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催眠,我的第一印象就是过去电视剧里的催眠大师,拿着一个怀表在咨询者眼前不断的晃,同时嘴里阵阵的念叨着“看这里,这里,一,二,三,四……”慢慢的,这个人就微微闭上眼睛,真的进入了催眠状态。
那个时候觉得催眠挺神奇的,一个人还能被另一个人不由自主的牵着走,太厉害了。
直到自己开始从事培训行业,接触了许多做NLP,治疗方面的老师。随着自己深入学习并实践家庭教育,越来约发现,所谓的“催眠”,只要不需要心理治疗和诊断,其实最厉害的催眠师是谁呢?是我们父母,而不是外面的催眠大师。
何以有此说?给大家分享一个故事:曾经有一个孩子,上幼儿园的时候,母亲去开家长会,老师告诉母亲,孩子比较好动,可能有多动症,只能坐3分钟,建议带去医院检查。回到家,孩子问妈妈老师说了什么,母亲看着孩子的眼睛,说到“老师表扬你了,你以前只能坐2分钟,现在可以坐3分钟了”。孩子暗淡的眼睛发出了光芒,当天吃了两碗饭。上小学的时候,也是开家长会,老师对孩子的母亲说,你们家孩子倒数49名,成绩比较糟糕噢。回到家后,孩子问母亲家长会老师讲了什么,母亲告诉他说“你只要努力,就可以超过前面那位同学,他考的29名”;中学的时候,开家长会,老师对着他妈妈说“你们孩子的成绩不太稳定,如果不努力,考重点高中有的悬”。回到家,母亲告诉孩子“老师说,你只要努力,就可以考上重点高中”。
高中毕业,拿通知书的那天,孩子拿回烫金的“清华大学”录取通知书,孩子哭的泪人一样,扑进妈妈怀里,说到“妈妈,我知道我一直不聪明,只有你欣赏我”。
这样的故事我们听说过很多,曾经有一个孩子,老师告诉他的母亲,您的孩子有点智力弱障,而他在母亲的鼓励下,成为了世界著名的发明家,那就是爱迪生;
还有一个孩子,曾经因为腿瘸竟然丧失了信心,后来在父亲的关爱和鼓励下,调整了自己心态,最后成为了美国的优秀总统,那就是罗斯福。
父母期待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就应该朝那个方向去鼓励和祝福。
作为父母,也许我们从来没有想过我们的语言对孩子会有什么影响……
“你真笨,你像猪一样”“你就是懒”“你就是粗心”“你就是不听话,总是成绩不好”“你在xx上没有天赋,还是别白费劲了”……看看,我们有没有说过类似的负面话语,不自觉潜意识就带出来了这样的话语。
我们觉得稀松平常,甚至就是口头禅,然而,忘记了这样的话语会对孩子的内心造成多大的阴影。就如同“说你行,你就行,说你不行,你就不行”一个道理。
甚至有时会作为孩子们不努力的借口,自暴自弃,岂不哀哉?
所谓业力,祸从口出,孩子许多时候就是被父母的嘴塑造出来的。一个总是被父母鼓励,总是听见父母说“你真棒”“有个女儿真幸福”“有个儿子就是不一样”“你很勤奋”……这样的话语,催眠出来的孩子,会更有自信和力量感。
一个总是被父母否定、打击出来的孩子更自卑和怯懦。
毕竟从出生到上中学,写十几年孩子与父母在一起的时间更多,明年累月,父母的习性会影响,父母的言语会留下印记。想要一个什么样的孩子呢?从现在开始改变催眠孩子的语言,激发他内心的潜力,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哦。
100篇青少年学习力家庭教育文章 第二篇 父母的言语对孩子有何催眠作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