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开始阅读《如何阅读一本书》,计划6-7天内读完这本书
这是一本为阅读的人,或是想要成为阅读的人而写的书。尤其是想要阅读书的人。说得更具体一点,这本书是为那些想把读书的主要目的当作是增进理解能力的人而写。
《如何阅读一本书》—读书笔记01
时间:2021.02.21
第一篇 阅读的层次
第一章、阅读的活力和艺术
所谓“阅读的人”(readers),是指那些今天仍然习惯于从书写文字中汲取大量资讯,以增进对世界了解的人,就和过去历史上每一个深有教养、智慧的人别无二致。
现代的人有一种感觉,读书这件事好像已经不再像以往那样必要了
某种范围内,知识(knowledge)也成了理解(understanding)的先决条件。这些都是好事。但是,“知识”是否那么必然是“理解”的先决条件,可能和一般人的以为有相当差距。
太多的资讯就如同太少的资讯一样,都是一种对理解力的阻碍。换句话说,现代的媒体正以压倒性的泛滥资讯阻碍了我们的理解力。
现在的大部分媒体,经过太精心的设计,使得思想形同没有需要了(虽然只是表象如此)。如何将知识分子的态度与观点包装起来,是当今最有才智的人在做的最活跃的事业之一。
1、主动的阅读
既然任何一种阅读都是一种活动,那就必须要有一些主动的活力。完全被动,就阅读不了——我们不可能在双眼停滞、头脑昏睡的状况下阅读。
第一阅读可以是一件多少主动的事。
第二要指出的是,阅读越主动,效果越好。
听众或读者被当作是一种沟通接收器,“接受”对方很卖力地在“给予”、“发送”的讯息。这种假设的谬误,在认为这种“接收”类同于被打了一拳,或得到一项遗产,或法院的判决。
作者与读者之间的关系像棒球运动中的投手和捕手一样。写作与阅读的东西就像那只球一样,是被主动、有活力的双方所共有的,是由一方开始,另一方终结的。
捕手的艺术就在能接住任何球的技巧——快速球、曲线球、变化球、慢速球等等。同样地,阅读的艺术也在尽可能掌握住每一种讯息的技巧。
作者就很像是一位投手。有些作者完全知道如何“控球”:他们完全知道自己要传达的是什么,也精准正确地传达出去了。
阅读的目标:为获得资讯而读,以及为求得理解而读
真正地在阅读:没有任何外力的帮助,你就是要读这本书。你什么都没有,只凭着内心的力量,玩味着眼前的字句,慢慢地提升自己,从只有模糊的概念到更清楚地理解为止。
阅读艺术:这是一个凭借着头脑运作,除了玩味读物中的一些字句之外,不假任何外助,以一己之力来提升自我的过程。
你的头脑会从粗浅的了解推进到深入的理解。而会产生这种结果的运作技巧,就是由许多不同活动所组合成的阅读的艺术。
为获得资讯而阅读,与为增进理解而阅读,其间的差异不能以道里计。
“学习”指的是理解更多的事情,而不是记住更多的资讯——和你已经知道的资讯在同一水平的资讯。
两种状况:
第一是一开始时不相等的理解程度。在对一本书的理解力上,作者一定要比读者来得“高杆”,写书时一定要用可读的形式来传达他有而读者所无的洞见。
其次,阅读的人一定要把不相等的理解力克服到一定程度之内,虽然不能说全盘了解,但总是要达到与作者相当的程度。一旦达到相同的理解程度,就完成了清楚的沟通。
这两种情况是为了增进理解而阅读
简单来说,我们只能从比我们“更高杆”的人身上学习。
一定要知道他们是谁,如何跟他们学习。
阅读就是学习:指导型的学习,以及自我发现型的学习之间的差异
吸收资讯是一种学习,同样地,对你以前不了解的事开始理解了,也是一种学习。但是在这两种学习当中,却有很重要的差异。
阅读时,要能被启发,除了知道作者所说的话之外,还要明白他的意思,懂得他为什么会这么说。
蒙田说:“初学者的无知在于未学,而学者的无知在于学后。”第一种的无知是连字母都没学过,当然无法阅读。第二种的无知却是读错了许多书。
在教育史上,人们总是将经由指导的学习,与自我发现的学习区别出来。
自我发现的学习方式就是没有老师指导的方式,而被引导的学习就是要旁人的帮助。
任何学习都不该没有活力,就像任何阅读都不该死气沉沉。
指导型的学习与自我发现型的学习之间的差异——或是我们宁可说是在辅助型,及非辅助型的自我发现学习之间的差异——一个最基本的不同点就在学习者所使用的教材上。
在阅读与倾听时我们必须要思考,就像我们在研究时一定要思考。
思考只是主动阅读的一部分。一个人还必须运用他的感觉与想象力。一个人必须观察,记忆,在看不到的地方运用想象力。
阅读的艺术包括了所有非辅助型自我发现学习的技巧:敏锐的观察、灵敏可靠的记忆、想象的空间,再者当然就是训练有素的分析、省思能力。这么说的理由在于:阅读也就是一种发现——虽然那是经过帮助,而不是未经帮助的一个过程。
2、老师的出席与缺席
一路谈来,我们似乎把阅读与倾听都当作是向老师学习的方式。
其区别是倾听是从一位出现在你眼前的老师学习——一位活生生的老师——而阅读却是跟一位缺席的老师学习。
如果一本书就是你的老师的话,你就得一切靠自己了。
第二章、阅读的层次
阅读的规则是:努力越多,效果越好。
我们大多数人在阅读时,都经常是没有人在旁边帮助的。阅读,就像是非辅助型的自我发现学习,是跟着一位缺席的老师在学习。
一共有四种层次的阅读。我们称之为层次,而不称为种类的原因是,严格来说,种类是样样都不相同的,而层次却是再高的层次也包含了较低层次的特性。
第一层次的阅读:基础阅读(elementary reading)。
在这个层次的阅读中,要问读者的问题是:“这个句子在说什么?”
第二个层次的阅读:检视阅读(inspectional reading)。
在这个阅读层次,注重时间,学生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一项阅读的功课。
在一定的时间之内,抓出一本书的重点——通常是很短,而且总是(就定义上说)过短,很难掌握一本书所有重点。
这个层次要问的典型问题就是:“这本书在谈什么?”
第三种层次的阅读:分析阅读(analytical reading)。
分析阅读就是全盘的阅读、完整的阅读,或是说优质的阅读——你能做到的最好的阅读方式。
弗兰西斯·培根曾经说过:“有些书可以浅尝即止,有些书是要生吞活剥,只有少数的书是要咀嚼与消化的。”分析阅读就是要咀嚼与消化一本书。
第四种,也是最高层次的阅读:主题阅读(syntopical reading)。
在做主题阅读时,阅读者会读很多书,而不是一本书,并列举出这些书之间相关之处,提出一个所有的书都谈到的主题。
主题阅读涉及的远不止此。借助他所阅读的书籍,主题阅读者要能够架构出一个可能在哪一本书里都没提过的主题分析。因此,很显然的,主题阅读是最主动、也最花力气的一种阅读。
第三章、阅读的第一个层次:基础阅读
1、学习阅读的阶段
在儿童具备纯熟的阅读能力之前,至少会经历大约四个截然不同的阶段。
第一个阶段被称为“阅读准备阶段”(reading readiness)。
这一阶段从出生开始,直到六七岁为止。
阅读准备阶段包括了几种不同的学习阅读的准备工作:身体、智力、语言、个人
阅读准备的总体是否成熟,要由测验来评定,最重要的是要记得,三级跳的做法通常会造成失败。一个孩子如果还没准备好就要教他阅读,他可能会不喜欢这样的学习经验,以后的学校教育甚至成人阶段都会受到影响。
在第二个阶段,孩子会学习读一些简单的读物。
第三个阶段的特征是快速建立字汇的能力。
所用的方法是从上下文所提供的线索,“揭发”不熟悉的字眼。
第四个阶段的特征是精练与增进前面所学的技巧。
这是阅读的成熟阶段,应该是一个青少年就该达到的境界,也是终其一生都该持续下去的。
但是对许多父母与教育者来说,显然孩子们并没有达到这样的目标。失败的原因很多,但是其中有一个失败的原因却不常被注意到。过分强调阅读的准备阶段,过分注重教导孩子初步阅读的方法,往往意味着其他更高层次的阅读可能遭到忽视。
2、阅读的阶段与层次
除非一个人能阅读,否则没有人能从一本教他如何如何的书中学到东西。特别就一本教人如何阅读的书来说,它的读者必须有某种程度的阅读能力才行。
3、更高层次的阅读与高等教育
一个人文素养优良的高中,就算什么也没做,也该培养出能达到分析阅读的读者。一个优秀的大学,就算什么也没贡献,也该培育出能进行主题阅读的读者。
4、阅读与民主教育的理念
历史一直强调,无限制的受教育机会是一个社会能提供给人民最有价值的服务——或说得正确一点,只有当一个人的自我期许,能力与需要受限制时,教育机会才会受到限制。
第四章、阅读的第二个层次:检视阅读
检视阅读,才算是真正进入阅读的层次。
除非你能精通基础阅读,否则你没法进入检视阅读的层次。
你在阅读一位作者的作品时要相当顺手,用不着停下来检查许多生字的意思,也不会被文法或文章结构阻碍住。
检视阅读一共有两种。
1、检视阅读一:有系统的略读或粗读
一定要做的就是“略读”(skim)整本书,或是有人说成是粗读(pre-read)一样。略读或粗读是检视阅读的第一个子层次。
你脑中的目标是要发现这本书值不值得多花时间仔细阅读。其次,就算你决定了不再多花时间仔细阅读这本书,略读也能告诉你许多跟这本书有关的事。
略读的方法:
(1)先看书名页,然后如果有序就先看序。
(2)研究目录页
(3)如果书中附有索引,也要检阅一下
(4)如果那是本包着书衣的新书,不妨读一下出版者的介绍
(5)从你对一本书的目录很概略,甚至有点模糊的印象当中,开始挑几个看来跟主题息息相关的篇章来看。
(6)最后一步,把书打开来,东翻翻西翻翻,念个一两段,有时候连续读几页,但不要太多。
可以把自己想成是一个侦探,在找寻一本书的主题或思想的线索。随时保持敏感,就很容易让一切状况清楚。
2、检视阅读二:粗浅的阅读
面对一本难得书,找对正确的方向就可以读下去,怎么找正确的方向呢?答案是一个很重要又有帮助的阅读规则,但却经常被忽略。这个规则很简单:头一次面对一本难读的书的时候,从头到尾先读完一遍,碰到不懂的地方不要停下来查询或思索。
只注意你能理解的部分,不要为一些没法立即了解的东西而停顿。不要被一个看不懂的章节、注解、评论或参考资料阻挠或泄气。
在读第二遍的时候,你对那个地方的了解可能会多一些,但是在那之前,你必须至少将这本书先从头到尾读一遍才行。
3、阅读的速度
检视阅读的两个方式都需要快速地阅读。
有很多东西根本不值得我们花那么多时间来读。如果我们不能读快一点,简直就是在浪费时间。
许多书其实是连略读都不值得的,另外一些书只需要快速读过就行了。有少数的书需要用某种速度,通常是相当慢的速度,才能完全理解。
要了解一本难读的书,其间的障碍,非一般所谓生理或心理障碍所能比拟甚或涵盖。会有这些障碍,主要是因为阅读者在面对一本困难——值得读——的书时,完全不知道如何是好。
所谓阅读速度,理想上来说,不只是要能读得快,还要能用不同的速度来阅读——要知道什么时候用什么样的速度是恰当的。
4、逗留与倒退
速读的课程让我们有了一个最重大的发现:许多人会从最初学会阅读之后,多年一直使用“半出声”(sub-vocalize)的方式来阅读。
此外,拍摄下来的眼睛在活动时的影片,显示年轻或未受过训练的阅读者,在阅读一行字的时候会在五六个地方发生“逗留”(fixate)现象。
更糟的是,这些不熟练的阅读者在每看过两三行之后,眼睛就自然地“倒退”(regress)到原点——也就是说,他们又会倒退到先前读过的句子与那一行去了。
我们的头脑跟眼睛不一样,并不需要一次只“读”一个字或一个句子。我们的头脑是个惊人的工具,可以在“一瞥”之间掌握住一个句子或段落——只要眼睛能提供足够的资讯。
可以利用双手训练自己的眼睛,跟着章节段落移动得越来越快。你可以自己做这样的训练:将大拇指与食指、中指合并在一起,用这个“指针”顺着一行一行的字移动下去,速度要比你眼睛感觉的还要快一点。强迫自己的眼睛跟着手部的动作移动。一旦你的眼睛能跟着手移动时,你就能读到那些字句了。继续练习下去,继续增快手的动作,等到你发觉以前,你的速度已经可以比以前快两三倍了。
5、理解的问题
没有一种速读课程不是声明在阅读速度加快时,理解力也同时增进。
这里所谓的理解力是超越基础阅读层次以上的理解力,也是造成问题的根源。
6、检视阅读的摘要
阅读的速度并非只有单一的一种,重点在如何读出不同的速度感,知道在阅读某种读物时该用什么样的速度。
在阅读一本书的时候,慢不该慢到不值得,快不该快到有损于满足与理解。
第五章、如何做一个自我要求的读者
主动的阅读基础:一个阅读者要提出的四个基本问题
你在阅读时要提出问题来—在阅读的过程中,你自己必须尝试去回答的问题。
关于一本书,你一定要提出四个主要的问题。
(1)整体来说,这本书到底在谈些什么?
(2)作者细部说了什么,怎么说的?
(3)这本书说得有道理吗?是全部有道理,还是部分有道理?
(4)这本书跟你有什么关系?
任何一种超越基础阅读的阅读层次,核心就在你要努力提出问题(然后尽尽可能地找出答案)。这是绝不可或忘的原则。
在阅读过程中,你要记得去提出这些问题。要养成这样的习惯,才能成为一个有自我要求的阅读者。
人们在读一本好书的时候会打瞌睡,并不是他们不想努力,而是因为他们不知道要如何努力。
1、如何让一本书真正属于你自己
仅仅提出问题还不够。你还要试着去回答问题。
要真正完全拥有一本书,必须把这本书变成你自己的一部分才行,而要让你成为书的一部分最好的方法——书成为你的一部分和你成为书的一部分是同一件事——就是要去写下来。
在书上做笔记是不可或缺的事?
第一,那会让你保持清醒——不只是不昏睡,还是非常清醒。
第二,阅读,如果是主动的,就是一种思考,而思考倾向于用语言表达出来——不管是用讲的还是写的。
第三,将你的感想写下来,能帮助你记住作者的思想。
阅读一本书应该像是你与作者之间的对话。
做笔记以下是几个可以采用的方法:
(1)画底线
(2)在画底线处的栏外再加画一道线
(3)在空白处做星号或其他符号
(4)在空白处编号
(5)在空白处记下其他的页码
(6)将关键字或句子圈出来
(7)在书页的空白处做笔记
2、三种做笔记的方法
在检视阅读中,要回答的问题是:
第一,这是什么样的一本书?
第二,整本书在谈的是什么?
第三,作者是借着怎样的整体架构,来发展他的观点或陈述他对这个主题的理解?
这些笔记主要的重点是全书的架构,而不是内容——至少不是细节。因此我们称这样的笔记为结构笔记(structural note-making)。
概念笔记(conceptual note-making)
针对一场讨论情境的笔记——这场讨论是由许多作者所共同参与的,而且他们可能根本没有觉察自己的参与。
3、培养阅读的习惯
要养成习惯,除了不断地运作练习之外,别无他法。
4、由许多规则中养成一个习惯
一个人只要学习过一种复杂的技巧,就会知道要学习一项新技巧,一开始的复杂过程是不足为惧的。也知道他用不着担心这些个别的行动,因为只有当他精通这些个别的行动时,才能完成一个整体的行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