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上次写东西到现在快两个月了,中间不止一次有提笔的渴望,因为很想与远方的和潜在的朋友交流,只是感到生活多么琐碎、头脑又多么糊涂,无从下笔。今天终于又开始,是看了鲁迅先生的文章,感到永恒的孤独和温暖、残酷与美好,我也想呐喊。只是在昏暗安静的工作室,大家都凝视着屏幕,看着文献或电影,谁会听呢?鲁迅先生曾在静静的钟楼上写字,一个人都在寝室温暖的钨丝灯下默默的写一些心声也是不错的。
然而鲁迅阅尽人事,才有叙事丰富、情感深切的文章,我又能作出什么来呢?那时有文学青年、革命青年,刘和珍、柔石、白莽,等等,等等。他们听大师讲课,写滴血的文章,办刊物,向政府请愿,革命。羡慕之余有许多的惭愧和困惑,什么样的生活有意义呢,现在这样的热血青年去哪了?或许一直都有的,只是我不认识罢了。我只是很遗憾,为什么自己不能走这样的路。
我常常听XX教授两眼放光的说汽车产业形势一片大好;听说XX教授以前在XX企业当过老总,入了X国国籍,买了X栋别墅;听闻X师兄年薪X万,在XX地买了房;今天又被X老师叫去谈如何修改改了n遍的论文。当然这并非生活的全部,而且这些懂得多也没有坏处,只是和前辈比起来不那么轰轰烈而已。既然不能脱离当下的生活,那就立足于生活好了,省得去折腾如生锈的锁一般难打开的想象力。
现在不用所谓的护眼灯,复用原始的白炽灯台灯了。光是带点黄的,而且暖暖的。若干年前小学初中,便是在这种灯下做作业看书画画,那真是求知的美好时光。灯光所照亮的地方便是小小的精神园地。现在在这样的灯光下抱着一本教科书学习仍然有美好的感觉。
今天怎么过的?上午上课,下午写论文。上午那课,名字太长记不住,只记得老师放了一段纪录片,讲建国后轰轰烈烈的大建设,北京十大建筑、大庆油田、屯边开垦、劳模优秀事迹等,引用了许多当时的影像,老百姓洋溢着幸福的笑容,男女播音员高亢甚至歇斯底里的嗓音让我们为自己的萎靡汗颜,总之真是一派普大喜奔!接着片子讲到知识青年下乡,获得人生财富,列举了一些杰出代表,濮存昕、张艺谋、张抗抗、史铁生灯,尤其引人注目的是王小波先生也赫然在列。后来老师讲课没听清了,是把顺便带来的吉他教程翻了翻,从头系统地了解了指弹技法,才觉得没有虚度光阴。和我同桌的同学,最大的特点就是从不隐藏对漂亮女生热诚的赞美,所以不时告诉我XX方位的女生不错等话。当然,我对美好的女生也是由衷欣赏的,而且出于礼貌,我也指给他一位在我看来可爱的女生。不料他却说不及先前那位好。
有时间写东西的人是有余暇的,所以我很珍惜这宝贵的机会。
写于2014年3月4日晚
网友评论