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慕云
五色毫何在?呻吟日已长。
民生无视久,岂敢笑江郎!
![](https://img.haomeiwen.com/i29503966/1010da6fe8b5e57c.jpg)
二零一一年十一月十八日于长沙
孔子说:“不学《诗》,无以言。”
孔夫子的意思是:不学习《诗经》,就无法参与君子间的各种交往,就不能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先秦时期,《诗经》象征着一个人的社会身份与文化修养;随着历史的发展,诗歌逐渐与时代、文化、政策紧密结合起来,不仅是抒情言志的工具,更一度成为仕进的敲门砖。
西汉时,“登高能作赋”,便可以担任大夫;自隋唐开始,干脆以诗赋取士。
诗歌也是娱乐、艺术的载体。她在最开始的时候,本来就是可以唱的,和音乐密不可分;她可以和绘画结合,名士们画的画,若不题首诗,总觉得少了点什么;她不仅可以印到杯碗上面作装饰,还可以截取一两句雕刻在门柱上作对联。
诗词还是交际工具,文人、官员之间吟上一两句,唱和上一两首,格调就上去了,酒也好喝了,交情自然也就深了。
由于诗词在古代可以兑换成仕途筹码和生活资料,具有精神层面和现实层面的双重重要性,所以她至关重要,甚至可以说是士人们文化生活的全部。
近代以降,虽然在经历过新文化运动的冲击后,紧接着又是十年浩劫的洗礼,传统文化一度出现了断层的危机,但只需要一点点雨露滋润,诗歌便立刻展现出了勃勃的生机,北岛、顾城、汪国真、席慕蓉、海子的火爆便是明证。
九十年代,物质文明的发展把精神文明的建设远远甩在了后面,虽然诗歌的现实价值基本为零,仅仅只是保留了传统文化继承者们精神层面的需求,但热爱诗歌的国人依旧不在少数。
只是当代所有的诗人都不能再自命清高、自我陶醉、自娱自乐了,而应该认识到:一种艺术形式要有生命力,必须得有群众基础;而有群众基础的艺术,一般也都能获得辉煌的发展。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