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丞相刘屈氂此时正盯着书房内的木雕屏风出神,手中紧攥一卷帛书,屋内灯火晦暗,拉长的身影印在墙上,使人不寒而栗。门被人拉开,一阵阴风侵袭,将几支蜡烛吹灭,使得屋内愈加压抑。
未等来人行礼,刘屈氂便急切道:“陛下如何说?”
长史从甘泉宫到丞相府一路快马加鞭,已是筋疲力竭,此刻汗流如注,衣衫尽湿,也顾不得礼仪,只大喘道:“陛下亲授玺书,凡三辅之兵,尽归丞相调遣!”语毕,已将玺书双手奉上。
刘屈氂迫不及待地打开一看,不禁大喜,连说三个“好”字,先前如坐针毡的模样已消失殆尽。良久,他复转头打量长史,试探道:“你是如何上奏陛下的?”
长史欠身恭敬道:“臣将储君与中宫擅自发兵之事如实禀报,陛下不信太子有胆谋逆,只说事由江充,太子不过自保尔尔,随即遣黄门李石召见太子,臣遣人截得李石车马,陈述其中利弊,李石遂中道返还复命,'太子无视君命,欲杀臣,臣仓皇而逃',陛下闻此大怒,问臣'丞相是否发兵',臣答'事关重大,丞相不敢擅作主张',陛下斥道'天下人尽皆知,丞相岂不闻周公诛管、蔡乎(12)?'遂命吏拟写玺书,叫臣带回。”
刘屈氂见长史办事有力,自然欣喜过望,乐道:“陛下曾赐我隋珠,今后便教由你保管吧。”
长史受宠若惊,行礼道:“臣谢丞相厚爱!”
刘屈氂又将手中一卷封好的帛书递给长史,嘱咐道:“你即刻遣人以加急军报送至贰师将军手中。”随即又喃喃自语道:“长安,就要血流成渠了。”
长史当即会意,遂领命出行,刚一触即门把,只听闻身后传来挪动座椅的声响,并伴随着一句漫不经心的声音,“赐李石及老母全尸,权当行善了。”
东宫刚经历一番厮杀,奸贼已当场斩杀,一众胡巫趋至上林苑火烧,门外数百卫尉正严阵以待,摇曳的火光照亮每一张异常镇静的面孔。
前殿内,太子正与同党共商对策,身前从右至左依次是门客张光,太子舍人无且,太子少傅石德。众人皆认为此时应尽快包围丞相府,逼迫丞相为己方势力,命其昭告群臣,“天子驾崩,江充等人秘不发丧,储君恐奸佞误国,已将乱党悉灭”,以安文武百官之心,储君遂率群臣至甘泉宫,亲迎天子灵柩,并昭示天下,“新帝登基”,以防各路贰心诸侯。
正欲行事,只见密探行色匆匆来报,“殿下,丞相得陛下诏书,以镇压叛军为由,率三辅之兵与我军短兵相接,众寡悬殊,我军恐支撑不过一日。”
众人闻此皆是一凛,虽然对此现状皆有所预料,不过无人愿落到最坏的境地。四人陷入沉思,殿内悄无声息,各自思忖着应对方略。
太子辗转片刻,方讪笑道:“孤与那赵家鹬蚌相争,李氏倒坐收渔翁之利了(11)。孤若倒台,李氏趁乱扶持刘髆称帝,李广利手握兵权,朝臣自然无人敢有异心,而刘屈氂也顺理成章成了拨乱反正的功臣。”
石德见太子发声,忙上前献计道:“殿下,诏书真假未可知,如今天子在甘泉宫生死未卜,我们何不也矫诏赦免长安狱中囚徒以拒丞相之兵?”
张光随即也颔首附和道:“殿下也可遣使令北军护军使者仁安发兵相助,长平侯曾有恩于仁安,眼下正是仁安报恩之时。”
太子沉吟未决,只见窗外烈火张狂,好似叫嚣着无尽黑暗。他忽然想起万千出征将士粉身碎骨的壮烈,想起酷吏对冤臣屈打成招的骄横,想起王孙公子酒池肉林的荒淫,想起黎民因苛政而惶恐不安的无奈。他离那至尊之位不过咫尺之遥,既心存民贵君轻之大理想,则绝不能只有宋襄之仁(14)。
太子来回踱了几步,方严厉道:“石德、张光、无且听令!天子弥留之际,奸贼乘虚而入,豺狼虎豹已近在眉睫矣。故孤冒死领兵讨贼,欲救江山社稷于水火之中。现使石德、张光即刻传陛下敕令,赦免长安囚徒,分武库兵器共同抗敌,罪犯如侯亦为本宫故人,使其持节调令长水及宣曲胡兵至东宫西阙下,以待差遣;无且速至北军门外,持节令仁安调兵,以备不时之需。”
三人见太子已做决定,皆跪拜行礼,郑重道:“臣等领命!”
太子急忙向前:“诸公快起。”
众人深晓此刻已是存亡之际,不容久留,仍有万千言语欲说,却不知如何开口,竟都沉默下来。
张光见太子双眸含泪,面有忧色,肃然道:“臣本高阳酒徒,殿下却奉臣为座上之宾,臣虽不才,却也懂得古时忠义之道,一日为客,终生不负,殿下既做信陵君,那臣又何尝不是朱亥呢?”
无且闻此,也拱手道:“臣初入东宫,殿下便赐臣宝剑,此剑朝夕不离臣左右,如今已到其用武之处,若非染血,臣则摧之,绝不留其全锋。”
石德顿了顿,苦笑道:臣自殿下束发之日便教习孙武兵法,本愿殿下践祚之后,征伐四方之时能攻无不克,战无不胜,不料殿下竟愿天下无战。臣不知殿下理想可否如愿,但臣却愿倾毕生所学,助殿下之力。
太子见三人颔首,已是肝肠寸断,他踩着这条道路上前仆后继的白骨步履蹒跚的朝前走,每走一步,他就自欺道:快结束了,快结束了。可他也的确知道,这是一条无尽与无退之路。
太子深呼一口气,苦笑道:“孤曾笑那前朝侠士空多情,今日倒也领略这易水送别之悲了。”
张光忽然昂首,笑问道:“臣斗胆,可否讨殿下一杯酒吃?”
太子注视着张光已有泪痕的脸,从眼里读得一份视死如归的宁静,他只轻笑道:“好。”
注释:
(12)据《资治通鉴》载:上怒曰:“事籍籍如此,何谓秘也!丞相无周公之风矣,周公不诛管、蔡乎!”据《东周列国志》载:主公岂不闻周公诛管蔡之事乎?当断不断,反受其乱。望早早决计。
(13)丞相刘屈氂为武帝兄长中山王胜之子,与武帝宠妃李夫人之兄李广利(时为贰师将军)联姻。据《资治通鉴》载:初,贰师之出也,丞相刘屈氂为祖道,送至渭桥。广利曰:“愿君侯早请昌邑王为太子;如立为帝,君侯长何忧乎!”屈氂许诺。
(14)据《左传》载:宋人既成列,楚人未既济。司马曰:“彼众我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公曰:“不可。”既济而未成列,又以告。公曰:“未可。”既陈而后击之,宋师败绩。”后用此典表示对敌人讲仁慈的可笑行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