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学生反馈

学生反馈

作者: joyfather | 来源:发表于2020-01-17 21:24 被阅读0次

    1

    本次小组合作中,我重点研究的是创新生态系统的演化部分,就此我发现发明中仅仅研究个体与整体、子系统与超系统之间的关系并不够,还需要把发明放到时间轴上去研究,前者能帮助我们把握好发明的功能,而后者中对与发明相关的历史和未来演变的分析能帮助我们找准发明的侧重点与定位,从而去评估它的可发展性、可实施性等等。由此,我理解了,发明的开始可能只是一个灵感的乍现,但发明的过程中需要综合许多因素,考虑各种情况,最终才能得出一个可行性较高的发明方案,才有资格将发明交由时间去检验。

    2

    这门课程给我的最大意义是,它让我的思维变得发散,它教会了我一种系统的分析问题的方法,教会我如何将一个问题多层面看待,将未实现的不可能一步步地变成可能,它也让我体会到了一个专利形成的大概轮廓,它确实实现了我在这个学期初在作业中对自己许下的期望,并且远不止于此。

    3

    我的理解是九屏幕法引导我们系统地、动态地、联系地看待事物从而打破思维的局限性;因果分析法帮助我们针对无从下手的问题理清思路,追根溯源并对症下药;资源分析法从多个维度的资源进行分析,使分析更全面;矛盾矩阵能够帮助我们找出恶化和改善的参数,可对应出解决相应技术矛盾常用的创新原理;用户旅程图和用户体验图等可以加强小组合作,进行头脑风暴,确保讨论的高效。

    4

    我的收获:掌握了多种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一方面可以打破思维的局限性,更好地利用已有资源,另一方面使整个解决问题的过程变得高效。从这门课程的学习中,我知道了阿奇舒勒将发明进行了五级分类,从专利中总结出最常用的方法和原理,也从一个层面证明创新有迹可循,并不像我们想象中的那么遥不可及,只要我们在生活中留心观察、善于思考、敢于付诸实践,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成为发明家。

    我的反思:我认为我们垃圾箱自动分类的想法很新颖,并且对社会有很大帮助,但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却不会想到这些,仅仅满足于使用前人创新完成的东西。究其原因,是我们没有创新的意识,也不相信平凡如自己会发明造福更多人的东西。因此,在以后的生活中我们要留心观察、勤于思考,也许我们也可以有独一无二的创意,小到改进一个零部件,大到造福社会。所以,我们应该积极培养自己的创新思维!

    5

    不得不说,创新方法与设计思维的确是一门与众不同的课程。在大学各个课程基本是为了期中期末考试成绩而学的大环境下,创新与设计的课堂给了我们一个在当下思考,在当下提出问题并在当下解决的绝佳机会,让我们能像儿时一样仅仅是为了自己的好奇和想象进行思维风暴,从而扩充独属于我们自己的精神世界。

    创造与发明的过程注定是复杂且艰难的,思考问题,发掘深层次的问题,提出角度,制定解决方案等都需要长时间的思考与实践,但若不迈出第一步,不进行个人的思考,后面的一切也只是仅存在于书上的冷冰冰的框架罢了。所以就让我们在身边感兴趣的事物上多加那么一点点的小思考,积少成多,终将量变引起质变,思维的火花说不定就将在某一刻突然爆发,下一个阿奇舒勒就将是你。

    6

    整个设计创新工作完成以后,我们发现“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能力是在实践中获得提升的。尤其是这种思维的课程,它不单单只靠逻辑来想,更需要我们的思考理解吃透,是将我们的思维拉得更宽,给我们的思维一种新的思考方式。就如九屏幕法,看起来只是简单的九个屏幕,上面对应写着内容,而内容的概念也很简单,无非就是系统、子系统、超系统和它们的过去、现在、未来。但是实际写起来,却发现要思考的东西有很多,就比如,究竟要从哪个角度出发?怎么改进?这样改进会有怎样的结果产生?这需要深刻的了解以及乍现的灵感,并不是轻轻松松就可以完成的。此外,当这个工作彻底完成了以后,也会给人带来质一般的提升,让人的思维更有条理,也指明了一条通往创新的路,使人在生活中更容易发现创新,实现创新。

    7

    虽然设计思维与创新方法这门课课程量不大,但是对我的启发却特别的大。可以说,它为我未来能够作为一个产品创新设计师打下了基础。以前对创新的认识总是停留在难以触及、费劲脑筋的阶段,但通过此门课程我对创新的认识更近一步,对产品设计从构思到诞生有了一个完整的框架和脉络,更多高效的创新方法也促使我拥有更高的创新能力。

    8

    通过这次创新加深了对各种方法的认知,在以后自己的创新中可以更好地运用这些方法,完成创新。小组成员的合作也很重要,三个人一起想出来的方法远远大于1+1+1,要重视小组合作的力量。

    上课的时候有的方法没有掌握好,最后创新的时候回去查阅ppt各种方法,很是麻烦。通过这次作业才认识到这些方法的用处是巨大的,对于以后也有很大的帮助。

    9

    在本来简单的设想下,利用种种课上所学将理想化的高空清洁机器人一点点完善,抓紧提高产品被创造出来的可能性使其更贴近于我们的生活和现实。

    学习本门课程虽然只有短短的半个学期,但是却让大家了解到了一种完全不同的学习和思考的方式。我们在一次又一次的头脑风暴中锻炼自己的思考和发散性思维,拓展自己的知识面;我们在一种种方法的学习和练习中了解掌握甚至熟练运用不同的创新方法。这门课与其他课程的学习截然不同,不是知识点的不断重复,不是习题的不断琢磨,而是思维方式的锻炼。在当今世界,创新才是最重要的竞争手段和竞争力。而这门课的主要目的就是教会我们如何创新,如何从生活中那些微小常见的现象利用所学的方法进行思维发散从而创新。

    10

    我们认为,阿奇疏勒矛盾矩阵是用来改进现有发明的良好方法,可以从发明各个需要改进的角度定点高效改进发明,而小组成员间的头脑风暴则可以让小组之中各个成员的价值最大化,在最短的时间内收集到每个人对问题的各个部分的看法和建议,立即得出关于目的问题的一份完整的解决方案。本报告运用了头脑风暴和矛盾矩阵主要用来最初设计我们的选题和其改进完善。

    在基本完成大作业以后,我们觉得我们已经可以基本熟练掌握创新的几种方法。之前我们在生活中总是对于万事万物无动于衷,但现在我们会常常思考这些事物是否完美,有没有创新之处,我们该怎么针对它们的缺点与不足进行改进。我们觉得自己比以前更具有敢于质疑的精神,更懂得对事物进行反思。这些是我们在接触创新思维这门课程之前所不具备的。

    11

    本课程的目的,一是让我们自己设计发明一项属于我们的东西,从而让我们了解到,发明并不是一件遥不可及的是,有了合理的方法,每个人都可以尝试发明一些东西;二是通过我们小组设计的过程中提高我们的小组沟通协调能力,毕竟短短的几天,怎么沟通处理好小组内的任务分配,怎么讨论,如何交流,这些都是过程中的收获;三是通过小组讨论过程,通过大量的论证,运用学习到的方法,来掌握这门课程所要求我们掌握的能力,通过一种实际性的练习,去学习到这些方法;四是在设计过程中,肯定遇到一些课本内知识无法解决的问题,看我们如何利用资料拓展,学习课外的一些关于发明创新的方法,很高兴小组内有这样乐于学习课外资料的同学,用到了一些课上所学之外的方法分析我们遇到的一些问题。关于发明,关于创新,我们在接触这门课程之前,我们也没有想到,我们可以做这么多,而且能够做的比我们设想中的要好。创新思维的形成是一个需要久远坚持的事情,在当代创新真的很吃香。很感谢纪老师和他带来的这门课程,他和这门课程以及最后的期末设计为我们打开了创新思维这样一扇大门,我们要做的是迈出这一步,进入那个世界,去瞧瞧,去看看。

    12

    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方法是一个很好的创 新设计思路,沿着这条路子,我们可以细致的进行有用的、实用的创新性问题分析从而使创造发明出的产品一落地就具有一定的用户良好体验性和实用性,是一种很好的创新方法路线。

    13

    我们首先利用网络问卷的形式调查了用户需求,进而确定产品的设计方向,即自发热保暖鞋。而后使用矛盾矩阵、发明参数以及发明原理来分析问题,并利用课程中学习过的九屏幕法、因果分析法以及资源分析法等方法创新设计了自发热保暖鞋的改进。在讨论过程中,我们小组遵循罗伯特议事规则,有序高效的进行头脑风暴、小组分工等工作。

    以下为我们此次创新的综合成果展示。

    14

    这是一堂大家真正参与进来的课程,并且由此启发而开始思考自己的思维方式的一堂优秀的课程。认同老师讲的大学学的不应该是一门具体的课程,而应该是审视自己并且提高自己内化能力的阶段。在课上,我们有机会可以和自己的同学交流彼此疯狂而优秀的想法,也运用了一些新奇的但是对我们以后会很有帮助的小组协作方法,也学习了triz 的理论让成为发明家的这个梦想不再是说说而已。觉得纪老师介绍的triz 方法,让我们学习到了西方人喜欢把自己遇到的问题模型化的习惯,也让我们以后在遇到困难的时候,会试着去用一些模型方法去解决它而不是惧怕它。真正优秀的课程的意义应该是长远而润物细无声的,我觉得创新思维课做到了。

    15

    本课程学到的方法有思维导图、罗伯特议事规则、九屏幕法、资源分析法、矛盾矩阵。本报告运用了创新思维方法TRIZ、谷歌创新方法等来设计未来期末复习形态、技术与服务。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让我认识到发明不是玄学,而是能通过理性的逻辑思维和感性的需求认知对物理世界进行改造。

    16

    在小组合作中学到的:分工在前,预工作在幕后,讨论、激发创意、头脑风暴、评估方案在一起。

    17

    很多同学认为这门课的意义不大,不是很重视创新思维,觉得它是很纸面的工作,但其实在创新的过程中,会遇到很多思维瓶颈期,当我们去查阅相关资料也无法得到结果,那么采用 TRIZ方法论一块就可以瞬间获得灵感。

    这门课上能学到很多东西,有时刻意去用它,但是有时候记不太住相应的方法,将 TRIZ理论深化内心,就可以放一个良好的创新者。

    18

    罗伯特议事准则可以极大的提高讨论效率,是一个极好的准则工具,可以让我们的团队面对问题时,面对分歧时更好的处理,并且高效的讨论也可以促进同学之间的感情。

    很好的创新方向。系统分析可以帮助从整体看到局部,也 可以从局部看到整体的大局观意识。

    19

    本课程课上学到的方法有九屏幕法,因果分析法,资源分析法,矛盾分析法,组件分析法等,基于场景设计等;小组成员通过课下的一些资源还自学了小人法、金鱼法、设问法、STC算子等一系列其他方法。

    20

    我们的理解是,这些方法无论是对以后我的科研或是创业生涯都会有很大影响;在学习这些方法以前遇到问题只会用瞎猫碰上死耗子的方法冥思苦想,期待着能灵光一现把问题解决,在学习到这些方法以后,我明白了用系统的方法来解决问题会高效很多,就比如在这次的创新想法中,大家刚开始都是有一个简单的构想,但是到了想如何实现的时候,大家有点摸不着头绪,但进行到使用技术矛盾和物理矛盾分析的时候,许多之前没有考虑的问题和创新的方法立刻开始涌现,我们深刻地感受到了系统地解决问题能带来多大好处。再比如九屏幕法,从一个点出发,而非大而空,思想落脚点小就容易延展开,而两种矛盾的分析方法则是剥离问题,对立去看,既能看出好处又能看到害处,从而全面地看问题,总是能看到一个发明的缺陷再以此为落脚点去改进,这都是有迹可循的,而不是凭空想凭借灵感而做到的。

    21

    收获:作为一个小团体一起完成了这样一个任务,内心成就感很强,另外将学到的各种方法付诸实践让我能对创新思维方法有了更深刻地认识和体会,也更明白了方法带来的高效收益,从而让我以后在恰当的时候用到它们。

    反思:目前思维还是不够深刻,很多想法停留在表面,没有进行深入的思考和考量,想法在用实践检验时立刻原形毕露,问题层出不穷,这种深入思考的能力还有大局观需要在日后的学习中加强。

    22

    产品创新一定是根据用户反馈并进行调整,迭代后再不断的改进,这是一个漫长的沉淀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大家都会进行思想汇聚,真正的创新就是通过这些改进一点一点勾勒出来的。灵感,它虽然是肉眼看不见的物质,但却作为优秀设计中的强有力支撑,贯穿着整个设计活动。无惊叹不设计,无创新不设计。

    我们训练了如上那些方法的具体使用,给我们印象较深的比如在群上进行头脑风暴,比如同学对物理矛盾的精彩解决方法等;同时,在作业任务的引领下,我们更加全面的练习了九屏幕法、因果分析法、资源分析法以及矛盾矩阵。讨论后我们认为,创新思维方法(九屏幕法、因果分析法、资源分析法)的确对我们的创新设计有一定的帮助作用,在我们看来,课内所学一起其他的一些创新方法,的确能给产品设计以及其他方面很大的启发。如果说哲学是科学的科学,那课上所学的就是方法的方法,是发现创新点的捷径,我们一致认为,创新方法在我们的学习,包括以后的工作中,有着不可忽视的,潜移默化的影响。

    23

    通过学习这门课程以及完成这次设计,我最大的一点收获是,在创新设计中不要总想着自己的能力不够做不出来而去抛弃一个好的想法。先要有好的想法与设计才能有人去实现,因此不要在设计过程中因为能力禁锢自己的思维。

    24

    在解决方案的一次又一次设计环节中,我们意识到,不仅要从技术层面体现创新,更要结合社会、健康、文化乃至适用客户生活中的实际需要等多因素来考量,并通过讨论、采访、邀请同学适用多角度来理解此解决方案可能产生的一切后果,对可能产生的后果进行预判和评估。小组间协调配合、积极参与、有效沟通,合理分配任务,创新有条不紊进展,再一次感受到团结协作的力量。

    25

    所利用的方法可以通过模式化过程较快确定思考方向,节约创新时间。 但这些方法存在一定缺陷。如矛盾矩阵不一定能寻求到合适解决方案,且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创新思维。TRIZ分析法与用户画像-用户旅程图-用户体验地图-HMW-最终战略确定过程跳过了各成员间语言上的讨论,不同成员之间较难理解不同方案,最终,极有可能出现每名成员各有一个互不相同的方案,且随着该过程的进行,不同方案之间的偏离较大,最终并不会使讨论有实质性成果。

    26

    结束了整个创新产品的设计工作,我发现在设计过程中用户是至关重要的环节,很多时候我们觉得产品没什么问题,一旦代入用户的角度去思考,就会找出很多缺漏之处,包括在设计问卷调查的时候,我们也想到了去迎合填问卷的人的想法,尽量用选择题,在较短的篇幅内把问题讲明白。我们仍存在一些不足,例如没有真正做出产品,情景模拟难免会有偏差,这就是我的收获和反思。

    27

    设计出这一个产品的框架让我认识到创新发明离自己并不遥远。

    28

    我们系统的学习了如何找到创新思路、如何进行创新、如何优化创新。并发现robot议事原则在讨论中确实很有作用。

    29

    我的理解是,创新不止是纸上的大道理,而是身边每一件小事。从学生最常接触的水杯出发,寻找我们想要的创新成果,辅以现代技术,进行新式创新。创新不在小,在于敢于创新的勇气和细致入微的观察力。当然,科学的方法也是成功创新的必要条件之一。

    30

    创新课程与其他课程带给我的感觉是不一样的。尽管有TRIZ这样具化、公式化的创新方法,但这并不能掩盖其理论更加抽象。它更需要我们从事物的表面状态中剥离,去深入探究本质。单就我的收获来看,我知晓了TRIZ的种种创新方法,这有利于我以后进行相关任务时能从更加系统的角度看待问题,多一个思考层面。

    31

    这让我理解到一个非常重要的地方,就是如果你想把你的知识融会贯通就需要把它运用出来。而这次的专题练习就是让我们一个集体为单位进行学习理解,并且融会贯通非常的有用。

    32

    学习纪阳老师的《创新思维与设计方法》课程后,我们在对于创新的认识维度和理解深度上都有了质的变化。我们将从课堂上学习到的一系列创新矩阵、创新思维训练应用于校园生活和社会生活实际,以寻找问题的姿态和发展的眼光看待生活中的每个角落,在发现的痛点的基础上进行深度挖掘和思维拓展,最终促成了这项发明设计。

    十分感谢老师布置这次作业,有效地刺激和助推我们在创新方法上的学习和应用,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使我们受益良多!

    33

    通过反思,我们发现在接触创新课程之前,很少去关注身边的发明及创造,大多时候只是单纯地学习知识,而忽略了知识点背后的思维框架。

    34

    而且在这次设计创新中也使我们的同学关系更进一步了,同学之间互相帮助,互相讨论,有什么想不通的大家在一起商量,听听不同的看法,使得我们对TRIZ方法有了更好的理解,所以在这里非常感谢帮助我的小组成员。

    35

    此外,还得出一个结论:知识必须通过应用才能实现其价值!有些东西以为学会了,但真正到用的时候才发现是两回事,所以我认为只有到真正会用的时候才是真的学会了。

    36

    通过了创新课的学习,我明白了发明一件产品的思路,需要考虑和设计的方面,以及对于用户的体验,换位思考来体验产品,以此发现自己产品的优缺点,受益颇丰。

    37

    而且在这次设计创新中也使我们的同学关系更进一步了,同学之间互相帮助,互相讨论,有什么想不通的大家在一起商量,听听不同的看法,使得我们对TRIZ方法有了更好的理解,所以在这里非常感谢帮助我的小组成员。

    38

    我对于本门课程的理解有:思考问题可以采用多种科学而且完整的系统思想,使你的思考更具方向化,科学的方法往往帮助你节省很多时间,而不是没有思绪和头尾的冥想。一定程度上培养我们的创新精神。

    39

    我们理解了思维导图的重要性与实用性、Robert议事规则的效率性。TRIZ方法论的众多发明方法提供了系统而高效的解决问题的思路与方法。创新思维方法与系统理论让我们对事物演变进化有了深刻感悟。在具体设计中,用户旅程等基于场景的设计方法提供了巨大的帮助,完善了很多细节。

    40

    在设计的过程中,缺乏真实是比较大的失误,在做用户调查之前,对于价格、功能把控出现失真,在对更广泛的群体的调查后,才有了真正完整的方案。查阅相关资料文献的时候,对于同种产品的调研也给了很多补充和启发。这告诉我们,放开眼界,理解市场才是正道。否则,面对一堆发明方法,也只能纸上谈兵。

    41

    而且在这次设计创新中也使我们的同学关系更进一步了,同学之间互相帮助,互相讨论,有什么想不通的大家在一起商量,听听不同的看法,使得我们对TRIZ方法有了更好的理解,所以在这里非常感谢帮助我的小组成员。

    42

    这一次大作业的实践,让我不得不惊叹,这些方法论在将一个idea转化成action似的惊人效果。人们说哲学即智慧,是因为它将平淡无奇的生活中的琐事,通过抽象,通过对其环境以及历史性的分析,得到了朴实的结论,我想阿奇舒勒在创新领域的贡献,也是一种哲学的体现了。

    43

    看待问题不仅仅只是停留于当下,应该把时间空间维度拉长,放远了看,此时往往可能产生很多意想不到的结果。在具体设计时,因果分析法是一种看起来容易而且非常有用的方法,常常在追根溯源的过程中茅塞顿开。

    44

    最震撼的事就是,颠覆了我对发明创造能力的概念,在从小到大的教育中我以为发明创造只能是有灵感带来的,比如著名的牛顿苹果,这些都是灵感而来,这曾经让我觉得发明或者创意的产生是灵感,是神来之笔,是可遇而不可求的。有名言说之,天才是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和百分之一的灵感造就的。而学过本创新创业课,我发现那百分之一的创新创意中,有百分之九十也是可以通过方法总结而来的,我们通过规律的总结可以很方便的按照先进的方法进行创意的探索以及产生,这的确是让我思想的一大进步。

    再比如九屏幕法,通过子系统和超系统的概念的学习和应用,我在创新和创新之外可以逐渐拓展我的眼界,对事物思考的深度渐渐提高!比如,学习的子系统是一个个知识点的融会贯通,而学习的超系统是外界和自己原有的思维构建联系的过程,让神经元产生新的突触!

    45

    对于某些具体的方法内容,可能理解的还不是很透彻,个别方法即使能够理解,但是在具体操作时仍然会觉得稍有困难,比如像本次设计中的用户画像共感图的分析,在一些地方仍然会觉得分析不出来什么。这些都是有待提高的地方,也是需要进一步掌握的地方。

    在查阅相关资料文献的时候,对于资料的摘取把握能力较为一般,同样有提升的空间。

    46

    我的理解:发明和创造应该发散思维,尽可能多的发掘可能的方案,然后考虑其在实际应用中的优缺点,判断其可行性,筛选出优质的方案。

    47

    我们认为在进行创新活动时也不能仅仅依赖与TRIZ创新方法,只能将它作为众多创新方法中的一种。在实践中我们发现TRIZ创新方法有一点和现代互联网和新兴技术“绝缘”,这种创新方法有一些落伍或者说是存在局限,尤其是在软件开发,算法,编程等方面。

    48

    首先,在整个设计创新工作中,有幸担任小组组长,对比先前导论课的手足无措,学会了更有组织、更有计划地调动组员,从而顺利地完成了设计。其次,在设计实践中,进一步熟练了课程所学各种创新方法的运用,并有所体会:发明创新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难,合理的运用方法对发明物进行分析、对发明步骤进行分解之后,使每个人都有成为发明家的可能。另外,在发明过程中,也有做的不足的地方,比如某些发明方法的理解有偏差和运用上也会有不到位的地方,也希望能在今后的发明实践中有所改进。再有就是,在创新思考过程中,会发现自己很多时候都会有思维卡壳的情况出现,主要是存在知识面过窄、阅读量过少的问题,导致思维局限,希望能以此为戒,多多阅读扩展自己的视野。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学生反馈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sehz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