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传,六祖慧能在得了五祖传下来的衣钵之后,潜伏期达十五年之久,其间的遭遇,难以置信,更难想像,何止一个“忍”字了得?
六祖慧能的这种情况,相较于人类的智慧通达,人类的自由王国,也是我们经常谈及的解放,似乎是小菜一碟!
其实吧,按理来说,一个样!
我们不妨一试,从读经典开始!
1.《坛经》有词,悟前《法华经》转尔,悟后尔转《法华经》,这话说的有水平啊,境界之高,直抵宇宙之心!
花现时,你说花开了,心花怒放!是花的世界献上的祝福,还是你内心强大的气场感应了花的心魔?
山静的旷达,水转的清远,智者从来不会觉得苦涩,人生的动静流转足够了!
2.我年轻时读不进《金刚经》,现在看来,原因不在《金刚经》晦涩难懂,在于自己的精力充沛好运动,也难以静制动,哪里能做到像陀螺一样转,停下来思考人生的意义呢?直到后来读了禅宗的故事,知道了六祖慧能听闻尼姑诵读《金刚经》,听到“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而豁然开朗,自此也感觉到了《金刚经》的魅力所在。
3.其实吧,那时读《金刚经》难懂,常自语:“毕竟你不是和尚!”之前也读过《心经》,读了一遍又一遍,方知佛教的微妙:处处是智慧!
4.读《道德经》,刚刚开始,如同嚼腊,读多了,甘之如饴!
5.读《庄子》,有时把自己当作梦中的蝴蝶;有时也如飞天翱翔的鲲鹏;有时也会化作相忘于江湖的鱼。
6.读《大学》时,自己正读大学,生性有点孤独的我,将之作为失恋的依托,读着读着“大学之道在明明德”,潇然泪下之余,竟然觉得自己变得潇洒起来了!
7.读《论语》之后,最喜欢把“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挂在嘴边。
而今,总算明白了,经典之所以为经典,是为人类智慧的结晶,你若有所思,才能心领神会,但是吧,你若拘泥于文字,恐怕够呛,嗯,还不如睡觉做一个好梦来得明白些。
年少时,写作文喜欢引经据典,还引以为傲;年纪大了,方知年少时的可笑;而今,虽然说能淡然处之,回读经典,依然如故,青春活力四射,而仿佛又是回到年少无知之时,青春无悔!此时此刻,难以想象,到底是感叹人生的意义,还是经典的无穷魅力!
告诫自己吧:经典本来就是这样子的嘛,你把它们当作是好朋友,那就常常跟它们以心交心,诚心诚意相待!
只不过它们是死的,只能活在你的心里,它们也帮不上你什么,真正的朋友还是你自己,你自求多福吧!
从此以后的事,谁也说不准会怎么样?这个不是经典所能说啥就是啥,所能做到的,你也不能怨尤经典如山间溪流一样絮叨个没完没了,而你最好的老师还是你自己!
来吧来吧!读经典,续传奇,还得靠我们自己!
最后,吾将读经典之妙用唐朝的吹牛大王李太白的一句诗写下来,亦借此诗用以“借花献佛”,如何?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