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乙肝的临床症状列举主要穴位,以供参考,随症加减,可以灵活运用。
一.湿热困脾型
1.临床症状:初感此病,其病因多为湿热之邪犯肝困脾,症状见寒热口苦、黄疸、恶心、呕吐、舌胖大、苔厚腻、食欲减退、小便黄、腹胀胁痛、四肢倦怠、脉弦数等,本型相当急性乙肝型肝炎。
2.处方:主穴:肝俞、阳陵泉。 配穴:大椎、中脘、阴陵泉
二.脾虚虚弱型
1.临床症状:肝邪克伐脾胃日久,致使脾失健运,胃失和降,造成脾胃两虚,不能摄取饮食精微以濡养全身,则见发干形瘦,精神萎靡,眩晕,食欲缺乏,脘腹胀满,大便溏泻,周身无力,肢体酸困或水湿不化,形成水肿、腹水、脉弦缓。本型相当于慢性乙型肝炎,人以水谷为本,治以健脾益胃为主。
2.处方:主穴:肝俞、脾俞、足三里。 配穴:中脘、阴陵泉、三阴交。
三.肝气郁结型
1.临床症状:肝气不能条达则郁结,郁结则气逆,症见嗳气胀满、厌食、呕吐、大便溏泻、胸胁不舒、情绪激动、善感易怒、抑郁不东、多梦少寐、脉象弦或见涩象。本型以疏肝解郁为主。
2.处方:主穴:肝俞、阳陵泉。 配穴:中脘、太冲、期门、膻中
四.肝肾阴虚型
1.临床症状:肝病日久必累及肾,肝肾同源,两者具见虚象。症见阴虚内热,头晕、目干、耳鸣、办下引痛、心悸、烦燥,口干、舌绛红,五心烦热,遗精,失眠,盗汗,脉象弦细无力等。可见于各型肝炎,尤其慢性活动性肝炎,长期应用激素造成肝肾阴虚者,以滋补肝肾为主。
2.处方:主穴:肝俞、肾俞、足三里 配穴:关元、太溪
五.血瘀气滞型
1.临床症状:本型多由肝气郁滞而来,郁久必致血瘀,症见肝脾大,痛有定处,如锥刺而拒按。妇女则会引起经血减少,色黑有块,噩梦善怒,怔忡健忘,舌色紫暗而有瘀点,面部黧黑晦暗,可见肝掌及蜘蛛痣,脉象沉涩。以活血化瘀,疏导气机为主。
2.处方:主穴:肝俞、膈俞、足三里 配穴:太冲、血海、蠡沟
六.预防灸法
穴位:足三里,灸足三里对病体、健体均可使用,年过30岁以后,身体虚弱,就可以灸足三里穴,不但预防肝炎,还可以增加免疫力,抵抗一切疾病。
总之,艾灸法适用于各型肝炎、能治能防,只要病情延缓时日,给灸法提供时间,尽管使用,长灸生效。对重症、暴发症自应以其他方法为主进行抢救,要争取时间,方不致误事;
七,注意事项
1.休息:应当以病情的不同轻重程度,轻微活动、半卧床及卧床休息。卧床能增加肝脏血流量,便于必得肝功能和肝细胞的修复。
2.营养:以少食肥甘油腻,多吃清淡素食为主。营养要充足,宜吃植物性蛋白质,各种蔬菜水果。
3.宜忌:情绪要乐观,心情愉快,忌恼怒焦虑,失望悲观,生活要规律,切忌饮酒,忌房事,忌妊娠,病毒复制活跃期勿结婚,忌乱用药,多用药会增加肝脏负担,尤其刺激性强的化学药品,和价格昂贵的洋药,忌乱投医。频繁更换医药,也会贻误病机;忌性急过多过早化验,肝功能恢复较快,乙肝五项抗原消失、抗体出现较慢,一般3-6个月或更长时间才会改变。
综合各类肝病病症的取穴艾灸法,结合《马氏温灸法》提供的肝病常规灸法,大同小异,也可以参照《马氏温灸法》艾灸: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