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读王崧舟老师《文本细读》有感

读王崧舟老师《文本细读》有感

作者: 冷处偏佳_ | 来源:发表于2017-11-19 16:31 被阅读0次

    作业教案检查工作又要开始了,对于教案上的二次备课,很多老师抱怨无内容可备,搜肠刮肚,也仅仅是只言片语,像一块难啃的硬骨头。之前,我也有同感,但是我在拜读过王崧舟老师的《文本细读》之后,这种捉襟见肘消失了,因为王老师用自身的做法诠释了文本细读的真正内涵和做法,使我不但有了一定的认识,也在实践中有所提高。

      那么,到底什么是文本细读? 王老师说,文本细读和钻研教材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系统,两者的根本区别在于,在“钻研教材”所置身的话语系统中,钻研教材就是钻研内容,而在“文本细读”的语境中,钻研的不是剥离了语言的内容,而是言语本身;文本细读,就是将文本返回本体。从这个意义上说,作为教材的文本是流,作为文本的“文本”才是源。所以,文本细读就是正本清源,培根固本。文本细读,首先是一种方法,一种技术,是一种有思想引领,有思想关注的技术。

    王老师借用了很多名家的话来对这个概念进行了阐释。 文本细读,就像朱光潜先生所说的那样:“慢慢走,欣赏啊!”文本细读首先要有一种从容的心态,不急不躁,不温不火,慢慢读,慢慢品,慢慢嚼,慢慢赏,那才能读出味道来;用王尧先生的话就是:“在汉语中出生入死。”你在文本中出生入死,你的精神,你的生命,你的灵魂就会脱胎换骨,等你从文本中出来的时候,你已经成为了另一个你了;像吕叔湘先生所说的“从语言中出发,再回到语言。”也是谭学纯先生所说的,“穿行在多重话语之间”。还像夏丏尊先生所说的,“引发一种对语言的敏感”,保持对语言的敏感,像王尚文先生所说的“倾听文本发出的细微的声响。”像施特劳斯所说的那样,“在字里行间阅读”。你在空白处阅读,读出一种言外之意、弦外之音、空谷之响、韵外之旨,那就是文本细读。更像哲学大师海德格尔所说,“徜徉在语言之途。”文本细读,倡导徜徉地读,你在开满鲜花的语言之途散步,目之所及,是人生的一道道风景,让你心旷神怡,流连忘返,让你进入一种内在的生命的澄明之境。

    王老师以《小珊迪》的文本细读为例,告诉我们文本细读既涉及到一系列深入、细腻的解读文本的方法,也关系到我们面对文本时所持的姿态和立场。那么文本细读有着哪些姿态和立场呢?即;“作者崇拜”姿态;读者崇拜姿态;文本崇拜姿态。课程论语境下的文本细读,主张多重姿态的和平共处。无论基于何种崇拜的文本细读,对阅读教学而言,我们认为都有其存在的必要和价值,要选择何种细读姿态,则是教师的一种自由。

    文本细读,是对教师言语智慧和精神境遇的一种砥砺和修炼,是教师重新发现自己、估价自己、升华自己的过程。那么作为一线教师,该如何真正实现文本细读呢?王崧舟老师用他自己以及他弟子的具体事例给我们做了清楚地指导。就像王崧舟老师为了讲好《长相思》,完全是在骆驼式的精神状态下完成的,不但搜集了一万多字的鉴赏文章,对纳兰性德还做了“挖祖坟”式的刨根问底,最后,将这首词的36个字读成了显性的1493字的自我感悟、自我发现、自我鉴赏,并融入了他本人对纳兰的精神世界,诗词境界以及对自我生命的感觉,最后把这节课上的神采飞扬,掌声雷动。没有辛勤的付出,就不可能有这骄人的成就,所以,要做好文本细读,第一要敢于挑战自身的“精神惰性”。王老师说,“与读共舞”是一种幸福的折磨、痛苦的享受,是幸福和痛苦纠缠、交织在一起的过程。越是起初阶段,痛苦的感觉越是强烈,你要大胆地克服自身的精神惰性,坚持不懈,方能畅游文本细读之旅,欣赏一路美景无限。

  第二,要始终保持一种全然进入文本的敏感和警觉。一定要打开自己的生命,去教参之蔽、去教材分析之蔽、去他人言述之蔽,让自己的精神敞开,再敞开。打开生命,始终保持对文本言语的一种高度敏感,对每一句话,对每一个词,甚至没一个标点符号,都必须抱有黛玉第一次进贾府时的那种警觉。

  第三,你有多种方式进入文本的可能和自由。你可以选择一种方式,让自己走进文本的世界,成为文本生活中的一个角色,用心聆听文本的种种言说,你可以大胆的质疑,文本被你掰开,揉碎,最后被你消化、吸收。你可以感性的进入,也可以理性的进入,这样你就可以对文本进行再创造。

  第四:细读文本的终极意义就是细读自己。文本是一个美丽的倒影,你在这个倒影中看到的不是文本,而是你自己,是你的文化视野、言语禀赋、审美旨趣、精神高度、生命境界,所有的这些自身的资质,决定着你的细读的品质。从这个意义上讲,细读不是从文本开始,而是从“自己”开始!细读也不是到文本为止,而是到“自己”为止的。

      实际上,细读文本并没有确定的方法,细读有法,但无定法,运用之妙,存乎一心。只要我们教师能够静下心来研读文本,品读文本中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就能给你课堂上的孩子们带来丰盛的语文盛宴。

相关文章

  • 读王崧舟老师《文本细读》有感

    作业教案检查工作又要开始了,对于教案上的二次备课,很多老师抱怨无内容可备,搜肠刮肚,也仅仅是只言片语,像一块难...

  • 浅议“诗意语文”三

    四、我们应该向名师学习什么 1、文本细读的功夫 王崧舟老师认为,文本细读是诗意语文不可回避的一种方法和技术。文本解...

  • 263:读王崧舟《美在此处》1

    第一讲 语文教师如何细读文本内容 用王崧舟老师的话说,细读文本应该是语文教师最重要的基本功。 细读文本就是...

  • 王崧舟 细读文本方法摘抄

    王崧舟细读词语的方法 王崧舟细读词语的方法主要有创设情境法、比较还原法以及圈点标注法三种。这里主要以王崧舟老师的课...

  • 荷香袅袅余音绕梁

    ——读王崧舟老师《荷花》教学实录有感 越过18年的光阴回望,我们依然会被王崧舟老师《荷花》教学设计中的智慧与美感动...

  • 给自己努力找一个方向

    给自己努力找一个方向 ——读《诗意语文——王崧舟语文教育七讲》有感 寒假,网购了一本王崧舟老师的书《诗意语文——王...

  • 《十六年前的回忆》文本细读

    《十六年前的回忆》文本细读 ——读王崧舟《美在此处》第二章作业 《十六年前的回忆》是李大钊的女儿李星华写的一篇回忆...

  • 王崧舟诗意语文学习一

    听王崧舟老师执教《爱莲说》有感 2019年6月15日,我和同事去空港国际学校参加王崧舟教授“诗意语文”教学暨智慧园...

  • 细读文本

    细读文本是语文老师最重要的基本功,这是王崧舟老师的《美在此处》第一部分阐述的最主要的观点。细细思量一下,...

  • 王崧舟老师《十六年前的回忆》观摩+讲座:语文要素与难文浅教

    王崧舟老师《十六年前的回忆》观摩+讲座:语文要素与难文浅教 《十六年前的回忆》王崧舟执教 一、导入 1.读课题 ...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王崧舟老师《文本细读》有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scpv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