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的电影了,好几年之前看过一次,当时就激动的不得了,老是忘不掉肃杀小镇上那一抹让人心跳加速的红,还有神奇的巧克力:)
故事发生在一个美丽沉闷的小镇,居民大多善良可爱,可惜受制于宗教对个人生活严苛的管控,小镇的空气有点儿沉闷。在一个北风凌厉的冬日,女主角带着女儿闯入小镇,灰冷肃杀的背景中,闯入了火红的披风和自由独立的女人,事情开始变得不一样。
单身妈妈带着女儿在镇上住了下来,她开了一家神奇的巧克力店:能预测顾客的口味,能激发人们内心隐秘的愿望。她的巧克力让人更贴近自己,读懂自己内心真正所需;她用巧克力抚慰那些怯懦的、卑微的、疲惫的灵魂,让小镇在严苛的管控之外,多了一份温情和浪漫。
她与小镇格格不入:喜欢抛头露面、从来不进教堂、穿红色的皮鞋、不在斋戒的日子禁食,她按照自己的意愿做事,不守规矩。这当然触怒了旧体系的守护者,镇长撺掇神父和居民以各种方式给她找麻烦,希望她知难而退,离开小镇。她用勇气、正直和善良逐渐赢得了小镇居民的心,最后连一贯严肃的镇长也成了巧克力的俘虏,勇敢的表达自己:)
女主角独立、自由、勇敢、善良,她用爱让小镇居民挣脱外界束缚,做回真实的自己,可最终促成小镇这一巨变的,单凭这个可不够。如果我们把小镇的变化当作创新,那除了有创新思想的人,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创新土壤?
首先,人们要有底线。女主角解救了一名被丈夫欺凌的妇女,镇长想到的办法是靠帮助丈夫变成绅士来赢回妻子,赢得跟女主角的战争;女主角不去教堂,穿着打扮不遵守习俗,还爱用巧克力激发居民隐秘的愿望,镇长能做的只是在教堂集会上重申宗教戒律,散布对女主角不利的言辞…镇长使用的种种手段不算光彩,可都在规则允许的范围内,他有底线,不习惯诉诸武力和行政命令;甚至当酗酒的醉汉纵火之后,他毫不犹豫的驱逐了这个失败的丈夫,觉得可能伤害别人生命的人不配生活在小镇上。
再者,人们要有好奇心。女主角不被小镇上的主流意识形态接受,教堂上神父谆谆告诫要远离,可仍有人抵挡不住好奇心的诱惑,去品尝那神奇的巧克力,去向女主角倾诉心事。如若每个人都习惯威权统治,个体都僵化为没有思考能力、只知道执行指令的机器,那恐怕无论女主角的独立、自由、勇敢、善良有多少,都会浪费在如鲁迅先生说的虚无之境中而没有半分回应。
据说我们国家的创新不足,所以要鼓励和培育,甚至有了自庙堂至江湖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声势浩大。其实我觉得创新是一切自由民的天性(看那变着法儿捣乱的小朋友就可知了),自小到大我们做过多少试图“与众不同”的创新尝试:变着花样骂人、给老师起奇怪的绰号、逃课的新理由、不同的鞋带系法、奇怪的发型、自创的POSE、不一样的情书…我们天生就想做个特别的人,我们天生就有试图了解一切的好奇。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在学校中受了教育于工作中得了经验在社会中领了教训,且不说创新,扪心自问,我们的好奇心还剩多少?学校的教育告诉我们遵从,却不教你思辨的本领;工作中社会上,领导意志和上级指示看重的是执行力,而不是可能捣乱的好奇心;我们逐渐发觉好奇心是不好的,我们慢慢从年轻气盛时的“求不同”,变成年老体衰的“求安稳”,我们的大多数变成了不适合创新的土壤。
创新大可不必提倡和培育,多给一些自由发挥的空间,让教育多些思辨和独立思考;让你的孩子、你的爱人、你的下属,多一些自由,那有天分的个体,自会遵从天性做出与众不同的事情来。
想要创新吗?先从适合创新生长的尘土做起吧~
其实,我想说女主角超级迷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