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好多想学习写作的人都会报一门或者几门写作课,看到海报上那些带有蛊惑性的引导语,觉得自己上了这门课就一定可以学到妙笔生花的技能。
当真的报了班,发现老师讲的内容不过如此,没什么含金量,没什么亮点,而且很多道理或方法自己都知道,觉得自己上了当,被割了韭菜,开始诋毁、抱怨,惶惶不可终日。
这些人可能犯了一个认知上的错误,认为写作是可以学会的,实际上,写作这种技能,从来没有学会一说,都是练会的。
《写作是门手艺》中写道:
写作只是一门手艺而已。油画是比写作更难训练的一项技能,它更需要艺术细胞。
任何方法技巧,在大量练习面前,都可以忽略不计。
这就像学习开车一样,在你刚开始学的过程,上车后如何按照一系列流程做动作,如何正确启动,如何挂挡,如何起步,如何关注周边行人及车辆,靠边停车如何做,等等。
这些繁琐的步骤,让你非常紧张,而且频繁出错。
但是如果你不去训练,不去实际开一开,光去记忆这些步骤、过程,就算滚瓜烂熟,到头来你可能还是不会开,遇到了情况依然不会做判断。
当你实际上手训练,开了一段时间后,你不再记忆开车步骤,所有的动作都变成了肌肉记忆,变成了一种潜意识,挂挡、起步一气呵成。
其实写作同样如此,光去学习别人总结出来的各种模板、套路、框架、结构,如何起标题、如何写开头、如何列大纲、如何写过渡语、如何结尾等等,把这些知识背的再多,如果你不亲自写一篇出来,可能永远停留在知道的层面。
只有当你不停地写,不停地练,不停地总结,根据自己的内容不断作调整,让自己在真实的场景下大量练习,才能最终练成写作技能,不再惧怕任何写作场景。
学到一个方法技巧,马上去应用,马上去实践,马上去写,不要觉得学到了这个方法,自己就会了,其实差得远了。
技能的掌握需要大量的练习、纠正,最终形成稳定的神经连接和肌肉记忆,才算真正学会了。
托尔斯泰说过,应该写了又写,这是磨炼风格和文体的唯一方法。
英国小说家P·D·詹姆斯也说过类似的话:
别只是花很长的时间在打腹稿,在脑子里写计划——去写吧。只有靠实实在在地写,而不是做写作的白日梦,我们才能培养出我们自己的风格。
只有大量刻意练习、大量枯燥重复才能锻造出肌肉记忆,让写作真正变成自己的技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