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次和苗姐姐闲聊,她说跟老师一起吃饭,老师说一起吃饭这个事儿,可能是很久很久以前就已经注定的。苗姐姐说她以前也有类似想法,只不过觉得过于荒诞不敢跟别人说。
正好看十三邀访王小川,说起自由意志、平行世界,王小川说可能人一生像一张提前刻录好的电影CD,所有线索与情节已经铺排妥当,但人的局限性注定人只能从头(出生)到尾(死亡)按时间顺序一步步走,可能在人类认知范围之外,时间不一定是单向的。
这个观点有点儿宿命决定论的调调儿,好像否认了自由意志。王小川说,否定自由意志对人来说是很可怕的事儿,你想啊,如果我们什么都决定不了,什么都不能决定,只是在演绎或完成既定程序,像一个提线木偶,那人类生命还有什么意义可言?人活着还有什么狗屁意思?最后他的结论是自由意志就像薛定谔的猫,既有又没有。
量子水平的微观世界混沌无序,这是我们不能想象和接受的,我们更能接受自己生活在一个有序、可解释、有一定自主性的世界里。
我把这期访谈推荐给苗姐姐,因为跟有共通点的人聊天,有一种特别愉悦的体验,虽然扯的可能是些毫无意义屁用没有的东西。
这种聊天不仅包括俩人面对面坐着用嘴皮子聊,还包括看一本书,跟作者思想隔时空交流,所谓“神交”。我又想起了美国超验主义大师爱默生的那段话:每每聆听圣人之声便经历一次一种奇异的似曾相识感,仿佛在遥远的青年时代,我们年轻的头脑中也曾出现过这些声音,只不过当时我们既无能力也无勇气将它们表达出来罢了。
跟苗姐姐说我也有她那样的体会,只不过我脸皮厚,不是不敢说,而是没遇见合适的人合适的时机说。

小时候,夏天躺在星空下乘凉,看着灿灿星空无限深远,我老觉着一定有另一个一模一样的我,生活在我看不见的某颗星上,我常常猜想另一个我过得怎样,有怎样的生活轨迹和经历,等看到“平行世界”这个概念,那种惊喜无以言表。
还是小时候,有时我会怀疑自己感受到的现实世界的真实性,幻想自己是不是在梦中,而那个真正真实的自己,实际在某个地方沉睡,她活在和我不一样的世界,有和我现在感受到的不一样的生活,等看了一点儿心理学相关知识,看了诺兰的盗梦空间,知道庄生晓梦迷蝴蝶这个故事,那种惊喜同样无以言表。
还还是小时候,有段儿时间我老觉得只有自己眼睛看见的才存在,在我看不见的地方什么都没有,即时即刻不在我目所能及的所有人、物,统统都不存在,也没有任何事儿发生,等看见王阳明“心外无物”一说,那种惊喜第三个无以言表。
偶尔会精神分裂似得想有木有一双眼睛一直一直在观察我,我一直在TA关注之下存在,天呐~等看楚门的世界,震撼第四个无以言表。我滴个天儿,我小时候是有多奇怪,小神经病一样。
因王小川那期,脑子里呼啦涌出一些想法,想起《霍金传》和《大设计》里的一些东西,我试着整理下,捋一捋感受。
王小川说起薛定谔的猫,以前对这个概念知道得特别含糊,这次特意好好查了查,由量子力学量子叠加,想起《大设计》里,霍金还是序者说,物理学家们很惊讶地发现,自己耗尽心血证明出的某些科学结论,在佛教那里已经早有定论,所以现在很多西方理论物理学家,都开始转向佛教典籍中寻找研究线索、灵感和方向。
科学讲究大胆假设,小心求证,科学家特别讨厌形而上的东西,他们只愿意承认、接受客观实在的、能用试验方法让结果重复出现的结论,而佛教不管三七二十一,不用假设无需论证,直接就给出定论,可不可以这样说,感性是理性奋斗的北斗星。
发现自己有一个不断重复的感慨点,人类智慧以不同面貌在不同时代由不同的人分别呈现,其接近于真理的东西,是相通的。
关于宇宙起源,霍金提出大爆炸理论,一个密度无限大、体积无限小,超出人类想象能力的叫奇点的东东,闹脾气发生大爆炸,宇宙诞生。
理论物理学家推测,大爆炸起初,在我们理解意义上,只有一种单一的“气”,其中的“原”素互相碰撞聚集,产生电子、原子,再慢慢演变出今天人类能观察感受到的宇宙的一切的一切:时间、空间、光、星系、物质、生命。
这个奇点,有木有很像老子所说的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奇点不是某一物,而是时间、空间、物质、规则的总和,道也不是某一物,是物与规则的总和。后一句“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只有初中化学水平的我也知道,组成物质的最基本单位是原子,而原子又是由能量相当的正负电荷聚集而成,所谓“阴阳”,我们可不可以理解为正负电荷,所以整句话合起来可以这么理解:正负电荷相吸相斥相和相平衡组成原子、分子、物质,这个过程顺带伴随产生了规则、秩序。
反过来说,任何切实可见的东西,大到一颗星球小到一粒尘埃,从动物到植物,从无机物到有机物,经过无限分解,分解到不能再分解的量子状态(弦),实际是一个东西——“原”素,并且以一种类似光(波)的形态存在。所以理论上说,任何两个实物经过无限分解到终极状态,就能相穿而过,这是穿墙术的理论基础,也是万物归一、万物本性(本到最原始那个性)一致的理论基础(哇塞此刻感觉自己头顶有仙气儿)。
如果理解不了,可以试着盯住眼前的杯子,或者桌子,开动想象力,想象它无限分解后,是团气体那样的存在,然后再开始聚集,像薛定谔箱子里的那只猫,打开箱子,这团气体瞬间聚合成一个杯子,或者桌子。
好,我们来想象,条件合适的话,量子状态下的“原”素,可以任意聚集成任何东西,想象不出的话请回忆变形金刚4里面一些镜头。

还得纠个错,我跟苗姐姐嘚吧过波粒二象性,说波粒二象性是分解到不能再分解的离子可以有或“波”或“粒”两种存在状态,但是,是不能分开的同一个东西,我错大发了,想起当时书上说波粒二象性就是由同一个离子,以波和粒两种不同形态分别经由不同通道投射在对面,形成明暗区域带,才被发现的。
美国一帮物理学家也已经经过试验证实,同一个离子能同时存在于同一个空间里两个不同的地方,烧脑吗?请想象一下分身术。由微观世界推测到宏观世界,《大设计》里好像提到过,每一个东西,可能都有一个和它相对应的双胞胎一样的存在,离子水平已经可验可证实,这是平行世界的理论基础吧。
跟苗姐姐说波粒二象性,起因是她朋友圈里一篇叫《死亡可能是幻觉》的文章,作者放飞想象,说有可能人死亡,只是灵魂跟肉体分开成波与粒的不同存在形式,这个我不能苟同,拿薛定谔的猫来说,波粒二象是说箱子关着,里边是一团混沌波,打开箱子,我们可能看见由波到粒的具体东西。
死亡后的灵魂与肉体呢?无法想象以波形式存在的灵魂,被谁看一眼能重新看出个肉体,波粒是可以相互转换的存在,灵魂跟肉体能吗?好吧可能我实在太low,我能接受的是,人死后灵魂以波的形式存在,肉体变成物质,会腐烂、分解,最终化尘,精神性与物质性有别于波粒二象性。
佛教说四大皆空,跟物理学任何实在物无限分解后是“波”(弦)的存在形式,意思有木有很相通呢。
物理学还有个能量守恒定律,这个守恒定律再宏观一些,可以理解成奇点蕴含的一切,它大爆炸之后产生的宇宙及其所包含的,再无限,总量也好一切也好,是守恒不变的。
这个概念,心经是这样表达的: 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也许未来,量子力学联合守恒定律,甚至能解释得了,轮回真的存在。
说到这里,你看,理论上穿墙术、四大皆空、万物归一甚至轮回这些或玄幻或神秘的事儿,都有可能由物理学证实确实可以,那么所有对今天的人类来说充满玄幻神秘性的东西,等未来科学发展到一定程度,是不是都是可解的呢?现在无法解释只是因为我们水平不够,像古代人解释不了电闪雷鸣,想象那是神仙施法一样。
有次跟闺女说起灵魂问题,我说我相信人死后灵魂依然存在,当时是为了跟她说,我相信我们那些去世的亲人,我姥姥姥爷、她姥爷,灵魂可能会以某种形式护佑在世的我们,她说我扯,说要以前死去的所有人灵魂都在,那还不把地球撑爆了。
我说闺女,你能能让自己想象力再豪迈一点儿,比如你试着想象一下,灵魂是以“波”的形式存在,根本就不占空间,或者试着想象一下,一个指甲盖能容得下成千上万个灵魂。
看灵异片儿时,我们看到里面经常有这样的镜头,死后的人处理成虚影的样子,可以穿过人、物。那么走在路上时,你敢不敢想象一下,无数灵魂穿你而过。
为什么人类文明诞生之初,几乎无任何科学技术可言的情形下,那些伟大的哲学家思想家智者们仅靠大脑思考想象,就能得出和今天经过科学验证是事实的、差不多一样的结论,我猜,是不是因为宇宙诞生最初那个单一的“原”素,已经决定今天宇宙万物所有所有一切的基本性质,组成人类生命的最基本的元素也带着最初那个单一“原”素的原始记忆,古代智者、哲人的思想,是那种原始记忆的浮现,只不过人类自身无法觉知而已。
那个最初单一“原”素的性质,只有一个,是不变的,这和宗教里说的人性即宇宙性,明心见性、自性具足,庄子所说的万物归一,是不是一个意思呢?我靠感觉自己快神经了!

十三邀访汪建教授时,他说自己不相信子虚乌有的东西,许知远跟他提到意识,汪建教授说从量子水平来说,意识的基础也是物质。我就异想天开了,人类某些生理疾病,可以依赖于留取一份血液或尿液标本,通过仪器分析帮助诊断,那么未来,量子力学带来的研究成果会不会实现这样一个远景:人类某些心理疾病,同样可以依赖于留取一个意识或思想片段,通过仪器分析来帮助诊断。
三国演义开篇说“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我觉得也可以用来总结人类智慧。我们知道近现代科学所有分支分科,几乎都来源于古代特别是古希腊以来哲学家、思想家、智者们的思考与实践,是人类不断探索认识自身、世界、宇宙过程中的副产品,后来这些副产品够强悍,终于喧宾夺主,把它们的母体哲学挤到边缘地带。
也许未来,人类智慧通过不断分化,各学科彼此印证,总有那么一天,它们最终会汇结于某个点,这个点,就是从古至今哲学家思想家们追求的绝对真理,物理学家们追求的唯一公式。
假设未来,科学证实人类感知水平里的所有一切真的是一片虚无,人类到哪儿、靠什么去确定生命意义呢?也没什么好忧虑的,因为笛卡尔说了,我思故我在,我们有哪怕是自欺欺人的自由意志呀,我们是being mortal么,虽然注定会死亡,但我们知道自己存在过。
许知远问王小川要一个“元意义”,理科生的人生观惊人一致,汪建说“活着才是硬道理”,王小川说“活着就是意义”。然后我又想起了《我们的小镇》这本书,真好,简单平淡但无比清晰地呈现出人类生命的意义所在。
有时候不免怀疑,人类对技术的这种无止境的探索,真的好吗?汪建和王小川,俩人一个是基因技术腕儿,一个是AI技术腕儿,然后我就想到,人类科学技术到底能延伸到什么程度,悲观看,基因技术与AI技术,都存在人类自己把自己搞砸的可能。
霍金早已经忧心忡忡地警告过科学家们,要谨慎对待AI技术……我这典型是自己小命儿都没活明白的料,操着全人类生死存亡的心呐!
好吧,胡咧咧这么多我只是想说,《大设计》我是很认真很用力地看过滴,水平有限就理解这么多。最后祝贺当年那个小神经病,倏忽长成今天的大神经病,真是不容易。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