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素质教育的“终局思维”

素质教育的“终局思维”

作者: 心循自在 | 来源:发表于2018-03-14 18:07 被阅读0次

    如果说近几年人们的心思都花在哪儿?那对子女的素质教育应该算一份子。从父母的焦虑,到孩子的压力,至教育将如何影响孩子未来的种种假想,作为旁观者(总以孩子还小为借口不愿直面这个复杂的问题)我几乎要冒冷汗了。幼儿园加一周五次兴趣班到小学每晚写到10点的作业,孩子承担的到底是未来的责任还是当下学校的竞争?是兴趣班的盈利还是父母的焦虑?我只知道,未被裹挟其中的寥寥无几。

    所幸,最近在各个渠道看到的教育相关的信息中,出现了为破局而思考的人。这令人欣慰的想法不是我原创的,但我愿意为其献力,为其传播。希望我们做父母的在教育孩子热情不减的同时,更有方向,更少盲目,启动“终局模式”。

  让我们先来回答一个问题,如果孩子的人生中总会有父母不在的那些年,那他/她最应该具备的能力是什么?绘画?背诗?弹琴?应试?还是自我可持续发展,不断学习不断进步的能力?我猜是后者,因他们终将独自面对生活,面对困难,面对我们想象不到的未来世界。

    做哪些事情可以让我们的孩子能更早的具备这些能力?

    这其实是个非常综合的问题,虽然读书,绘画,弹琴,上课不一定行,但有人确实从中获得了不断自我成长所需要的自律,自信,思考力,甚至决策力。所以说,什么都不做肯定不行,没有实践就没有真知。但在大家都做的过程中,那些更关注孩子在过程中习得这些重要能力,而非某项具体技能的父母们,无疑让他们的孩子赢得了先机。因为这些父母是以孩子的一生来衡量什么最重要,而非眼下。他们盯的是终局而不是自己在世的这些年。

    如果更具体一点的话,眼下我们做父母的要做什么,孩子又要做什么呢?也许你应该考虑运动习惯,阅读习惯,独立解决问题的习惯,正向思维习惯,学习探索的习惯,并保护好孩子天生的好奇心等等。没错,你看到我把能力换成了“习惯”。习惯是比一切毅力、动力好用的东西,而孩子的习惯比成人更容易塑造。

  比如,思考力。可以取一个角度,从思维习惯来看。拿行为模式已经相对固化的成年人来说,思维方式可能会有明显差异。当我们遇到一个问题,第一个念头是:  这不关我的事! 还是: 这事该怎么解决?结果会大不同。如果我们有主动解决问题的习惯,不止问题会少,那些令人厌恶的纠结,压力也都迎刃而解。你也许不知道,让我们产生疲惫的不是做不完的事,解决不完的问题,而是不愿面对问题的抗拒心理引发的肌肉紧张。做同样的事,合作者不同或角度不同,甚至紧急程度不同,疲惫感都是不一样的。

    当孩子面对问题,用引导思考,鼓励孩子自己解决代替殷勤的帮忙。

“想想看,这个问题能怎么解决?”
“再想想看,还能怎么解决?”

    如果能帮孩子形成这样的正向思维习惯,他将受益无穷。

      如果你还在每天疲于奔命,拖着孩子从学校到兴趣班再到学校,如果你还在与别人暗暗较量谁的孩子写字好谁的孩子背单词多,请静下来想想,孩子有限的精力下最应该做什么,才能让她在未来潇洒自信,内心充实而快乐。

相关文章

  • 素质教育的“终局思维”

    如果说近几年人们的心思都花在哪儿?那对子女的素质教育应该算一份子。从父母的焦虑,到孩子的压力,至教育将如何影响...

  • 2018-03-26

    终局思维

  • 知识就是力量

    终局思维

  • 终局思维

    2018年11月3日 星期六 天气晴 欢迎来到老道说道。 终局思维,什么才是终局思维,为什么要有终局思维,这么做对...

  • 选择实在太过重要,所以人生难免纠结

    【终局思维】 首先,也是第一次知道【终局思维】这个名词的,在听书的过程一下子冲击到我的好奇心,终局思维来自曾鸣教授...

  • 成为更优秀的自己

    终局思维:能看多远决定能走多远 我们思考任何一个问题,要有终局思维,如果你看不到终局,就没有正确的战略。如果我们具...

  • 终局思维

    引子:做事要有终局思维,做人一样要有终局思维。因为:凡事在主体灭亡后,就是事物的终结。 关于生存:个人形象:乐观,...

  • 终局思维

    自从“001知识发布会”过后,罗胖在最后的那段演讲“向终身学习者致敬”,就一直回荡在我的脑海里。听了好多遍,最后被...

  • 终局思维

  • 终局思维

    你好,我是老道。 我们来想象一个场景,几十年后,你变成了一个白发苍苍的老人,即将走到人生的终点。当你回顾自己这一生...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素质教育的“终局思维”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sqqq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