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早上坐公交,听车上一大叔大聊特聊国家大事,很多观点比较偏激,一口一个我们国家这个不好那个不好,我听着,心里还是听不舒服的,但转念一想,人毕竟有言论自由,况且也没必要跟大叔争个脸红耳赤。之间讲到福利问题,我想起来之前写过一篇讨论福利的文章,稍微改了改,贴起来。
福利国家到底好不好,中国是否是要实行全面的福利制度。这个问题值得思考。
自08年金融危机之后,很多福利国家面临资金短缺,福利供应体系疲软等问题。不少国外学者因此反思:从来都是令发展中国家羡慕的福利制度到底是好或是坏。因为如果资金面临短缺,也就意味着福利的降低甚至是缺失。而其带来的后果是不堪设想的。像瑞典,丹麦等欧洲国家,实现了国民从出生到坟墓整个一生的福利制度,而一旦福利体系遭到破坏,那么可想而知后果将会多严重。
包括法国总统萨科奇在内的很多人士对福利制度并不是很赞同,他们似乎更愿意宣传类似美国一样的自由市场的福利概念。如果把瑞典这些欧洲国家称之为高福利的话,那么显然美国搞的是低福利政策,他更强调自由及市场化。虽然遭受了很大一部分的批评,但确实这一政策给医疗业带来了很多的创新疗法与新型药剂。事实上这也不仅仅造福了美国,更是全世界。所以福利制度并不是完完全全的好亦或是不好。
而针对中国的特殊国情,西方的经验未必都值得借鉴。其根本原因是:在中国,所谓的福利还是负福利。统计数字表明,在一次分配后,我国的各阶层收入差距还不见得有多么地分化,基尼系数相对低一些,而在二次分配后,居民的收入水平明显产生了分化。也就是说,我国目前的福利制度并没有让我国大部分的民众获得好处,反而是肥了那些特权阶层。其实这个现象的产生也并不就是近现代,或者说仅仅是这个阶段,早在杜甫生活的年代就已经很突出了。“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很恰当地说明了这一点。朱门是谁,不是企业家,不是地主,而是那些个一品二品大官员,社会给予他们的一次分配收入显然是不高的,正是二次分配的倾向性和不平等性,导致了这种现象的产生。
当然如果极端的想,我们现在国富了,那么理应该让我们的国民得到分红。不论贫富每人开一张2000的支票。这样做的结果就是基本上没有降低贫富差距。好比每人都得到一分钱一样,对改善自身生活环境并没有太多的用处。
所以在处理我国的福利改革问题上,更需要政府等决策机构三思而后行,切莫照搬西方模式一意孤行。从负福利一跃成为正福利的想法是天马行空的。
当然不否认政府在处理这一问题上所面临的各种压力与问题本身的特殊性。摸着石头过河也未尝不可。
其实最近几年政府在福利分配等工作上做出的决策也是很值得肯定的,诸如取消农民的各种税赋,开展新型合作医疗制度等等方面,获得了很高的评价。然后改革是需要一步一个脚印的,不是说出台了这些政策之后就万事大吉了,怎样延续,怎样在今后的工作上做出进一步的创新,特别是改革到了一定的阶段,面对特权阶层,改革的力度是不是还能一如既往确实值得政府工作者思考。
中国的特殊国情必然决定了中国有别于他国的福利政策。
最后,其实想说,我们生活的这个国家,的确有很多还不敬如人意的地方,但是,这个国家牛逼的地方就在于它一直在进步,在我眼里,这个国家正如刚过18,9岁的青年,会犯错,会有磕磕碰碰,但还是充满希望。最近不少自媒体在谈“阶层固化”,但我们国家其实正处在阶层流动还算通畅的状态,努力也许不会让你成为下一个王健林,但中产应该也没那么难。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