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管子》学习第52天《七法 第六》第2段

《管子》学习第52天《七法 第六》第2段

作者: 流水王丽霞 | 来源:发表于2023-11-21 08:34 被阅读0次

《管子》学习第52天《七法  第六》第2段

原文阅读

        则、象、法、化、决塞、心术、计数。根天地之气,寒暑之和,水土之性,人民、鸟兽、草木之生,物虽不甚多,皆均有焉,而未尝变也,谓之则。义也、名也、时也、似也、类也、比也、状也,谓之象。尺寸也、绳墨也、规矩也、衡石也、斗斛也、角量也,谓之法。渐也、顺也、靡也、久也、服也、习也,谓之化。予夺也、险易也、利害也、难易也、开闭也、杀生也,谓之决塞。实也、诚也、厚也、施也、度也、恕也,谓之心术。刚柔也、轻重也、大小也、实虚也、远近也、多少也,谓之计数。

字词注释

[1]则:法则,规律。象:现象,表现。法:标准,规范法度。化:教化,变化。决塞:疏通或堵塞,开导或禁止,引申为对事物的判别、权衡。心术:心理活动,心意的动向,意向性质。一说谓思想品行。计数:计算方法,运筹谋划。

[2]根:探求,追究。气:元气。此处指构成宇宙万物的本源。

[3]寒暑之和:寒暑的协调运转。和,调和。交替往来,协调并存。

[4]不甚多:一说“不”字当删。

[5]均有:都拥有,共同拥有。

[6]义:同“仪”。仪态,外表。名:名称。时:时间。似:相似。类:类别。比:次序,并列。

[7]绳墨:工匠取直用的绳和墨斗。衡石:称量轻重的工具。此处泛指衡器。衡,秤。石,重量单位,古时一百二十市斤为一石。斗斛(hú):斗与斛,两种量器。此处泛指各种量器。角量:疑指平斗斛的用具。角,同“斠(jiào)”。《说文》:“斠,平斗斛量也。”指量谷米时用来刮平斗斛的用具。

[8]渐:慢慢变化。顺:顺应,随顺。即随顺不逆,顺服。靡:与“渐”意思相近,缓慢积累,渐渐引起变化。久:持久。服:使之适应、习惯。习:养成习惯。

[9]险易:危险与平易,险阻与平坦。杀生:杀死与使生。

[10]厚:宽厚。施:博施,施舍。度:度量,容人之度,大度。恕:宽恕,忍让。

[11]计数:指辨别、计算。刚与柔、轻与重、大与小、实与虚、远与近、多与少,此十二项筹划之策需辨别计算方能运用。

【译文】

        七法就是:寻求规律、了解现象、掌握标准、施行教化、善于权衡、把握思想和精于运算。天地万物的元气,寒来暑往的协调以及水土的性质,人类、鸟兽、草木的生长繁衍,事物虽然不多,却都秉有元气、寒暑和水土的品性,形成各自的内在规则,这就叫作规律。事物的外部形态、名称、存在的年代时间、彼此间的相似、类属、先后关系以及所处的状态等等,叫作象状。度量衡中的尺寸、绳墨、规矩、衡石、斗斛、角量等等,叫作标准。使百姓性情人格上有所渐进、随顺温和、慢慢浸润、持久培育、互相适应、养成习惯等等,叫作教化。斟酌使用权力上的给予与剥夺、危险与平易、有利与有害、困难与容易、开放与封闭、死亡与生存等等,叫作权衡。培养百姓待人接物上老实本分、忠心诚恳、宽容厚道、博施助人、大度容忍、宽恕谦让等等,叫作心术。辨别运用刚与柔、轻与重、大与小、实与虚、远与近、多与少等计策,叫作筹划。

核心内容解读

      本段开始阐述“七法”的具体内容,“则、象、法、化、决塞、心术、计数”。“则”是指

自然界在其自身运动中的比较确定的规律与特点。《七法》说:“根天地之气,寒暑之和,水土之性,人民鸟兽草木之生物,虽不甚多,皆有均焉,而未尝变也,谓之则。”发现规律、尊重规律、才可能遵循和运用规律治国安民。“象”是事物呈现出来的表象和现象,要观察到现象,才能发现其内在联系。

“法”是标准、规范法度,只有制定相对统一的标准和规范法度,才可能在组织和社会结构中进行交流协商、达成一致共识。“化”是指教化和变化,发现的规律、制定的法规,只有通过各种有效方式教化民众,才可能被广泛接受,在社会中推广和实践。“决塞”是指疏通或堵塞,开导或禁止,引申为对事物的判别、权衡。现实生活中,必然存在各种不确定性、各种利弊冲突,这种情况下,就需要做出相对正确及时的判断和决断。“心术”指各种心理活动和状态、心意的动向,“实也、诚也、厚也、施也、度也、恕也,谓之心术”。《管子》认为,心有实、诚、厚、施、度、恕等功能,这些君主的心理功能有助于治民强国正天下。“计数”是指计算方法,运筹谋划。“刚柔也、轻重也、大小也、实虚也、远近也、多少也”,实现治国安邦平天下的理想总是需要运筹帷幄的、在治国理政的社会现实中时时刻刻都存在各种考量权衡、诸多选择取舍的,善于谋划计算定是必不可少的。本段概括总结了治国治军理政的七法,尽管简略,但不失为精要。

《管子》学习的背景知识

银雀山汉简 《王兵》《管子》的 文献关系(中)

          笔者认为,《管子》虽为杂纂之书,但很多篇章内部结构紧凑,逻辑清晰。行文的结构与逻辑是文章自身就有的证据,从这一点出发就可以看出《王兵》篇抄袭自《管子》诸篇的痕迹,因此笔者不同意银雀山汉墓竹简整理小组的观点。笔者将整理小组提到的论点重新整理出五点,以分别探讨。

第一,整理小组引用日本学者猪饲彦博的观点,认为《参患》全篇论兵,而第一段“凡人主者,猛毅则伐,懦弱则杀”至段尾“故曰猛毅者伐,懦弱者杀也”,“论人主轻诛之失,与下文毫无联系,显然是从别处窜入的”。清代学者张佩纶也曾经提出相似的主张:“自篇首‘凡人主者猛毅则伐’至此(指‘故曰猛毅者伐,懦弱者杀也’),与《法法》篇末‘猛毅之君’一节大同小异。”但是,《法法》一文主要是对君主立法及执法的论述,与《参患》首段在文意上没有递进关系,基本上表达了相同的意思。张固也先生说“治《管》者每好指斥某文乃某篇之错简,十九皆妄语”,笔者深为赞同。仅仅凭“猛毅”与“懦弱”、“轻诛”与“重诛”字面上的相同而认为《参患》首段为错简,这是不足为据的。再者,从《参患》全文来看,也不乏相互照应之处,第一段讲人主轻诛重诛之失,第二、三段讲如何用兵,其中第二段有一句话非常值得注意:“故诛暴国必以兵,禁辟民必以刑。”这句话实点出了第一段与后面两段的关系,即明主必先以刑禁辟民,然后以兵诛暴国,第一段是后面两段的基础和前提。所谓“参患”,内有轻诛重诛之患;外有战胜战败之患。梅士享曰:“盖战而胜,则除患于他国。战而不胜,则患中于吾身,故曰参患,言不可不参详也。”即是此意。综上,笔者认为整理小组在“后记”提出的“这一段论人主轻诛之失,与下文毫无联系”的观点是不成立的。

        第二,“后记”中又提出《七法·为兵之数》“全文强调精制器械,选练战士等事对于战争的重要性”,但文末忽然出现了这样一段话:“成功立事必顺于理义。故不理不胜天下,不义不胜人。故贤知之君必立于胜地,故正天下而莫之敢御也。”

        整理小组认为“这几句论述理义的重要,与上文不协调,大概也是从别处窜入的”,笔者不同意这样的观点。《七法》篇全篇脉络清晰,“七法”指“则、象、法、化、决塞、心术、计数”七法,又分为“四伤”“百匿”“为兵之数”“选阵”四个部分论述,其主旨在一开篇就已经提了出来,即通过“治其民”“强其兵”“胜敌国”,最后达到“正天下”的目的。

        第三,整理小组提到出现在《七法·为兵之数》中的“举之如飞鸟,动之如雷电,发之如风雨”和《七法·选阵》中的“风雨之行”“飞鸟之举”“雷电之战”源自简文《王兵》中的“动如雷电,起如飞鸟,往如风雨”。整理小组认为,《王兵》篇先以雷电、飞鸟、风雨三事为比喻,然后发挥论述,得出结论,文意紧凑,语意连贯。而在《管子》书中,这段文字不但被分割成《七法·为兵之数》和《七法·选阵》中的两部分,“见于《选阵》的这一部分里还夹杂着后人窜入的文字”。

        仅仅因为《七法·为兵之数》和《七法·选阵》中内容有所重合,就说它们都是抄自简文《王兵》篇,这样的说法恐怕是难以成立的。首先,就上文提到的《七法》篇的行文逻辑来看,此处很有可能是对上文的呼应。其次,《管子》一书由刘向编定成书,凡八十六篇,编为八组,各组及各篇章之间有其内在的系统性,张固也先生就认为“管子学派内部确实存在一个兵家的小支派”,《地图》《参患》《制分》三篇是根据《七法》篇“审于地图,谋十官日,量蓄积,齐勇士,遍知天下,审御机数”等句按照原文的顺序铺衍为三篇专论的。再次,《管子》一书虽有内在系统性,但内容驳杂,非一时一人之作,因此也有不少错简重出的地方,单凭此处句意重复这一点,并不能说明两段是拆分自同一个底本。

          整理小组为了论证这一观点,提出了三点“证据”。其一,这段文字除了首尾与《王兵》篇重合之外,文中“有水旱之功”至“去奇说,禁雕俗也”等几句没有在《王兵》篇中出现;其二,《王兵》篇和《七法·为兵之数》列举的都只有风雨、飞鸟、雷电三事;其三,“故攻国救邑”“故所指必听”“制仪法”三句的句法与“不远道里”“不险山河”“独行而无敌”三句句法不一致,而且和“有水旱之功”“有金城之守”“有一体之治”三句在逻辑上的联系十分牵强。

        在《管子》诸篇由《王兵》篇割裂而成的前提下,整理小组对简文《王兵》篇似乎有先入为主的态度。第一、第二点都是因为在简文《王兵》篇中没有出现而否定了《七法》的内容。第三点提到的“故攻国救邑,不恃权与之国”,关于“故”字历来有所争论,王念孙、何如璋等学者都认为“故”是衍字,这样一来就否定了语句之间前后顺承的关系。笔者认为,即使“故”为衍字,《选阵》中文句也是上下顺承而来。

(未完待续)

参考资料

《论银雀山汉简《王兵》篇与《管子》相关篇章的关系——兼辨银雀山汉墓竹简整理小组观点之误》,李秀男,《中国文化论衡(2019年第2期:总第8期)》,张伟 主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0年1月

《管子(全二册)——中华经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译丛书》,李山 轩新丽 译注,中华书局,2019年4月

相关文章

  • 管子.七法

    【原文】 言是而不能立,言非而不能废;有功而不能赏,有罪而不能诛,若是而能治民者,未之有也。是必立,非必废...

  • 同修班《道次第》第六课回顾,第七课梳理

    第六课,学习的是《道次第》“说听轨则”之“闻法规则”的第②、第③部分。 ② 于法及说法者生起承事。 如《地藏经》云...

  • 七绝.江南忆旧

    1,学习绝句56法之第5法,以下图创作七绝一首。 2,题目自拟,韵部自选。 3,第5法:首二句与末二句作今昔之比较...

  • 彭晋辉:程序性知识学习的三个步骤

    日期:2019年1月8日 书籍:学习力 参考:《学习力》第六章第4小节&第七章第1小节 Q1:程序性知识学习的三个...

  • 冯振先生【七言绝句作法举隅】第六法

    第6法: 一、习作 二、第六法内容 上一法亦首二句与末二句作今昔之比较者,故首二句多用“前年”、“昨日”等字,而第...

  • 2018-12-15

    「拆书学习法实战营」便签输出第3期第6天EVAH 「拆书学习法实战营」便签输出第3期第6天 今天有两个拆页,分别来...

  • 管子·法法

    【原文】 不法法,则事毋常;法不法,则令不行。令而不行,则令不法也;法而不行,则修令者不审也;审而不行,则...

  • 殷氏选股法

    一、殷氏选股法第1讲之《理论涨幅》二、殷氏选股法第2讲之《理论跌幅》 # 七不买 三、殷氏选股法第3讲之《天量过不...

  • 九月第一周

    学习:看书经济法到第260页

  • 纯净的焦点课堂

    丽程焦点学习第6期 耳朵雨 坚持分享第215天 20220418 今天的焦点(第六期第六次)课堂高朋满座...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管子》学习第52天《七法 第六》第2段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ssbw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