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禧攻略》里的万紫千红,是什么来头?
去年大热的《延禧攻略》第32集中,高贵妃为讨好皇上,给皇太后准备一份特殊的寿礼,叫做“万紫千红”,令龙颜大悦。在剧中,身怀绝技的师傅们奋力熬煮铁水,向天空抛洒出绚烂夺目的火树银花。
娴妃亦在一旁念了李白的《秋浦歌十七首》: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正恰如其分地刻画了冶炼时的震撼场面,同万紫千红相得益彰。
古老的智慧之花
这万紫千红的绝技,今天依然低调的存在于世 —— 正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打树花,是流传于豫晋地区民间传统的社火,最早可以追朔到春秋战国时期,鼎盛于明清,如今却濒临失传。
其中,河北蔚县暖泉镇的打树花,在历史上最为有名。
英国BBC拍摄的《中国新年:全球最大盛典》这部纪录片中,就收录了河北蔚县当地这项流传了500多年的“打树花”民俗。
据说当年张家口蔚县暖泉镇有好多铁匠作坊,每逢年节,富人们燃放烟花庆祝,铁匠们也同样渴望着热闹喜庆,但铁匠买不起烟花,他们从打铁时四溅的火花中得到灵感,用熔化的铁水泼洒到古城墙上,迸溅形成万朵火花,因犹如枝繁叶茂的树冠而称之为“树花”,其壮观程度不亚于燃放烟花。
这种特别的"烟花"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普通老百姓,其热闹喜庆的氛围绝不输给拥有烟花的富人们,因此便有了每逢过年"富人放烟花,穷人打树花"的民俗。
每逢打树花的日子,村民要提前两小时用土制炼铁炉将一千余斤生铁和部分铜、铝熔化烧制成铁水,待其他社火节目结束后,打树花将小镇又一次推向狂欢高潮。后来,暖泉镇每逢元宵佳节期间打树花的习俗一直延续至今。
北宫堡古城墙上的斑斑铁锈迹,是“打树花”存在过的古老印记。
1600℃之下,用生命在表演的惊世绝技
在打树花之前,匠人们会在铁炉之前祭拜火神,匠人们在高大的火炉前膜拜,用富有节奏的舞步,祈祷平安和顺。
匠人立在城墙前,反穿一件防火的羊毛袄,头戴湿透的草帽,舀上一勺铁水,或挥向空中,或掷于城墙。
极热遇冷,铁水受激,一朵朵大小不一的耀眼火花噼里啪啦地炸裂开来。
匠人将铁水泼洒得越高,节奏越快,火花就开得越密。既似漫天繁星坠世的末日奇景,又有挥洒泼墨般的写意豪情。
而人们,就得以在这绚烂壮美的“火树银花”中,虔诚祈祷,寄托祝愿。
濒临失传的民俗绝唱
打树花作为一项古老年俗,对匠人的腿力、臂力和挥洒技艺都有很高的要求,更是需要具有极大的勇气和智慧去驾驭和传承,因此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
表演从准备工作开始,就需要一丝不苟。
柳树根做的勺子必须先在水里浸泡几天,取出后涂上独家秘制的防火涂料。然后再用慢火把表面烘干,这样勺子才不至于被铁水烧毁,而且勺把儿也不会太热。尽管如此,勺子的生命也并不长久,通常一场表演就要报废掉12把柳木勺。
匠人身穿羊皮袄、头戴斗笠,这一身装束,本就是防烫的。尽管处处提防,一场表演下来,表演的匠人多多少少还是会被溅落的火星儿烫着。
最危险的是方向的掌握,稍有不慎或用劲儿不对,将铁水反方向泼去或跌落,那就十分危险了。
匠人的手背上总是布满了旧疤痕和新烫的水泡--匠人把危险留给了自己,把美丽献给了人们。因此有人说,这是“勇敢者的游戏”。只有不惧灼烫的火星,不畏烧伤的痛楚,才能打出震撼炫目的铁花。
在这个黄沙漫天的塞外小镇上,打树花这项从明代开始代代相传的民间绝技,在文革“破四旧”时曾一度被禁止。恢复表演,是在粉碎四人帮以后了。据当地老人回忆,当时在北关堡村能够表演“打树花”的就有十多个人,而现在仅仅有四个人。
BBC《中国新年:全球最大盛典》纪录片中表演“打树花”的匠人薛师傅是“打树花”技艺第14代传人,已经打了30多年“树花”。
他在纪录片中提到,“打树花”很辛苦,也很危险。现在的年轻人一看到打花匠人的满身伤痕,就打了退堂鼓,传承成了一个大问题。打树花这项古老技艺,面临着失传。
这些精彩绝伦的传统技艺,在若干年后,恐怕只能存在于遥远的记忆中了。也愿古老的非遗民俗长存有光愿不舍不弃的匠人岁岁常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