为二爷。祖父母去世的早,大爷为生活所迫,背井离乡去创了关东。三叔因偶染风寒英年早逝,留下了堂姐一人。父亲的前妻去世的早,留下一个儿子,即我的大哥。在那经济匮乏的年代,父亲既要照顾大哥又要接济三娘和堂姐,直到堂姐从我家出嫁。三娘走的早,所以堂姐一直把父亲当做自己的父亲一样看待。父亲也将堂姐看做了自己的女儿,所以堂姐也就成了他们的“二嫚”。记得小时候父亲会步行五六十里地去探望堂姐,直至堂姐一家也去创了关东。
王华买爹,是一个完全没有血缘关系的爹。堂姐和我们是有割不断的血缘亲情的。那瞎眼四奶奶呢,不正是没有血缘关系的亲情吗?
瞎眼四奶奶村子里的一个孤寡老人,父亲却过继给了她,想来其实何尝不是去赡养老人。那个年代,一个孤寡又是瞎眼的老太婆能够留下多少家产,可想而知。想起母亲告诉我的这些,现在我突然就和“王华买爹”这个故事联系在一起了,这不就是我爹给自己买了个娘吗?大概是奶奶离世早的原因吧,从瞎眼四奶奶那里,父亲大概能感受到些许的温情,那就是尽一个儿子的孝心,赡养老人,如同赡养自己的亲生父母。
父亲当年已经和村子里的几个年轻人去积米崖船厂务工了,可是总是挂念家中的瞎眼老娘,眼看着好好的工作丢了。事后同去的老乡都成了船厂的正式工,甚至子女也都接班成了正式工。问起老父亲有没有后悔离开船厂时,老父亲说,我们一家人过的也不是挺好的的嘛。
父亲,就是这样一个当代的“王华”。
致我可敬可爱的老父亲。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