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家长可能都有这种情况
每天工作忙得焦头烂额
回到家还得继续与孩子斗智斗勇
有时甚至无从下手,
大喊打骂无效时
就想着把孩子塞回肚子算了
其实管教孩子的问题,
都可以通过掌握育儿知识来解决
下面10 招让你不打不骂不惩罚
轻松完胜熊孩子
第一招:理解万岁
我们时常不拿孩子的情绪当回事。玩具坏了,哭个没完,就觉得他是小题大做。“不就是玩具坏了,买个新的不就完了。”结果孩子索性放声大哭,赖在地上不肯起来。
这时候你只要去理解孩子,就能帮他平静下来。
“玩具坏了,宝宝伤心了,是不是?”先解决情绪,再解决问题。
成人和孩子一样,都希望获得他人的理解,有所不同的是:成人的表达能力、理解能力和承受能力更强些。孩子需要明确的知道你理解他了,他才可能会配合你。
第二招:转移大法
小朋友都很固执。在超市看见好吃的,攥在手里说什么也不放。这时与其和宝宝对着干,
不如使出“转移大法”——转移宝宝的注意力。这个方法若想效果好,戏一定要演足。
装作很惊讶的样子,指向另一边的货架,“咦,宝宝快看,这是什么呀?!”等宝宝的注意力被吸引过来,再不动声色地拿走他手上的零食,是不是容易多了?
第三招:就事论事
宝宝表现不好,我们很容易脱口而出,“怎么这么不听话,你这个坏孩子。”
孩子被贴上标签后,会自我认同“我是个坏孩子”,这会使她“坏行为” 得更心安理得。
我们应该把关注点放在解决问题上。指出错误行为,并告诉他正确的做法。“打人是不对的。生气的时候我们可以告诉对方,我生气了。”这才是对宝宝真正有帮助的做法。
第四招:指派任务
妈妈在厨房忙着准备晚餐,可宝宝总是跑来捣乱?遇到这种情况,希望孩子乖乖听话,不打扰你,那就给他分配点工作吧。
“宝宝,帮妈妈把筷子放到桌上去。”“宝宝,帮妈妈把沙拉搅拌一下。”
不仅能让宝宝有事可干,没空捣乱,还能让他刷一把存在感。
感觉自己棒棒哒~
第五招:给宝宝出选择题
多给孩子出选择题而不是命令,能让孩子觉得自己被尊重了。
“宝宝,我们来穿衣服吧。”“不要!”有时宝宝的不配合,是因为他想自己说了算。那就满足他,给他点小权利呗。忽略他的“不要”,给他出道选择题。
选项你来定,决定他来做。“你想穿这件黄色的衣服,还是这件红色的衣服?”小朋友很容易被绕进这样的选择里。而且自己选的衣服,说什么也得穿完。
第六招:用行动说话
管教的正确含义是“教”(读一声)。如果你只是通过惩罚来管教孩子的话,你会失去大量的给予孩子正确引导的机会。
有时宝宝调皮,是想吸引大人的注意。如果我们情绪激动,大声责备宝宝,
反而会正中他们下怀。比如宝宝不好好吃饭,把食物丢到地上,你只需要平静地告诉他,
“食物是用来吃的,不是玩的。如果你再把食物丢到地上,妈妈就把盘子收走咯。”
要是宝宝继续顽皮,就直接采取行动,说到做到。几次下来,宝宝就明白妈妈是认真的了。
对于小孩子来说,行动经常比语言更有效。
第七招:反话正说
国际著名亲子沟通专家阿黛尔·法伯和伊莱恩·玛兹丽施曾在他们的书《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中明确的指出:孩子不听话,其实是身为父母的我们不会说话。
比如:我们总是习惯对宝宝说,“不许吃零食!”“不许看电视!”“不许……”
与其说“不许”,不如直接告诉宝宝,你希望他怎么做。“宝宝,我们让电视休息一下,来和妈妈一起搭积木吧。”
这样以来,孩子从父母那里感受到的便不再是批评或苛责,而是父母对自己的信任和爱,如此以来,孩子便会很乐意至极地配合我们。
第八招:陪孩子一起
大人总是习惯用命令的语气“指挥”宝宝,“怎么把玩具丢得满地都是,快点收起来!”
讲真,被指挥的感觉总是不太好的。宝宝越大,越容易有抵触情绪。不如把主语换成我们。“我们一起把玩具送回吧。”和宝宝坐在一起,而不是高高在上,是不是感觉亲切多了?
第八招:立规矩
例如,孩子放学回家一般不会立即开始写作业,总是磨磨蹭蹭,想看会儿动画片、玩会儿游戏、吃点儿东西……
这时,父母就要引导孩子认识到家庭作业的重要性,让他自己决定需要花多少时间来完成作业、什么时间写作业最合适。
当他确定之后,父母就可以和他一起制定规矩:看电视不能超过一个小时,而且必须先完成作业。我只能在七点到八点之间帮你解决作业中的问题,其他时间一律自己解决。
当孩子理解了制定规矩的必要性,明确了自己的责任,并参与了规矩的制定,他们会更乐意遵守规矩。
第十招:发现优点
总是觉得孩子不听话?那是因为你把注意力都放在找错上了。每次想要批评孩子前,先找个优点夸夸他。
比如宝宝不小心把碗打翻了,食物洒了一地。你可以说,“宝宝今天吃饭很认真呢,要是下次再小心一点,不弄洒食物,那就更好了。”听到妈妈的夸奖,宝宝下次一定会努力做得更好。
所以,作为父母应该多夸夸孩子。正如罗森塔尔效应:赞美、信任和期待具有一种能量,它能改变人的行为。
当一个人获得另一个人的信任、赞美时,他便感觉获得了社会支持,从而增强了自我价值,变得自信、自尊,获得一种积极向上的动力,并尽力达到对方的期待,以避免对方失望,从而维持这种社会支持的连续性。(想获取更多育儿资讯,关注公众号:智斗熊孩子,教你搞定熊孩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